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鄭郁蓁╱台北報導】

台灣鼻胃管使用人數冠全球,健保署長李伯璋坦言,拔除鼻胃管較能為長輩及患者找回更有品質及尊嚴的生活,若要減少鼻胃管使用率,他認為可從給予照護者合理的給付著手,先提升照護品質,接著同步醫院評鑑,若訓練個案能成功自主吞嚥的醫院給予獎勵點數。

根據健保署統計,近3年來,包含住院、門診以及居家護理,使用鼻胃管人數逐年升高,從2015年到2017年,近3年來每年都超過20萬大關,2016年一度飆到21.13萬人,每年健保在鼻胃管使用支出平均高達1億2600多萬,而這當中還不包含營養液的支出。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對於長輩和中風、失智症以及臨終病人來說,裝設鼻胃管確實是不舒服且較無生活品質的醫療,若能透過醫療改革,找回患者生活尊嚴與品質,是健保署應當做的努力。透過吞嚥動作,其實能更快恢復病患的神經反射,有助病情。

李伯璋認為,目前無法立即改善拔除鼻胃管,與照護者人力不足有關,尤其人工餵食一頓飯往往需要1個小時以上,花的時間是管灌的數倍,若花的時間多,就應該「把動作變成付出的代價」;他表示,考慮把餵食工作時數納入照護給付。

至於醫院是否將拔除鼻胃管率作為評鑑標準?李伯璋表示,未來若醫院訓練個案成功,且可由醫療判斷,能確實能順利以口進食,未來將先給予獎勵點數,以此提高醫護人員協助患者拔除誘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