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興許很多人都會知道“孝文帝改革”這一事件,孝文帝是歷史的少有的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而且也是個有遠見,有謀略的皇帝,他倡議鮮卑改革,倡議遷都洛陽,改鮮卑姓爲漢姓,而且對此作出了在文化、政治、經濟、禮儀等一系列的改整,聲勢浩大,也對我們民族的融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過說實話,將一整個家族進行改頭換面,一開始是絕對不可能被百分之一百接受的。試想一下,誰不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夠生生不息,繁榮昌盛?又有誰願意將自己的家族掛上一個素不相識的名字,還得遵照條例一一踐行呢?這就是一種變相的限制自由!

  當然,皇帝都下達命令了,天子一言九鼎,駟馬難追,違命者少不了失去性命的可能,自然也沒有敢說話的,大家都遵照皇帝要求,穿漢服,識漢文,說漢語,改籍換姓,並學習漢人的習俗和傳統禮儀,像模像樣地去做了。

  但是這其中也不免有幾個舊勢力,還有一些頑固黨派,死活也不願意挪動自己的身份的,這也讓孝文帝苦惱不已。更讓他沒有想到的,則是他的皇子,元恂,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甚至揹着自己穿胡服,孝文帝更是大怒!

  元恂,是孝文帝的第一位皇子,也是第一位太子。那時的北魏,並不像我們歷史記憶中的實行“母憑子貴”的制度,相反,他們實行的是“子貴母死”制度,興許本意是爲了避免母后執政的緣故。元恂被立爲太子的時候,生母就被賜死了,直接由祖母馮太后撫養長大。

  馮太后對這個孫子寵愛至極,因而凡是元恂提出的要求,都會叫下人去安排。久而久之,這位養尊處優的皇子,便也養成了一種我行我素的性格,他不愛讀書,不喜寫字,只喜歡遊山玩水,射個箭打個獵,三天兩頭不見人。孝文帝請了許多個太傅,讓其跟着時刻教導學習,但是一直無濟於事,孝文帝也曾多次勸告自己的兒子,抽空看書,多讀書,使勁用功,但是元恂表面上唯唯諾諾,實際上還是不思進取。

  元恂體形高大肥壯,都說胖人怕熱,元恂這個小胖子還真的是怕熱。他討厭南方的悶熱天氣,常常思念北方,經常想要回去。不僅如此,他還經常在宮裏偷偷穿胡服,胡服跟漢服可不一樣,沒有那麼多的拘束,往往是貼身的小短衣,下面再搭配個寬鬆褲和小短靴,隨便一走,自帶風聲,涼爽清透,還活動方便。

  元恂喜歡得不得了,壓根不捨得捨棄,況且這也跟自己的性格不符,但是又礙於父親的要求,不得不做個樣子,因而每次都是上一秒還穿着漢服在父親面前跪拜,下一秒就換回了舒舒服服的胡服在宮裏活蹦亂跳。

  有一回,太子見孝文帝要出宮前往嵩山,於是便密謀了侍從,想要徵召騎兵回平城,他好久沒有回去了,便想着回去玩樂幾天,但是當時的庶子高道悅不同意,元恂衝動之下便親手將高道悅殺了。

  此事一出,下人連夜告知孝文帝,說他要投奔鮮卑貴族,意圖謀反。孝文帝大驚,又深感惋惜自己的這位不孝子,因爲衝動而做了這樣的事情,實在是愧對太子這樣的位置,於是回宮仗責了太子元恂,以其想要背叛自己,意圖謀反之罪貶爲了庶人。

  儘管後來孝文帝將其安在河陽,派人悉心照料,但是最終被奸人從中作梗,控告其仍舊有謀反之心,十五歲時被賜死。

  實際上,太子元恂,是皇權鬥爭中的一個犧牲品,也是孝文帝改革的犧牲品,他的死,也使得其改革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資料:《魏書·高祖紀》、《北史·魏本紀第三·高祖本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