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30在5月23日強推一部豎屏電影《悟空》,迅速在業內引發廣泛關注。

該影片由曾憑藉《北方一片蒼茫》拿下第十一屆FIRST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的蔡成傑導演執導創作,率先使用華為P30 Pro零外接鏡頭拍攝而成,講述一個小朋友因一張《大鬧天宮》的電影票,而選擇獨自一人跋山涉水、克服萬難進城觀影的故事。

該影片因為完整巧妙的故事題材,電影級的鏡頭和畫面感引起了業界震蕩,一片叫好聲中彷彿也預示著豎屏電影引領的新時代來臨。但事情似乎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攝影師何山與導演蔡成傑在拍攝現場

事實上,對於「豎屏電影」的探索,華為推出的《悟空》並不是第一個。

什麼是豎屏電影?

豎屏電影,是在短視頻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電影新形式,區別於以往的橫屏電影,更適應手機尺寸,時長較短,內容精簡,更有利於手機觀看。

《悟空》後期剪輯工作照

早在2016年,短視頻剛崛起的時候,就已經有對於豎屏內容的嘗試,很多具有電影雛形的豎屏短視頻廣告初見端倪。2017年淘寶造物節上,將購物與豎屏電影相結合的「FILMGO CINEMA(邊看邊買電影院)」首次出現。

該電影院擁有不僅能夠識別視頻畫面信息,還可以進行物品解構的電影放映系統,快速讀取視頻中出現的所有商品,讓用戶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只需動動手指即可獲得電影同款。作為一種關於購物體驗的嘗試,收效不錯。

2018年11月,部分青年導演在北京舉辦「豎屏電影新浪潮」活動,以「為未來而建的豎屏影展」為主題,以豎屏電影的產生、拍攝製作和未來為內容,著重於推動豎屏電影的發展,同時做足準備迎接豎屏電影節的到來。

作為適應新時代用戶習慣的產物,豎屏電影擁有固有的優勢。以蔡成傑導演的《悟空》為例,《悟空》時長8分5秒,全片創作共用時6天,拍攝速度可以說是相當快。

蔡成傑在這次豎屏電影中想討論和驗證的是「電影感」。什麼是電影感?畫面越像「大機器拍出來的」,就越有電影感嗎?觀眾對電影感的審美是不可撼動的嗎?

於是,他將這次拍攝當做一場實驗,從故事文本、堪景、構圖都結合豎屏進行了量身定製的創作,嘗試發揮手機資深輕便靈活的特性,去拍「大機器拍不到的畫面」。

豎屏電影的優勢與困境

在《悟空》的拍攝中,體現出很多豎屏電影拍攝中的優勢:

1、相較於專業攝影機,手機價格低廉、小巧靈便,航拍時操作更靈活。

2、拍攝滾落畫面或者危險畫面時,天旋地轉的視角更加真實,而且拍攝設備也不必那麼昂貴,降低了成本與拍攝危險性。

3、毒蛇視角或者更低的視角拍攝中,手機更能展現靈活性。

4、並且由於手機拍攝的輕便,能夠拍攝更真實的入水畫面。

正如如在美國漫畫既有長劇情的連載漫畫,也有短劇情的單個故事漫畫。類似單元形式的豎屏電影也是一種必然趨勢。

然而從本質上來說,豎屏電影是消費者對內容消費的越來越快餐化、碎片化導致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豎屏電影目前面臨的狀況,與2012年左右網路爆發的「迷你劇」狀況類似。

2012年,《大鵬嘚吧嘚》《屌絲男士》等網路迷你劇一經推出便受到追捧。2013年,優酷出品、每集時長6分鐘的《萬萬沒想到》第一季被譽為「2013網路第一神劇」。

然而,第一批入局的萬合天宜與搜狐平臺並沒有繼續推出爆款迷你劇,反而都開始投身長劇與電影。歸根結底是由整個市場的盈利模式決定,對於製作方來說,短劇的利潤空間並不高。豎屏電影面臨的癥結也在於此。

另一方面,在如今手機技術迅速發展的狀況下,拍攝豎屏電影的門檻並不高,於是內容的質量就決定了豎屏電影的前景。現在內容產出參差不齊,有市場客觀的原因,也有生產機制的原因,視頻長短或豎屏橫屏只是外在的形式,更關鍵的還是看內容本身,是否和觀眾產生共鳴,是否符合觀眾的觀影習慣。

因此豎屏電影如何在儘可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下提升內容品質纔是目前最重要的。只有解決了這兩個問題,豎屏電影才能迎來更廣闊的前景。

PS:本文首發於訂閱號 新片場學院(ID : xpcedu),一個木得感情的影視教育賬號,歡迎來公號找學妹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