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一個人每天平均都要放15次左右的屁,只不過很多人放得既不響也不臭,幾乎連自己都察覺不出來。其實,放屁是人類腸道正常蠕動的結果,做完手術後醫生都要問病人放屁了沒有,就是要了解患者腸道功能是否恢復了。我們在喫東西的時候會嚥下一些空氣,腸道菌羣在幫助食物消化時也會產生氣體,這些都是屁的主要來源。因此看來,僅憑放屁的多少,來判斷一個人會不會得腸癌,的確不太靠譜。

  人們之所以將放屁與腸癌聯繫起來,主要還是對這種常見惡性腫瘤的恐懼所致。近10多年來,大腸癌(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統稱)的發病率在我國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很多人發現大腸癌時都到了中晚期,導致這種癌症的治療效果差、生存期短、死亡率高,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預期壽命帶來了很大的威脅。但是,大腸癌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惡性腫瘤。同樣是近幾年,美國人的大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與我國的狀況正好相反。專家指出,大腸癌篩查方法的普及和早發現、早治療的措施是大腸癌防治的關鍵。

  早期的大腸癌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如何才能及早發現大腸癌的蛛絲馬跡呢?實踐證明,有3中篩查方法是可靠的:

  1、肛門直腸指檢

  據統計,50%的大腸癌都發生在直腸部位,其中又有80%位於離肛門很近的地方。因此,醫生通過簡單的觸診,就能判斷出肛門附近的腸道疾病。臨牀上,約70%的直腸癌和30%的大腸癌,都是通過醫生的肛門指檢探查出來的;

  2、大便隱血試驗

  當大腸癌還處於早期階段時,患者消化道的出血是非常少的,一般不會出現便血和黑便的情況,肉眼根本無法觀察出異常來。此時,只有通過大便隱血試驗,才能發現消化道的少量出血。如果患者還患有胃病,大便隱血試驗還是判斷早期胃癌的初步依據;如果患者沒有胃病,那麼腸道早期腫瘤的可能性就大一些。發現了大便隱血,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複查;如果持續出現隱血,醫生會建議進行腸鏡或者胃鏡的檢查;

  3、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大腸癌的最高效手段,結直腸癌的高危患病人羣,都要定期接受腸鏡檢查;腸鏡檢查還能發現大腸癌的前期病變——腸道息肉,醫生對高危息肉還能在鏡下切除,可更進一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上面提到的結直腸發病的高危人羣,主要指的是以下幾類人,需要定期參加大腸癌的篩查:

  1、大於45歲的人羣,發現腸道息肉者,每年查一次;未發現息肉者,每5年查一次;

  2、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羣,從40歲開始,就要參加大腸癌的定期篩查;

  3、30-40歲人羣,出現消化道出血癥狀的,特別是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粘液便並伴有腹痛者;

  4、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這些人罹患大腸癌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7倍以上;

  5、血吸蟲患者,做過膽囊切除和闌尾切除的患者,大腸癌的患病概率會增加4倍;

  6、盆腔和腹部做過放射性治療的患者。

  最後要指出,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喜歡喫高鹽、油炸、醃製食品的朋友,罹患大腸癌的可能性也較大,這些朋友要改掉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