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吳道子的作品,歷經歷史的劫波,流傳到現在的非常少,所以我們可以採取一種通過當時人對吳道子作品間接描述的方法,來回望吳道子的藝術風格。

1.和吳道子同時代的畫家張彥遠是這麼評價吳道子的,「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說明吳道子的創作是需要情感來催發,而用酒來催發,就如同李白的詩句一般,要充滿豪氣。

2.杜甫在參觀過吳道子畫跡之後,曾寫出了一首《冬日洛陽城北渴玄元皇帝廟》:「畫手看前輩,吳生遠擅場。森羅移地軸,絕妙動宮牆。五聖連龍衰,千官列雁行。冕旎俱秀髮,旌旗盡飛揚。」從詩句中可以看出吳道子善於創作帶有動感的線條,能夠以靜摹動。

3.唐代詩人、藝術鑒賞家朱景玄講過一件吳道子創作的經歷故事:「明皇天寶中,忽思蜀道嘉陵江水, 遂假吳生驛駟,令往貌寫。及回,帝問其狀,奏曰: 『臣無粉本, 拜記在心。』後宣令於大同殿畫之。嘉陵江三百餘里山水, 一日而畢。」李隆基對吳道子的創作非常滿意,可見吳道子善於寫意。

4.朱景玄還評價過吳道子: 「 景玄每觀吳生畫,不以裝背為妙,但施筆絕蹤,皆磊落逸勢。又數處圖壁只以墨蹤為之, 近代莫能加以彩繪。凡圖圓光,皆不用尺度規畫, 一筆而成」 。可見吳道子善於以墨色渲染,通過濃淡來表意、表情。

5.目前可見的吳道子的代表作,有

《八十七神仙卷》,以及

《送子天王圖》

然而是原是摹,各種說法都有,難辨其真。


盛唐是中國畫史上一個空前繁盛的時代,一個出現巨人與全新風格的時代,一個應物象形能力極大提高,並且與豐富的藝術想像相結合的時代。以吳道子等為代表的人物仕女畫,繼初唐描寫重大政治事件之後,進而擴展到日常生活。人物造型更加準確生動,仕女形象大率穠麗豐滿,用筆出現了更有彈力的蒓菜條般的描法,流暢飛動,剛健婀娜。

凈土變之舞樂

吳道子(?—792)又名道玄,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從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後習繪畫,年未二十,已有成就。在韋嗣立處做小吏,又任瑕丘縣尉。唐玄宗聞其名召入宮庭,任內教博士,官至寧王友。吳道子是盛唐時期的傑出畫家,擅長佛教人物、山水,遠師張僧繇,近師唐太宗時期的宗教畫家張孝師,並把傳統中原畫風與西域畫風融而為一,自成面貌。吳道子平生畫有壁畫三百餘堵。

維摩詰像

吳道子早年的繪畫「行筆差細」,比較工細。中年「行筆如蒓菜條」,出現了蘭葉般的變化,他把張僧繇的「筆才一二,象已應焉」的「疏體」加以發展。用線時「離披其點畫」,設色「敷粉簡淡,淺深暈成」,不再追求絢麗,「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落筆雄勁,氣勢博大。畫山水,則一日畫成嘉陵江三百里風景。他的山水畫也一變隋代初唐以來通行的細密工緻的風格,趨於疏放,但極其形象,還有一定的立體感。他的宗教繪畫所開創的新樣式稱為「吳家樣」,特點在於「吳帶當風」。

《朝元仙仗圖》(局部)

吳道子已無真跡流傳,他的畫風可以從敦煌17窟盛唐凈土變,103窟盛唐維摩變,以及傳為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圖》中窺見一斑。《朝元仙仗圖》亦稱《八十七神仙卷》,曾為徐悲鴻收藏,有張大千題跋。


吳道子(約685-785年),小時候父母雙亡,家境貧寒。迫於生計,從小就跟民間畫工、雕塑匠學藝,後拜著名的書法家賀知章、張旭學習書法,由於其天資聰慧,刻苦勤學,15歲時就以繪畫而遠近聞名。

吳道子作為唐代最有成就的畫家,其藝術成就從多方面體現出來。他最突出的成就在宗教畫方面,創作熱情極高,是一位多產畫家,據記載他一生創作的寺觀壁畫達300多幅。吳道子還具有較高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性,他的繪畫題材涉及面非常之廣,除佛教題材外,唐代所有的繪畫門類,如人物、鬼山水、草木、禽獸等幾乎無所不精。此外,吳道子也非常擅長鬼神類題材。他所創作的眾多鬼神形象被大眾普遍接受,其中以他首創的鐘馗捉鬼的形象最具影響力。

吳道子創作的蘭葉描、吳裝,以及吳帶當風,從用筆、色彩、造型、質感等多方面構成了「吳家樣」的整體藝術特色。「吳家樣」的出現是人物畫的一種高度成熟,在處理人物方面已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他對後世中國宗教繪畫模式化的形成,對中國古代畫工的規範化等,都是關鍵而重要的。吳道子記載中的作品很多,但由於多種原因,極少有作品流傳下來。現藏日本大阪博物館的《天王送子圖》是吳道子,唯一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宋人摹本,目前,現在仍存在有較大爭議。


特點:①發展了張僧繇的簡括畫法,即所謂「筆才一二,像已應焉」,「筆不周而意周」,並在此基礎上又有突破和創新,人物畫自成體系,被稱為「吳家養」,對中國佛教人物畫得影響深遠。②創作了的豪邁奔放、變化豐富、錯落有致的「蒓菜條」線描,有豪邁自由的氣勢和波折起伏的變化。

③線條有速度,有力量,產生了 「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藝術視覺效果。人稱其線條是「吳帶當風」。④吳道子的畫用色傾向於簡淡、雅緻,在焦墨痕中略加點染,從而突破了南北朝以來的重彩風格,當時稱為「吳裝」。⑤、首創了 「只以墨蹤為之」的「白畫」——白描畫法。

作品:吳道子是一位全能畫家,人物、鬼神、山水、樓閣、花木、鳥獸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同時吳道子是中國山水畫之祖師.他創造了筆間意遠的山水「疏體」,使得山水成為獨立的畫種,從而結束了山水只作為人物畫背景的附庸地位.開元.天寶年間正是吳道子繪畫創作的極盛時期.這時他僅在洛陽,長安兩京寺廟就留下壁畫三百多壁,此外還來有大量捲軸畫.據宋徽宗趙佶親自主持編纂的《宣和畫譜》載,時間過了幾百年,到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5年),宮廷中還收藏有吳道子的捲軸畫93件.目前所懼到的畫跡、碑刻、畫目以及關乎吳道子的畫詩畫跋、口傳畫跡、海外存跡等還有391件.公認的吳畫代表作品是《天王送子圖》、《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菩薩》、《鬼伯》等.現存壁畫真跡有《雲行雨施》、《維摩詰像》、《萬國咸寧》等.現在台灣的《寶積賓伽羅佛像》、《關公像》、《百子圖》等.還有一些真跡摹製品,如《吳道子貝葉如來畫》(七幅)、《少林觀音》、《大雄真聖像》等.海外存跡有流入德國的《道子墨寶》50幅,流入日本的《溪谷圖》等6幅.吳道子一生雖然創作了許多作品,但真跡流傳下來的很少.吳道子活動的時代,正是唐代國勢強盛,經濟繁榮,文化藝術飛躍發展的時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