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解釋一下標題。《樂隊的夏天

》看得手癢,想借題發揮,寫點東西,做個系列推送。看官方頁面,《樂隊的夏天》應該有11期,31支樂隊;準備有節奏的寫上個20篇,每周2篇。這是第一篇,試試水,後面可能節目崩了,或者自己沒精力寫,有一篇算一篇。

標題里的BB,是想給《樂隊的夏天》找一個簡稱,自己意譯是the Summer of Band,簡寫SB,順便致敬一下1967年的「愛之夏」(the Summer of Love)。結果看官方海報翻譯是the Big Band,那就BB好了。

以下正文:


《樂隊的夏天》有點小想法,想儘可能展示更多風格, 並在宣傳中給出了自己的分類,如下:朋克(3)、民謠(2)、Funk(3)、電子流行(1)、爵士(1)、全能王?(1)、流行(2)、搖滾(9)、復古搖滾(2)、流行說唱(2)、英倫搖滾(3)、重金屬搖滾(1)、核(1)。

然後集中火力在第一期,狠狠黑了朋克一把。

地下嬰兒看了會沉默,生命之餅看了會流淚,Joyside看了會後悔重組,腦濁看了會繼續解散,PG看了會啞火,大張偉看了會睡著。

先不吐槽節目的官方分類,分類的目的是著重強調這是樂隊的夏天,而不是搖滾的或者隨便哪個誰的夏天。把朋克、金屬等等從搖滾里分出來也完全沒問題。但是在「何為朋克」這個問題上,卻十分敷衍淺顯。把人拉下水,就沒打算整上岸。

「用沒心沒肺的方式解構世界」,這個解釋還是著邊的,又不顯得太反動。畢竟在所有朋克中,適合參加這個節目的,有且只能有流行朋克;各種樂隊風格里,在主流音樂戰場創造過佳績的,也首推流行朋克(花兒樂隊)。流行朋克和原教旨主義的朋克固然有明顯的邊界,但只要有那麼一點「解構」的意識在,哪怕大張偉已經化身綜藝咖,仍然能享受「真朋克」的讚譽。

但所有解釋,重點在於「解構」,而不是態度或穿著打扮。有時候這種解構甚至是預謀很深的,並且可能拿出沒心沒肺的樣子,來製造滑稽的反差。可惜《樂隊的夏天》里,只剩下了「沒心沒肺」,是真的「沒心沒肺」。還什麼簡單無腦,太沒心沒肺了。

經拿「養生朋克」自嘲的人們,都沒有想到,有一天「朋克」竟然會這麼低聲下氣。

說回節目。反光鏡第一個登台,效果不錯,加上新褲子等以朋克出道的種子選手在,讓人誤以為流行朋克將會被節目欽定。接下來卻大跌眼鏡,三支朋克樂隊被拿到一起亂剪一通,還做出了「吃烤鴨、玩遊戲」的鬼畜,節目開始對朋克發出五花八門的解讀,最後特意選擇了最幼稚的,然後稱之為,有態度。

再加上差的可憐的排名,反光鏡之外的「朋克」,直接被節目打包拋棄,還亂貼了一堆標籤。

這離真正的朋克到底有多遠? 真正的朋克,歌詞是這樣的:

我要把我的熱血和大便 統統拋在這旗幟上面

——地下嬰兒《覺醒》

這句歌詞請配合節目截圖食用,是同一首歌。

當然,這句歌詞並不可能出現在綜藝上。更不可能出現的,是一些極端的朋克。

PG是最為極端的朋克,用豬圈諷刺過中國搖滾圈。這在他們所有作品裡,算罵的輕的。

搖滾圈是個豬圈 有大豬小豬和老豬

有一天豬圈裡生了兩堆火 燒得大豬小豬老豬互相吹

——PG《圈》

生命之餅的名字改成了SMZB,歌詞從中文到英文,到現在歌詞已經全網下架。放一個相對不太和諧的吧。

你已不再需要任何的勇氣 你已不再感到壓抑

因為牆上那道影子就是你 ——SMZB《Chinalism》

在地下,熱血粗糲的朋克樂隊,還有更多難登大雅之堂的作品。所以對反光鏡樂隊的那句描述——「第一支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的朋克樂隊」——是為了凸顯朋克在人民大會堂出現的荒謬感。

不過反光鏡身上並不存在這樣的荒謬,甚至有點積極陽光。但即使在流行朋克,即便是能登大雅之堂,也還是帶著朋克的色彩,至少要頹一下,喪一下。

在學校中感到了壓力 同學們在相互地打擊

面對著你的問題 不知道該怎麼反應——花兒樂隊《放學啦》

寂寞圍繞著電視 垂死堅持 在兩點半消失

多希望有人來陪我 渡過末日——花兒樂隊 《靜止》

這些歌里飽含著一種「大張偉天天被人打過對生活已經絕望」的感覺。當然,就這類的流行朋克,也不太適合登台。

熊貓眼樂隊反覆強調崇拜花兒樂隊,但《我愛吃烤鴨》這首作品,更像是花兒樂隊成名後的口水歌。

而異常歡脫的青年小夥子,也是有不一樣的經典歌詞在的:

就你丫最朋克 就你丫最不服

——青年小夥子《你聽聽多難聽》

然後節目上一看:這是肥宅遊戲大叔嗎?

上了節目的《我愛吃烤鴨》和《我要玩遊戲》,完全是奔著流行路線去的,這些樂隊來參加節目,也是懷著一顆流行的心。結果節目組為了彰顯「風格」,牢牢把這兩首歌釘在了「朋克」的恥辱柱上。相比之下,葡萄不憤怒的歌值得把完整版剪進節目,但也被合併同類項了。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從拋棄原教旨主義的朋克,到選擇流行朋克中的積極陽光,再到節目的魔鬼剪輯,「朋克」這個詞,被層層剝皮,最後蒙上了一層節目效果最好的皮,終於被利用,被拋棄。

唯一的希望是,反光鏡肯定是能在節目中走比較遠的,可能在後面的節目里,豐富一下對朋克的解讀。

「搖滾」這個詞,也歷經了千萬種解讀,但即使在大眾印象里,也始終帶有一點反叛色彩,或者至少有一點個性。「朋克」就厲害了,在節目安排下,集體上演了一次反面教學,被打上滑稽的標籤。

曾經,大家都是在地下,而有一天,地上音樂和地下音樂會更加涇渭分明。曾經,大家都是朋克,如今,也會有人選擇擁抱快樂,有人選擇繼續憤怒。任何一種亞文化走向主流,都要打扮一番墨粉登場,流行朋克作為搖滾樂中生命力持久的人氣選手,值得擁有姓名。

但在節目效果面前,在剪輯師的手下,不好意思,你不配。

兩個當事人樂隊的反應,也沒有朋克的意思。他們的微博認證,一字不差的加上「愛奇藝 《樂隊的夏天》參演樂隊」;他們的微博里,頂多自嘲一句,馬上還是分享切了節目的純享版。

在這個滿懷期望的夏天,有人得到了流量,有人失去了尊嚴,有人可能都不在乎,沒心沒肺地唱道:

不過是一場遊戲。


點擊閱讀本號關於朋克的其他文章:

十多年前和五月天同台的北京朋克,今天還好嗎?

《還我蔚藍》的人民大會堂往事

中國搖滾作死指南

消失的搖滾青年

小清新音樂節消亡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