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酶學領域,酶的分類是一項重要內容。1961年,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合會確定了酶的分類原則,將所有酶按照催化的反應類型統一分成六大類,即:氧化-還原酶 (EC 1)、移換酶 (EC 2)、水解酶(EC 3)、裂合酶 (EC 4)、異構酶 (EC 5) 和連接酶 (EC 6)。這已經被大家公認,並寫入所有的生物化學教科書中。在57年之後,這一規則終於被改寫,新的第七個酶類出現了!

2018年8月,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合會(IUBMB)更改了酶的分類規則,在原有六大酶類之外又增加了一種新的酶類——轉位酶(Translocases),編號為EC 7。

新增加的轉位酶是指催化離子或分子穿越膜結構的酶或其膜內組分。這類酶中的一部分因為能夠催化ATP水解,所以曾經被歸類到ATP水解酶(EC 3.6.3.-)中,現在則認為催化ATP水解並非其主要功能,所以劃歸到轉位酶中。

轉位酶的編號為EC 7,規定其催化的反應類型為「將離子或分子從膜的一側轉移到另一側」。對於膜的兩側,以前曾經用「內外」或「順反」來描述,但容易引起歧義,現在統一用「side 1」和「side 2」來描述。

轉位酶目前分為六個亞類:

l EC 7.1 催化氫離子轉位

l EC 7.2催化無機陽離子及其螯合物轉位

l EC 7.3催化無機陰離子轉位

l EC 7.4催化氨基酸和肽轉位

l EC 7.5催化糖及其衍生物轉位

l EC 7.6催化其它化合物轉位

轉位酶的子類(亞-亞類)按照轉位反應的驅動力來區分:

l EC 7.x.1 轉位與氧化-還原反應偶聯

l EC 7.x.2轉位與核苷三磷酸水解反應偶聯

l EC 7.x.3轉位與焦磷酸水解反應偶聯

l EC 7.x.4轉位與脫羧反應偶聯

另外,不依賴酶催化反應的交換轉運體(Exchange transporters)不屬於轉位酶,例如通過離子交換穿越膜結構等。通過磷酸化或其它催化反應,在「開啟」和「關閉」構象之間轉換的通道,分類到EC 5.6(大分子構象異構酶類)。

澳大利亞悉尼市麥考瑞大學的阿曼達?麥基博士對於轉位酶分類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合會在確定此分類的公告上特別提出感謝。

附: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合會關於建立轉位酶分類的公告。鏈接iubmb.org/wp-content/up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