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都是足壇有名的記者和評論家。

首先談一談董路,他是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體育記者,媒體評論人,足球評論員,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離開了電視主持和記者的崗位,現在董路是PP體育的足球解說員,成立了自己的樂播足球公司,打造了他的自媒體平臺,平時也致力於中國青訓,現在他又做了一個U8的足球項目「中國足球小將」,在全國範圍內,選拔優秀的足球天才,可以說,他正在踏踏實實地為發展中國足球努力,確實是剛毅之人。現在他也很少會發表對一些體育事件的看法或者批判了,因為這些都無益於中國足球的發展。

馬德興是著名的足球記者,以「敢於說話,敢說真話」著稱,正是他的這種性格,他也因此丟掉了自己的公職,現在是體壇周報副總編輯。

李承鵬也是著名的記者和評論員,著有《甲A十年》,《中國足球內幕》。但是現在很少看見他對中國足球的言論了。


對這三人,本人多少有點瞭解,也都接觸過。我也說幾句。

三個人都是媒體人出身,這是共同點。另外,三個人都是非常熱愛足球的,也都希望中國足球好,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彼此的水平和性格,決定了各自表達的方式和分寸。

但是,即使是媒體在移動端興起前,其實也分平面和廣電兩個系統。簡單一點說,平面就是報紙和雜誌,也就是以文字和圖片形式報道新聞,廣電就是電視和廣播,以影像和聲音傳播新聞。平面媒體裡面,主要就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兩類。廣電系統相對多一點,有出鏡記者,有解說員,主持人,有幕後文字編導等等。不同門類專業出身都不同,像平面的文字記者,學的是新聞採訪,靠筆杆子喫飯,電視臺的解說員其實大多是播音主持專業,靠嘴皮子和顏值喫飯,很多文字的都靠文字編導。所以,廣電系統的文字編導其實跟平面的文字記者有點像,也靠筆杆子喫飯。順便提一個人黃健翔,其實他是個解說員,嚴格意義上,並不是記者。

馬德和大眼都是平面文字記者,兩個人基本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體壇周報畢竟曾經牛得一塌糊塗,大眼雖然也在像足球這類專業的體育報紙發稿件,但基本以評論為主,是特約的專欄作家。論文字功底,李承鵬要強過馬德,大眼雖然也是一線記者出身,但後來基本以體育評論人的身份聞名了。這些年,大眼又慢慢從體育評論人的角色轉變到公知了,另外還出書了,所以,大眼更確確講應該算是個公知或者作家。馬德則基本還算純粹的體育記者,或者說是知名體育人。

馬德和大眼兩個人是兩類人。馬德最讓人佩服的地方是敬業,為了一條新聞,比年輕人更拼更執著。據說當年在海埂,球隊封閉訓練,一般記者都悻悻而歸,馬德可以上樹觀看訓練,就為了驗證一個消息。這種精神跟卓偉的跟拍記者有著一拼。大眼最大的有點是好學而且善於思考。每次出去採訪身邊都帶著書,其他記者在車上打牌,他都是看書。兩個人的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巨大差異,所以彼此也就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其實,大眼在這個圈子裡是非常敢說,也很有正義感的人,雖然爆料的東西不見得每次都對,但絕大部分肯定都是有根據的,這點倒是有媒體人的正義感。相比之下,馬德情商更高,至少比大眼高,他幹好本職工作,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不容易得罪人。

董路現在的角色也可以說是知名體育人。他做過採訪,他寫過評論,他當過解說,所以他的角色要複雜得多。可以肯定的是,論做採訪的敬業,他肯定比不過馬德,論文字水平,他肯定比不過大眼,他比馬德和大眼強的地方是他的解說。另外,董路也算挺敢說的人,他的尺度肯定比馬德大,但還沒大眼那麼狠。畢竟,大眼已經跳開足球和體育的範疇,在公知的道路上狂奔了,董路終歸還是堅守足球和體育。

這些年看過來,個人認為這三個人其實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媒體人,也都對得起媒體人這三個字。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球隊個人甚至地域的好惡,但這三個人基本都恪守了媒體人客觀公正的原則。這幾年,董路的解說看得多了,網上很多人的謾罵其實在我看來都有點過了,真沒看見董路在解說的時候有明顯的傾向性,基本都還是很客觀的。至少比BTV的那幾個人強太多了,不像他們偏向性那麼強護犢子那麼明目張膽。有些人聽著董路的話可能刺耳,個人覺得這是他地域特點的語言習慣。

最後說一句,三個人畢竟都是媒體人,不是專業足球運動員或者教練員出身。所以,再專業也肯定有個度,差錯甚至是不專業的地方是難免的。所以,讀者和觀眾比較的時候,別拿他們跟專業遠動員出身的解說比(專業運動員也會犯錯不專業的錯),要拿他們跟全國的足球和體育媒體人比,這個領域,他們三位絕對都是非常專業的,也都是頂尖的。


先說說李大眼吧,成都商報體育部主任出身,文章相當犀利,嬉笑怒罵,調侃打趣無所不能,文章讀起來相當過癮,貌似還揭露過一些足壇打假黑幕,個人比較喜歡他。可惜後來去競選人大代表,被掌了嘴,然後逐步就淡出了,時不時還要被自幹五攻擊。一枚人才有些可惜,不應該跨界太寬,扯著蛋了。

至於馬德興,印象最深的就是地中海上空飄逸的那幾縷髮絲。然後李承鵬還給這貨封了一個「上書房行走」的稱號,人品之類的可見一斑。客觀的說,體壇周報最火的時候,也有他的功勞,但那時候估計人純粹些,貌似也自省過墮落也是身不由己。

至於董路,網紅吧,深諳網路混跡的規則,語不驚人死不休什麼的,嘩眾取寵什麼的,都可以放他身上。但現在足壇也沒人了,也就他懂些足球,也就這樣了吧,反正錢沒少掙,罵沒少挨。整個足壇不僅踢球的人才凋零,評論員亦是如此。


董路是迎合球迷做的最好的。博客時期,他就是各種不得罪人,觀點不犀利,能照顧各方情緒的一名評論人。微博時代以後,他更是順應時代潮流,與球迷做各種解讀和評論,這與其他足球人高高在上,不屑於對一個動作,一個瞬間的解讀形成鮮明對比。因此贏得球迷的好感。得球迷者得天下,董路做到了。

馬德興就是一名把記者做到極致的人。

最後說李承鵬,李承鵬的犀利觀點,能甩開董路十個馬德興。他憑藉著自己在足球界的聲望,好像還做過湖南衛視超級女生的評委。

當年李承鵬在做足球評論的時候,獨領風騷,無人能出其右!

後來大眼李承鵬開始走出足球界,做了一名公「知」,他的觀點依然犀利,可這種犀利,負面效應也很大。

然後就不能多說了


董路。

董路的解說水平各有看法,不做評價,時常冒出金句比如45度炸,在網路上非常有人氣和喜感。現在從事青訓活動,算是徹頭徹尾的足球人。

李承鵬。

早年從事體育記者非常犀利,能一眼看中問題,足球評論也有力準確,業務能力很強。轉當公知後一度受到膜拜,但是爆出一邊怒斥強拆一邊給強拆房地產商代言、地震救災擺拍故意誤導網友 等惡劣事件後,形象急轉直下,之後偶爾在一些小節目小商演裏做做嘉賓評委,淡出了觀眾視野。

馬德興。

資深足球記者,業務能力一般,評論文章幾乎是正確的廢話,少有幾篇出彩的報道,這是大媒體記者的通病。現在在微博常常靠蹭廣州恆大熱度來激起網友互罵保持關注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