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石柱縣中益鄉鄉村學校少年宮內,重慶大學志願者韓雪正在教孩子們唱歌。

  4日凌晨3點,10餘名重慶大學志願者背上行囊,乘車趕往石柱縣中益鄉鄉村學校少年宮,開展精神扶貧活動,拉開了全市36所大中小學結對幫扶18所深度貧困鄉鎮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序幕。

  6小時後,重慶大學,36所全國和市級文明校園結對幫扶18個深度貧困鄉鎮鄉村學校少年宮推進會正式召開。

  此次結對幫扶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委組織開展,旨在催生貧困地區內心動力,從根本上阻斷代際貧困,也是落實扶貧扶志扶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行動。

  爲什麼要結對幫扶

  大學生自願者爲貧困鄉鎮孩子送溫暖。(資料照片)

  “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讓精神扶貧促進精準扶貧,才能讓貧困地區看到希望、看到未來。” 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此次結對幫扶是爲了讓貧困鄉鎮的孩子們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培養。

  通過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改善深度貧困鄉鎮教育的內外部環境,解決農村師資力量薄弱問題,培養孩子學習興趣、開闊視野,提高鄉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進深度貧困鄉鎮實現精神、物質雙脫貧。

  市委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幫助鄉村學校建好用好少年宮,在功能室建設、設備器材等方面給予資助,在課程設計、活動策劃等方面給予指導,在輔導員培訓、輔導員輸送等方面給予支援,爲鄉村孩子打造成長的樂園。

  哪些學校參與

  此次結對幫扶,在考慮學校資源、履行社會責任等各方面因素情況下,選擇了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大學、重慶南開中學、重慶八中等36所學校參與。

  這些學校都是全國文明校園、市級文明校園或創建文明校園先進學校,是全市高校、中小學校的旗幟和標杆,在辦學教學方面擁有一定優勢。

  結對幫扶採取“2+1”模式,選擇兩所文明校園,即一所高校、一所城區中小學校,共同結對幫扶一所深度貧困鄉鎮的鄉村學校少年宮。大中小學生幫扶貧困山區農村學子,一對一結對子,手牽手助脫貧共成長。

  “衆人拾柴火焰高,兩所學校共同幫扶一個對象,力量更大,鄉村學校獲得的資源也會更多。”渝北區龍山小學副校長羅美莉表示,此次和重慶文理學院共同結對雲陽縣泥溪小學,將根據學校所長進行幫扶,龍山小學的所有教研活動將向泥溪小學開放,同時安排藝體骨幹教師與泥溪小學教師進行“師徒結對”。

  高校結對幫扶怎麼做

  大學生自願者給貧困鄉鎮孩子講故事。(資料照片)

  18所高校將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依託黨支部活動、主題黨日活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紅櫻桃“四季有愛”公益活動、扶貧日活動等渠道和載體,幫助結對學校改善校園環境、校舍條件、教學設施,幫助學校貧困教師、貧困學生改善學習、生活條件。

  組織有音樂、美術、舞蹈、計算機等特長的大學生志願者,利用寒暑假、畢業前實習等時間,走進鄉村學校少年宮,擔任輔導員,幫助鄉村孩子們豐富學習內容,提高學習興趣,同時也能鍛鍊大學生的實踐協作能力,增強責任感。

  重慶郵電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敬菊華說:“我們將在每個少年宮援建一個心理健康輔導室,組織專業心理健康輔導老師和心理學專業的大學生志願者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輔導講座,並一對一爲孩子們提供心理健康諮詢輔導。”

  重慶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鬍學斌表示,重大此次將組建一支專門志願者服務隊進入鄉村學校一對一結對子,手幫手助脫貧。目前,重大已與石柱中益鄉小學進行了對接,將科技與文化定爲了此次幫扶的重點。

  中小學如何進行結對幫扶

  16所中小學的骨幹教師將定期到鄉鎮學校,指導校方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從班級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進行幫助。

  根據結對學校實際情況,將建立學科定期交流制度。重慶人民小學副校長朱永倫說:“人民小學將和各中小學一起,組織骨幹教師與結對學校教師進行結對,老師之間互相切磋,幫助結對學校教師提高專業水平,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各中小學校還將結合本校實際,爲結對學校提供資金和物資支持,通過幫助修繕校園校舍,新購設備,捐贈舊辦公桌椅、辦公器材、教學實驗器材等方式,幫助深度貧困鄉鎮鄉村學校少年宮改善校園環境和教學條件。

  同時,組織中小學生親子家庭結對幫扶貧困家庭學生。城區學生利用壓歲錢等爲與他們結對的同學購買書本、作業本等學習用具;通過雙方積極溝通,爲結對學生進行課業輔導,一起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到結對學生家裏看望他們或者邀請他們來家裏做客,在陪伴下共同成長。

  重慶八中黨委副書記王怒濤表示,過去20年裏,八中曾幫助很多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此次結對幫扶,他們將盡自己最大努力,通過物質援助、資源互享、教師互學、學生互動等措施,與對口學校手牽手、共發展。

  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副校長羅鳳說:“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學生都像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他們應該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幫助這些學生,是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上游新聞記者 馮銳 攝影 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