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鬥機的"飛天""之路!

中國已經能獨立自主的研發、造各種飛機的渦輪發動機。戰鬥機用的大推力、高推重比渦輪噴氣發動機渦扇10、渦扇15等,直升機的大馬力渦輪軸發動機渦軸9、渦軸11等,戰術渦槳運輸機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例如渦槳6、渦槳9等。大型戰略運輸機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渦扇20。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從無到有,經過了曲折艱辛的歷程。雖然我國的發動機產業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但距離世界一流的發動機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渦扇及渦噴發動機示意圖

1我國真正進入航空發動機領域是在50-60年代,由前蘇聯引進的蘇式飛機及發動機開始的。真正開始自行研發飛機發動機是在60年代初期(蘇聯撤銷了對中國的各種支援)開始的,這一階段我國的殲5、殲6戰鬥機發動機以渦輪噴氣發動機為主。在引進蘇聯的發動機及全套圖紙,及日常維護保養大修的基礎上,從無到有,在前期蘇聯專家及技術人員的協助下,完成了航空發動機行業的基礎建設及部分配套廠的設立。當時國產航空發動機代表為渦噴5和渦噴6發動機。該階段是我國航空發動機由活塞式發動機邁入了渦輪噴氣發動機的時代。

渦噴5

渦噴6

2 60-70年代末期我國在生產渦噴5和渦噴6的基礎上,開始研製和生產渦噴7以及研製了第一代渦輪風扇發動機渦扇6。渦噴7發動機作為殲7飛機配套的渦輪噴氣發動機,生產比較順利。1966年年末開始量產。

渦扇6為我國第一代大推力內外函混合渦輪風扇發動機。1964年設計1966年開始生產原型機,1969年原型機製造完成。後經測試改進,80年代初達到了設計及應用的指標要求,但因預計裝備戰鬥機殲9的取消,渦扇6發動機項目也被取消。

渦噴7

渦扇6

3 80年代-2000年 渦噴發動機崑崙及渦噴13的誕生,使我國在渦噴發動機領域實現了完全的自主設計、自主生產。滿足了殲7、殲8(崑崙系列發動機),殲8-2的使用需求。

崑崙

渦噴13

在追趕世界航空發動機的大推力高推重比的前提下,我國引進了英國70年代的經典發動機:斯貝渦輪風扇動機,裝備了殲轟7戰鬥機。經過努力在2000年左右完成了全部國產化,發動機達到了全部設計要求和性能參數,並命名為秦嶺發動機。同時我國為自主生產大推力、高推重比發動機,制定了渦扇10項目。在借鑒了美國發動機的核心機結構,結合科研人員的改進創新設,使我國的渦扇10太行系列發動機達到了80年代的世界先進水平。

秦嶺

渦扇10

90年代初隨著俄羅斯、烏克蘭的發動機大規模引進後,我國結合航空工業情況,緊跟航空發動機的趨勢,開始了大規模的投入和重點研發,一批骨幹發動機陸續裝備國產戰鬥機殲10等、大型戰略運輸機運20 、直升機武直10。航空發動機工業是幾代人的心血澆灌的鮮花,願這顆鮮花更加艷麗奪目。獻給為國產發動機奮鬥的英雄們!


【航空航天】

中國完全能夠自主生產各類型飛機用的發動機,這是肯定的。問題中所說的「渦輪發動機」,應該叫「渦輪噴氣發動機」或「渦輪渦扇發動機」比較準確些。

有人說,航空發動機是一個國家製造業中最具代表性的高技術產業,更是表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確,航空發動機製造所涉及的學科、學科十分寬泛,如空氣動力學,材料力學,製造工藝學,工程式控制制系統及計算機等數十種。二十世紀的今天,航空發動機技術水平世界靠前的幾個國家排序為:美國、俄羅斯、中國,這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航空工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國產航發發展簡歷

新中國成立時,航空發動機工業屬於空白。從第二個五年計劃直到上世紀70年代,基本上走以引進前蘇聯航髮型號進行消化、吸收加仿製的道路。應該說這種模式為航空發動機製造起到了極積作用,為航空發動機產業後期大發展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二、目前國產航發的水平

中國航空發動機產業的長足發展得益於40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目前航空發動機從研發、設計、試驗、製造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巨大的「產、學、研」體系。驗證手段從地面零部件試驗設備到龐大的高空模擬試驗系統處於世界先進水平行列。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下一個10年和20年內,國產航發不僅為先進系列軍機提供優質動力,也更多為民航、通航飛機提供多種適配性動力選擇。

謝謝關注,謝謝評論。


中國已經是繼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烏克蘭等之後獨立研製航空飛機發動機的國家。

樓主所說的渦輪發動機是一個統稱,主要包含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

下圖就是一個典型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剖面圖。(戰鬥機所用)

下面這種風扇直徑較大的一般用在民用飛機上,擁有更大的涵道比!

飛機發動機現在常用的是渦輪風扇發動機,其由於涵道比大,推力大,噪音小,油耗低而被各國看中!但也自身有一定的缺點,比如風扇直徑大,完成飛行過程中阻力變大,結構複雜,9研發難度大,製造成本高等!各國目前仍舊在舉全國之力在不斷研發新產品,以適應未來的戰場需求!

中國目前緊跟美國和俄羅斯以後,從一清二白,外加國外技術封鎖,正在不斷地追趕,也已經取的了不錯的成績,期待中國最強心!

希望對你有所借鑒!


首先這個問題問得比較寬泛,主要在兩方面不是很明確:第一,自主生產與自主知識產權不明確。第二是發動機的類型不明確。中國能自主生產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授權生產俄羅斯的渦輪類發動機。發動機的類型非常多,就渦輪類來說就有渦輪渦槳發動機(一些老式飛機,直升機),渦輪噴氣發動機(殲6殲7殲8)。這些飛機在中國都可以生產發動機,而且是引進吸收了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是比較難的一種發動機,主要用於比較高端的3代,4代戰機和巡航導彈。我國的渦扇10,渦扇15就是這類發動機,顯然我們可以自主生產。不過這也是噴子們經常噴的「發動機都造不出」,其實不是造不出,而是性能比美國差很多,比俄羅斯也弱一些。這是弱項,因為長期以來都是直接購買的俄羅斯所謂「三姨夫」的發動機,類似的國產型號叫太行。總的來說,中國已經趕上來不少,在彎道超車上更是明顯,採用超燃衝壓發動機的航天器已經在速度上居第一位。如果進入超燃衝壓發動機時代,我們可以忽略渦輪類發動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