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用古人的語言講話,還打著復興的名義穿古裝,思想上有種排斥現代生活的古非今的觀念,看似沒什麼但都這種時代了還這麼執著於古代的一切好嗎?好像巴不得生活在古代巴不得希望中國變回像古代封建社會似的,未免有些不合時宜了吧


謝邀~

國學大師抖音好看多了吧。都想紅一把呢,人活一輩子不留點什麼痕跡就好像真不咋地。


官方由於各種原因給予部分少數民族的優待引起主體民族的不滿,加之部分人為了緩和階級矛盾而不斷宣揚民族矛盾,各種古裝服飾品牌廠商又為了盈利,將這類服飾與「民族復興」的這面大旗捆綁,民族主義盛行帶來的結果。


以下出現在我們學校的表白牆。

吐了,真實的吐了。

實話說,我個人很喜歡漢服文化,但恕我直言,這麼說話就是單純的矯情吧?

哪怕你說一個「瓷杯輕落」也行啊……

匿了。


謝邀!

復古風,現代風,未來風。

哪一種風氣的源頭都是具有商業價值的,可以說是人為炒作,跟風又是大多數人所擅長的,所以被帶動的情緒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商業活動。

我們只要好好做好當下的事,不用理會各種無釐頭的風。


這應該算的上是挺有意思的一個問題了。按照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學的意識形態符號學方面的知識來看,確實是對方言和所謂的漢服有些排斥。理由是這些玩意都是把國家這一概念異化,甚至對應外國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潮的碎片化語境。

尤其是漢服這個概念,你要說它是漢朝的漢,還是漢民族的漢,都有問題。首先漢朝的服飾種類並沒有那麼花裏胡哨,按照古代的戶籍制管理傳統來說,各種顏色的使用,是對應其階級嚴格被區分的。這一歷史傳統在過去農耕文明幾千年的時間裡一直延續。你要說漢民族的漢,其實歷史上各個王朝的服飾差異還是很大的。這主要跟材料,經濟條件和衛生條件有很大關係。

今天所謂的古裝,其實都是一個概念化的古裝,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古裝。

從這個角度來說,說是復古,但嚴格意義上來講,並沒有多少東西是跟古代有關係的。現代漢服的興起,最早可以追溯到韓國留學生炫耀韓服。然後就有一幫學生琢磨,他們有韓服,我們就要有漢服。大概就是這樣一個互相叫陣的過程。但本質上來講,韓國人搞韓服,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擺脫中國古代王朝對高麗朝鮮地區的藩屬統治,漢文化的影響。比如把漢城改為首爾,瘋狂嘲諷和貶低中國文化,抬高自己等等。按理來說本來沒必要予以回應,因為我們本身一直以來就是這個樣,是韓國人自己想要擺脫漢文化的影響,而不是我們需要改造自己。但在文化潮流發展的過程裏,就出現了這麼一個兩軍對壘的過程。

所以,宏觀上來講這是一個意識形態的鬥爭,但發起人並不是我們。很多搞漢服古裝的人,本身的目的其實也不是想要回到過去,而是想要營造一個更加完美純粹化的概念,反過來忽悠韓國人,漢文化博大精深。但在我看來,這有點像降級到跟傻子一個頻率作鬥爭的意思。不過因為後來這股浪潮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就成了一個獨立的亞文化圈子。各類人羣都有參與涉及,甚至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產業鏈。

到目前為止,是如火如荼,越搞越大。比較麻煩的地方在於,你要是按照純粹的民族主義去區分的話,因為漢民族本身就是一個融合多元文化的龐大羣體,把它單拎出來以後,你會發現可以對民族概念越切越細。從民族到方言,從方言到鄉鎮。像最近,又有好事者,把粵語單拎出來說,粵語是比普通話更有國際影響力的語言。中國官話的地位在這個語言系統下都會被質疑。就非常的麻煩。

總之,有積極的因素,也有概念上的碎片化的問題。但目前來說,這還是屬於流行文化的一種。習慣就好。


謝謝大爺點我。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教導我們,

任何事物都不能全盤肯定,

也不能全盤否定,

應該批判地的去接受。

古代思想有其精華,也有其糟粕,

要批判地去繼承。


各人有各人的興趣,不妨礙我的,我沒意見,並且尊重


現在是國家復興的時代,國家的復興除了經濟軍事的崛起,還要有軟實力,就是文化的崛起,通俗點就是你的文化思想得到世界認可,喜歡的人不止我們自己,就如美國文化風靡全球一般。

我們的國家有五千年歷史,所以我們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也是我們的文化崛起有一個良好的基礎。憑空創造一種文化,很難。美國文化流行全球,除了美國強大的國力作保,還有繼承自西方的原因,西方文化繼承自希臘,是有自己的內在價值觀的,能夠自圓其說。我們現在強調傳統文化,是想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加以創新,形成新的文化。簡單的複製古代文化,那是不可能將中華文明發揚光大的。提倡復古的那些人,只能說是利用現在的這個大趨勢,將繼承傳統文化,簡單說成復古,來攫取利益。像有些人辦的什麼女子培訓班,教什麼古代三從四德,簡直是瞎扯。還有些早教機構,只教小孩古代的一些經典,現代的數學、自然科學、文學一點不教。凡是如此,都不是中華文明的繼承者。繼承不是一成不變,是要有繼承有創新的。海納百川,才能「大」。現代中國已經是五十六個民族,又學習西方百年之久,文化、思想、服飾、飲食、禮儀等都發生很大變化,回不到從前,想要強制改變,那就亂了。就像王莽想要恢復周朝的田地制度,然後就被滅了。我們現在說的是普通話,寫的是簡體字,用的是硬筆書法,電腦打字,寫的是白話文,穿的是各種材料各種塊式的衣服,接受的教育是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等等,坐的是高鐵和飛機,聯繫用手機,看的是電影電視小視頻,喫的是天南海北各國飲食。新的文化已經有其主體。


自古以來複古復的都不是古代,復的是未來。人們對現在的不滿,讓人在記憶中尋出路,在外界中尋出路,目標指向都是未來。


只是一種對古文化的嚮往,模仿罷了,中國人對祖先最感興趣


小生未曾覺得

周遭所遇人羣並非如此這般

可能施主你著相罷了(liao)

哈哈 開個玩笑

喜歡穿古裝的有 漢服愛好者

喜歡說話用文言文的我真沒遇到過

我倒是覺得現在的小孩子滿腦子奶子腿子帥哥子是真的過分了

太現代了 過於開放


生活太苦悶,總要寄情些東西……復古的也是文化啊,精華還是值得去追隨的!


1.因為你的圈子限制了你的視野。

2.影視和時尚對古風的過多投入和偏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