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科普 科學傳播!點擊上方

藍字

一鍵關注

人生總是要有夢想的,

有了夢想纔有前進的動力。

他作為

C919大型飛機的總設計師,

他一生都在追求一個夢想,

一追就是36年。

他就是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吳光輝。

院士與飛機的結緣,

源於年少的夢想

1960年2月,

他出生於湖北武漢。

1977年,

他高中畢業後來到

武漢蔡甸區的農村插隊當知青,

那個時候農村的條件很差,

晚上能有個白熾燈照明,

就算是相當不錯的了。

同年10月份,

恢復高考的消息就傳遍了

祖國的各個角落。

他就是搭乘這趟「班車」

走進大學的一員,

他的飛機設計夢也是在這裡打下基礎的。

第二年的農曆正月十五,

吳光輝在與村民耍完花燈之後,

回到家裡就看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

南京航空學院的體檢通知書。

這代表吳光輝被錄取了。

在填報志願時,

他更偏向於與電子相關的專業,

如自動控制,雷達等…

但堂姐夫的一句話

「還是飛機設計這個專業好,有前途。」

改變了他的決定。

於是,

他鄭重地把飛機設計專業

填在了第一志願的格子裏。

正是這一選擇,

使得他與航空有了不解之緣。

吳光輝與同學的合影(南航)

(圖片:CCTV1《開學第一課》截圖)

為了設計好飛機,

56歲領「駕照」

他的大學生活並不輕鬆,

為把耽誤的學業補回來,

每天依舊刻苦學習。

他對自己的母校始終充滿感激,

因為在這裡獲得的知識

為他實現夢想儲備了能量。

吳光輝在南航學習時的畢業照

(圖片:CCTV1《開學第一課》截圖)

大學畢業後,

他被分配到603所擔任技術員。

當時的航空業不景氣,

603所條件很艱苦,

但為了飛機夢、

為了去承擔更重要的任務,

他都一一堅持下來了。

吳光輝在國營峨眉機械廠實習時合影

(圖片:newsweb.nuaa.edu.cn)

 

從2006年起,

他先後擔任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

ARJ21型號總設計師。

2008年3月,

他出任中國商用飛機

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C919總設計師。

「要想設計好飛機,

設計師就應該學會開飛機。」

在他心裡,

只要能把飛機設計好,

其他問題似乎都不是問題。

從2013年開始,

他抽時間從上海來到西安、襄陽,

跟一羣年輕人一起學起開飛機。

終於,

功夫不負有心人,

他在56歲之時如願以償,

成功取得了商用飛機的飛行執照。

起飛那一瞬,

我才覺得有點累

他設計過多種型號的飛機,

但C919的挑戰性最大。

C919首飛時,

把駕駛艙的實時畫面向公眾開放,

這在國際上都是一個「首創」。

張海峯 攝

2017年5月5日,

C919順利完成首飛,

飛行狀態十分完美。

還人問吳光輝:

「你們是不是事先綵排過?

晚上偷偷地飛過一次?」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C919的首飛直播,

源於團隊自信,

而這種自信當然是建立在

C919各個系統的高標準、

嚴要求之上的。

儘管如此,

頭一天晚上,

他也沒有鬆懈。

與往常一樣,

躺在牀上習慣性把當天工作過一遍,

看還有沒有遺漏的事項。

早晨6點鐘,

他就起牀了,

並且早早地來到了首飛現場。

直到C919成功完成首飛之後,

他才放鬆了下來。

吳光輝回憶說,

「起飛那一瞬,我才覺得有點累。」

2017年11月27日,

他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C919首飛成功後設計師合影

(圖片:www.547100.com)

把國旗贈給南航,

感謝母校的培養

36年的追夢之旅,

參與並見證了中國大飛機騰飛的全過程,

為祖國的航空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認為,

是祖國的航空事業為其施展抱負

搭建了一個廣闊的舞臺,

因此需要用優異的成績報效祖國。

C919首飛成功後魏志毅教授對吳光輝表示祝賀 

(圖片:CCTV1 《開學第一課》截圖 )

在C919的背後,

是幾代航空人矢志不渝的艱苦探索。

他說:

「感謝那些培養和幫助過我的人!

一輩子能碰到幾個好的老師、

好的領導指點我、栽培我,

是我一生最大的榮幸。」

吳光輝把C919首飛紀念章系在魏志毅教授胸前 

(圖片: www.hao123.com )

對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他始終充滿了感激之情。

他親手把C919首飛的紀念章

系在了魏志毅老師的胸前,

還把C919首飛時帶入機艙的

一面國旗贈給了母校。

「我把這面旗幟通過魏老師

送給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感謝母校對我的培養。」

吳光輝把C919首飛時帶入機艙的一面國旗贈與母校

 (圖片:CCTV1 《開學第一課》截圖 )

對他而言,

做一件「從無到有」的事,

本身就是最大的動力,

循著自己的「好奇心」,

沉浸在創新之中,

就是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幸福。

致敬!

綜合蝌蚪五線譜、上觀新聞等

支持我們請評論點贊?

?

?

公眾號ID:Science_China

公眾科普 科學傳播

中國科協官方微信 國家科普平臺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