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蜀漢的南部廣大地區叫南中,這裡地形複雜、氣候濕熱、部落眾多,不便管理,孟獲是各部落中最有實力的首領之一。劉焉劉璋父子沒能對這裡實行有效管轄。劉備入川後,聽取諸葛亮的意見設立庲降都督對這裡實行軍事羈縻統治,管理很鬆散。第一任都督是鄧方。

二、劉備死後,在東吳的煽動下,南中部落首領孟獲、雍闓等進行叛亂,威脅蜀漢南部邊境。225年,丞相諸葛亮南征,採取各個擊破和七擒七縱的戰略平定了叛亂。事後,諸葛亮繼續任用孟獲、高定等豪帥世代管轄其所轄地區。

三、因為蜀漢的戰略重心在北方邊境,再加上南中地區情況複雜,不便開發管理,所以諸葛亮對於南中並沒有太多要求,只希望他們安分守己,不要叛亂,進貢軍資財務就好。同時,抽調部分精銳組成無當飛軍,為蜀漢效命。被諸葛亮打怕的孟獲等人也對諸葛亮敬畏有加。最終的結果是「夷、漢粗安」,南中地區又回到了原先狀態。

四、諸葛亮在世時,政治清明,南中地區還比較安穩。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治日趨腐敗,對南中的壓榨日益嚴苛,南中部落在東吳的煽動下多次叛亂,蜀漢不得不多次派兵鎮壓,又在南部增添駐兵,幸有李恢、馬忠、霍弋等人歷任庲降都督,才使蜀漢南部不至於搞出大事情

五、蜀漢滅亡時,南中部落也沒有前救援,這說明他們對蜀漢並沒有歸屬感,蜀漢對他們來說只是外來的剝削政權而已。劉禪還想南逃南中,卻被譙周等人勸阻,最後投降曹魏。


諸葛亮南下出征攻打南蠻孟獲,主要是為北伐消除後顧之憂。

當時諸葛亮出兵南征孟獲,馬謖向諸葛亮建議說:南蠻之地就算你打敗了孟獲,甚至殺了孟獲,南蠻換了領導人之後依然會騷擾我後方,所以應該攻心為上,使其心服口服。

所以七擒孟獲的戰略是馬謖向諸葛亮提出的。然而效果也非常好,就是諸葛亮抓了放,又抓了放,孟獲實在受不了了,也對諸葛亮心服口服了。也沒在襲擾蜀國邊境。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算是平定了南方,只是方法比較柔,沒有強攻、沒有屠城,只有以德服人。

南征過後依舊讓孟獲當南蠻地區的一把手,如果由蜀中官員去管理和領導南方的少數民族的話,估計沒人會服氣的。所以諸葛亮的方法已經算最好的了,(當然除非殺光就徹底沒有後顧之憂了)


首先七擒孟獲是虛構的,諸葛亮南征是有這個事情在的。事實上南中那幾個郡是不服蜀漢管理的。既然提到為什麼諸葛亮沒有平定南方我們就從事實上來說。

首先諸葛亮沒有實行民族政策,他對南中這幾個郡採取的是鎮壓的方式,在原來南中這些地方基本上是當地的豪強在統治。諸葛亮沒有採取安撫的措施,而是採用了搶劫的措施。

本來劉備交給諸葛亮的地盤,經濟崩潰的民生凋零益州,但是為什麼短短几年就馬上能夠有實力北伐呢。除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打土豪。諸葛亮南征搶了很多錢把那些土豪全部抓了,然後把他們的錢沒收了,在三國志裡面有記載。

南中那幫豪強又造反了,李恢過去又把他們搶了一遍,然後軍資又充盈了。關於這個我也寫過一篇文章,你們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

以搶劫的方式,以鎮壓的方式去統治南中,他們當然不服,所以當時鄧艾準備進攻成都的時候,有人提出往南跑,譙周說,這樣不可以,他們人心還沒歸附,要知道這個時候離諸葛亮南征已經過了近四十年。

平定南方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縱使諸葛亮智冠超群,也不可能徹底平定南方。蜀漢的南中地區就是現在的雲貴地區。貴州省是出了名的偏遠之地,有「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的說法,以山地地形為主,環境相當閉塞,十分適合各種山大王、地頭蛇的生存。因為外面的軍隊難以攻進去,裡面的居民也很難出來。雲南的氣候則十分複雜,多原始森林,虎豹豺狼等神出鬼沒,並不適合大面積開墾等農業活動,這就造成了中原漢人難以在此地生活,難以推行有效的統治。

南中自秦朝便已歸中原政權管理,但對此地的統治一直不夠。到了蜀漢時期,南中的孟獲等人造反,諸葛亮才下決心平叛。最後也是以撫恤為主,一旦加重賦稅、徭役等,南中就會爆發叛亂。直到明朝時期,雲貴地區仍有很大的獨立性,中原王朝只能採取羈縻政策,來維護在當地的統治。

當然,也是從明朝開始,中原王朝開始在雲貴地區進行「改土歸流」。最近央視9台播出了一檔紀錄片《海龍屯》,講的就是改土歸流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也正因如此,萬曆年間爆發了楊應龍的叛變,而明朝平定叛亂的播州之役也成了萬曆三大征之一。可見中原王朝徹底平定該地的困難。

清朝對雲貴地區全面開展「改土歸流」,到乾隆時期才基本完成,這也標誌著雲貴地區徹底接受了中原的統治。這個跨了1800年才完成的事業,諸葛亮表示「臣妾做不到啊」。


首先歷史上根本沒有諸葛亮七擒孟獲這回事,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了渲染諸葛亮而編造出來的故事。論謀略諸葛亮在劉備之下,諸葛亮的主要政績是劉備入川後,通過內政幫助劉備暫時穩定了蜀漢政權。但三國中蜀漢綜合實力最弱,缺兵少糧,人才匱乏,加上與西蜀本地勢力矛盾重重,所以迫使後期諸葛亮數次北伐曹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