為什麼錄音棚都有好幾對監聽音箱?

陳明 中國音響網 今天

監聽音箱是耳朵的延伸,在音箱上投入的預算多少,對於創作和欣賞的愉悅程度,對於混音質量的提升仍然是最明顯的。這篇文章簡單的介紹一下監聽音箱的種類,專業錄音棚為什麼要使用多對監聽音箱,以及監聽音箱的擺放等。

監聽音箱的種類無論工作室大小,使用了幾對音箱,監聽音箱大致就分為三種:- 中遠場監聽音箱

- 近場監聽音箱

- 對比糾錯音箱中遠場監聽音箱中遠場監聽音箱,又稱為全頻帶監聽或主監聽音箱。以前中遠場一般放在調音臺的後方,現在一般隨著錄音棚的設計施工,鑲嵌到牆面中,與整個房間融為一體。之所以被稱為全頻帶音箱,是因為只有音箱到了這樣的體積,才能完整,準確覆蓋到人耳聽覺頻率範圍 20Hz-20KHz 。

中遠場音箱在表現大場面,表現音樂的縱深感,層次感,以及聽低頻下潛有較明顯的優勢。但是做比較細緻的編輯,調整單個音色,有時沒有在近場監聽上聽得那麼有把握

中遠場監聽音箱價格昂貴,起步 3-10 萬,比較理想的要到 15-20 萬一對。並且對房間的聲學環境要求苛刻,並不是大多數家庭工作室能負擔的,通常都是單位採購,因此是否擁有一對型號過硬的中遠場監聽音箱,被作為家庭工作室和專業錄音棚、混音棚的標誌之一。在家庭工作室佔主導地位的仍是近場監聽音箱。近場監聽音箱近場監聽音箱是小型工作室,家庭錄音室最為常見的監聽設備,比較常用的尺寸的是5寸、6寸、8寸的兩分頻音箱。

近場監聽音箱較適合在距離一米左右的位置聆聽,從頻率響應方面來說,近場監聽音箱在中高頻方面的表現能做到比較準確,聲音中的細節也能表現的比較清楚。但由於體積以及設計功率的原因,在低頻下潛方面是不夠理想,聲場和縱深感要比中遠場音箱小一圈。

低頻重放的下限是由低音單元的尺寸決定的,貝斯的最低音基頻是41 Hz、5寸低音下潛大概能夠到55Hz左右,6寸才能到能到45Hz左右。在低音尺寸較小的(低於六寸)近場音箱上混音,對於歌曲的低頻管理難以做到像在中遠場監聽音箱那樣得心應手,而低頻又是整個音樂的根基所在,因此,在近場監聽音箱上混音,對於低頻的處理要格外小心。像底鼓貝斯的層次在尺寸較小的近場監聽上難以較好表現,因此難以進行處理。所以混音最起碼要六寸起步,八寸最為理想。但對於一般的編曲,音樂欣賞,對低頻表現沒有苛刻的要求的應用場景下,5寸、6寸的近場監聽準確性也是夠的。對比糾錯音箱這一類音箱既不是用來混音的,混音主要還是用近場和中遠場音箱,也不適合用來聽歌的。而是當錄音混音進入到某一階段,遇到瓶頸拿不定主意時,對比糾錯用的。對比糾錯音箱的代表型號有:YAMAHA NS10,Auratones 5C,Avantone MixCube。以上提到的幾款對比糾錯音箱都非常難聽,基本沒有音樂味,但是能夠較容易的暴露出作品中存在的問題,例如頻率上的缺陷,比例上的失調等等。因此對比糾錯音箱在混音棚也是必不可少的。

為什麼要使用多對監聽音箱

專業錄音棚通常至少會有一對主監聽音箱和一對近場監聽音箱。比較成熟的家庭工作室,至少也要有兩對近場監聽音箱,或者用一對8寸的監聽音箱作為主監聽音箱,再配備一套挑錯音箱。

因為世界上不存在一對完美的,萬金油般的音箱。不同種類不同尺寸在音箱具有其優勢的同時,也有它的劣勢所在。所以一首混音常常需要在兩對以上音箱上反覆對比試聽。多對監聽音箱可以形成起到相互印證的作用,便於挑錯以及找平衡。

監聽音箱的擺放

絕大部分混音作品的問題,與監聽環境和監聽音箱的擺放有關。如果長期聽到的是錯誤的聲音,主觀標準化聽覺也會被破壞。很多人在家用了幾年監聽音箱,音箱的擺放位置就沒正確過。每當看到發燒友把一對昂貴的音箱隨意一擺,我心中就暗自偷笑。最理想的房間狀態如下圖,大多數錄音棚的控制室也是這樣設計的。可是在普通住宅,臥室,臨時搭建的建築,未經過嚴格聲學設計的環境下,要如何擺放監聽音箱呢?這裡有一些原則作為參考。

根據以往的經驗,我簡單歸納一下,在非標準錄音棚環境下音箱擺放的要點。

第一、音箱背面不能靠牆,音箱左、右、後方不能靠牆角。普通房間形狀一般不規整,所以左右音箱兩側,至少要留出一米空間,如果距離牆角太近,那麼聽到的聲音也會經過牆面回彈形成多次反射,導致兩隻音箱在音色,甚至在響度上都會有明顯差別。第二、嚴格按照等邊三角形來擺放音箱,確定聽音位置之後,直接用尺量最精確,差一釐米聲音都不一樣。你自己挪半天,不如用尺量效率高,位置擺對了聲音差不多就對了。如果沒有條件擺 120cm 的等邊三角形,可以考慮 90cm 的小等邊三角形。

第三條、在音箱和耳朵之間,原則上不能出現任何障礙物,一個瓶子一個水杯,都將引起聲音的變化,專業的說法叫引起梳狀濾波效應。顯示器也會不同程度的破壞聲場。因此很多錄音棚選擇用投影儀當顯示器,或者把顯示器斜放,放在角度比較低的位置,盡量不擋或者少擋音箱。

監聽音箱的設置和擺放,有一本真力公司(Genelec)的小冊子《監聽音箱設置指南》,講的通俗易懂,可以翻閱參考,對於一般的長方形的房間,如何優化監聽環境,《監聽音箱設置指南》中有幾點建議:

  • 使用高密度材料(例如水泥、磚塊、多層石膏板等)以 30° 角度切掉前牆與側牆的牆角。 如果使用的材料密度不夠,請使用礦物棉填充背後的空間。
  • 組合使用吸聲與擴散材料處理側牆表面。請注意,薄的多孔板只能吸收高頻。
  • 如果房間尺寸足夠,使用吸聲與擴散材料處理後牆表面。
  • 在房間後部或吊頂處使用大量的吸聲材料吸收低頻。良好設計並安裝的平板共振器也可以吸收低頻。
  • 在聽音區域的天花板上安裝吸聲材料和擴散體,可以減少來自天花板的反射。

購買監聽音箱之前,要把房間因素考慮進來,如果房間環境不不夠理想,便不能發揮出監聽音箱的潛力,也無法聽到正確的聲音。

監聽音箱選購的話題。今天本沒有打算展開,既然已經已經寫到這裡了,簡單提幾點:
  1. 監聽音箱的選購主要看用途和預算,雖然近些年其他設備都便宜了,但音箱的價格仍然是不跌反漲。仍然工作室中單件價格最昂貴的器材。
  2. 音箱極為保值,五年前買的上萬的中高端音箱,如果保養的仔細,現在都還能 8-9 折或原價賣出去。
  3. 房間條件極差的情況下,例如空間小,形狀不規整,混響大,耳機比監聽音箱聽到的聲音靠譜。
  4. 因為耳機不適合長時間佩戴,如果需要長時間工作,買一對2000-3000元的音箱過渡是可以的,這個價位的5寸監聽音箱,正常編曲聽聽小樣沒問題,但要想真正聽清楚音樂的層次和縱深感,起碼是一萬元起步。
  5. 音箱的尺寸準確度並無直接關係,同價位下品質好一些的五寸音箱,除了低頻下潛方面略有差異以外,準確度仍會高於六寸音箱。

如果你對監聽音箱的選購有什麼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有機會單獨寫一篇。最好是給出預算以及你周邊的設備情況,在不給出預算的情況下比較監聽音箱選購,那就是耍流氓。

真力小冊子下載鏈接: pan.baidu.com/s/1eSu81w 密碼: hnrz作者:陳明CMCC、題圖:湯偉彬,攝於國家大劇院錄音棚(已獲授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