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很多人把這理解爲愛情,可在我看來,所有的感情都是如此。其實,但凡世間能夠產生的情感,沒有哪一樣不是難能可貴的,也正因爲它的可貴,才常常有人自覺或不自覺的受它影響,披着感情的外衣做一些自私之事。

  而我堂哥——我伯父和伯母的兒子,就是因爲在這樣自私的感情掌控下,才一步步走出了一場悲劇的人生。

  我的伯母是一個很強勢的人,在她的邏輯裏,她愛伯父,伯父就得處處爲她着想,不能做讓她不高興的事;她愛兒子,兒子就得對她言聽計從,不能對她有絲毫的忤逆。

  所以我的堂哥,在外面個性張揚,沒人敢欺負他,但在家中,他聽話懂事,曾經是伯母口中的乖孩子。

  小時候的我很調皮,喜歡跟比我大的孩子嬉笑打鬧,也因此常常受他們欺負。每次都是堂哥挺身而出,幫我教訓他們,所以那個時候,他是我心目中的男子漢,是英雄,是正義的化身。

  但更讓我對他刮目相看的,是有一次奶奶拿錯了鄰居家的水桶,本來是無心之過,偏偏那個鄰居是個非常不好相處的,他不依不饒的站在大街上罵奶奶,任憑奶奶怎麼道歉都沒用。後來堂哥聽到了,他去追了那個鄰居幾條街,把他拉回來讓他給奶奶賠不是。

  那個時候他剛上初中,嚴格來說還是個小孩子。但是他的形象卻在當時還未踏足校門的我心裏瞬間變得高大起來了。我佩服他的熱血和勇氣,以及面對別人的無理取鬧和咄咄逼人時那種不屈服、不畏懼的精神,我覺得他特別勇敢和威武,甚至一度把他當成我的榜樣。

  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些事,讓我很難過。

  堂哥在學校原本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伯母不知道是哪根筋有了問題,有段時間總是偷偷的跑到學校去找堂哥的班主任,讓他教訓堂哥,說堂哥在家不懂禮貌,頂撞父母,還不愛學習。伯母去的次數多了,班主任就信以爲真,覺得要不是堂哥做得過分母親也不至於接二連三的去學校找他,於是把堂哥狠狠的教訓了一頓。

  不明就裏的堂哥感覺心裏委屈,對班主任產生了怨恨,也自然產生了厭學情緒。自此以後他更加容易犯錯,一犯錯老師就更相信伯母的話是真的,也就更加的批評堂哥。然後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最後,堂哥實在無法忍受,只得選擇了退學。

  退學之後,伯母對堂哥表示極度的失望,動不動的就對他冷嘲熱諷,她內心裏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激勵兒子,讓他能夠重返校園。可結果自然只會適得其反。

  堂哥變得越來越逆反,越來越吊兒郎當不務正業,甚至一度情緒常常崩潰,在家又哭又笑。伯母害怕他精神出問題,便強行把他帶去了外地,給他找了一份工作打工去了。再後來,聽說他找了女朋友,也是我們這邊的人,兩個人相處的還不錯。

  之後我便一直沒再見過他。直到我讀高一那年,得到了他離去的消息。據說是因爲跟伯母生氣,心情不好去馬路上溜達,正好遭遇了一輛被疲勞駕駛的貨車從後面駛來。

  那個時候伯母哭的撕心裂肺,說她不該太強勢,不該什麼事情都要管着他,不該把他的工資收起來,不該連他想給女朋友買件衣服都要阻止,更不該給他的同事打電話讓他們疏離他……她說了那麼多不應該,我想不明白,這樣的時刻說這些還有什麼意思。失去了才懂得後悔,所有的悔悟都已經換不回那份親情了。

  所以那一年的清明節,我流了好多眼淚。我不僅是失去了一個哥哥,失去了一份親情,我更覺得失去了一個偶像、一個榜樣。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因爲“失去”而哭泣。但我內心的疼痛,似乎又不僅僅是因爲“失去”。

  再後來,我長大了。戀愛、結婚、生子。然後我一直在探究親情的概念,在探究父母之於子女的內涵,也在想怎麼樣才能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我覺得堂哥的悲劇,很大一部分是他母親造成的,她若早些醒悟,根本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任何一對父母,對於自己子女的影響都是重大且深遠的。

  很多人都喜歡說,父母無論做什麼都是爲了孩子好,所以我們都應該體諒他們。我也從不否認親情的偉大,但是這並不代表父母做的永遠都是對的。任何人都會有犯錯的可能,父母自然也不會例外。古人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倘若一味我行我素,以爲自己是爲了孩子好,孩子就必須處處聽從自己,那麼最後大多會造成不太樂觀的後果。

  願每一對父母都能夠懂得怎樣愛孩子,而不只是打着愛的幌子幹着掌控和干涉孩子的事。掌控和干涉只是自私,不是愛。真正的愛應該是包容,是體諒,是鼓勵,更是放手。

  如今,又到清明節,謹以此文,作爲我對一段親情的紀念,也給所有的父母們一點警醒:親情無價,切莫讓親情背上沉重的負荷和枷鎖。世間所有的愛都應該是美好的,凡是產生傷害的,都不是真正的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