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回答問題,問濟公和唐僧,老百姓更喜歡誰?

濟公是十八羅中的降龍羅漢,佛位比唐僧低很多,可人們說得更多的卻是濟公。甚至把濟公稱之為人間的「活佛"。

人們更喜歡濟公是有一定道理的,單從濟公的形象看,整天邋裡邋遢破衣爛衫的,手裡拿把破葵扇,趿拉著兩隻破鞋,樣子既可笑又滑稽,但又很平民化,他的故事也是如此,很貼近老姓,既能救死扶傷又能懲惡揚善,在民間他的傳說多的數不清。

唐僧卻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彷彿被束之高閣了。除了西天取經之外,很少有其它的故事,雖然也是個大慈大悲的佛,總是離老百姓的生活遠了些。俗活說:「與其讓人膜拜,不如讓人愛戴"。可能就說明瞭原因。

感謝您的閱讀。


謝謝悟空邀請。

濟公隨性灑脫,唐僧循規蹈矩,兩個不同性格的人,各有所長,相比之下,喜歡唐僧。

著名作家劉震雲曾經說過,唐僧雖然無能,卻是最好的領導者。

  幽默和睿智的解讀總能令人深思。劉震雲坦言30歲後才讀出了《西遊記》的奧妙,「這部書最大的特點是重複,唐僧師徒遇到了72次災難,每次災難的過程都差不多。但這部書提出了一個領導藝術的概念,唐僧是最懂得領導藝術的人。」

  「每到一處,唐僧就分配悟空探路,八戒找喫的,沙僧喂馬,師傅我歇會。最偉大的領導把明天到今天的問題都分解了,他卻在歇著。如果一個大學校長自己累死了,這個大學能辦好了纔怪。」劉震雲此言一出,引來了全場笑聲。

  唐僧沒啥功夫,還常常引來妖怪,但三個武功高強的徒弟卻叫他師傅,為什麼?因為在關鍵和抉擇時,當師徒幾人去西天走不下去時,只有唐僧一人堅持去西天。這是信念、信仰的作用。劉震雲說,「這是一個人能幹出事業和幹不出事業的關鍵。」


濟公和唐僧,這兩個人我最喜歡濟公活佛,唐僧我也喜歡,如果兩人作比較我還是喜歡濟公活佛!這兩個人都是大好人,唐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得確精神可嘉!我喜歡濟公活佛,主要是喜歡他那自由自在行俠仗義的作法,濟公活佛修心不修身,一心一意為窮人和好人辦事,這種精神太難能可貴了,我要向濟公活佛學習做一個心靈美的大好人!


喜歡濟公的玩世不恭,遊戲人生,心善濟民。討厭唐僧的古板不明志,特別是錯怪孫悟空時很愚很笨,更討厭的是一路上美女小妖濃妝艷抺的出現,可憎唐僧就知道念經,連看就不敢看,去女兒國多好的美事,哎,唐僧想成佛,不近女色,內心卻有個小鹿在怦怦直跳,假性情。濟公酒肉和尚,生性自然,性情中人,所以濟公逗人愛。


喜歡雖然不休邊符,隨性灑脫,喝酒喫肉的濟公,不喜歡循規蹈矩唯唯喏喏,莫莫譏譏的唐僧,

請在上邊字中找到兩個錯字


當然是濟公了,嘻嘻哈哈無憂無慮,功名利祿看的穿,喝酒喫肉穿場過!


喜歡濟公,不是喜歡濟公本人,而是喜歡濟公為度人所使用的靈活的方法,因佛說要依法不依人。濟公正是運用了佛說的方法,法華經裏的隨宜而說,智慧善巧方便,引導。楞嚴經裏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也就是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為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然後,巧妙的把人們引導到學佛上來。個人覺得唐僧的方法不可取,只知念經等,沒有生活的歷練,喫飯還得徒弟辦,這樣怎麼能解決眾生的實際問題,怎麼能度眾生!難怪孫悟空最後的成就比唐僧大,那是歷事煉心的真功夫。


都各有千秋,濟公喜歡打抱不平,申張正義,驅除邪惡,唐僧肚量大,心地厚道,但看貫《西遊記》覺得唐僧長得好看而且很乾凈,而濟公卻似乎很髒的樣子,這並不是嫌棄,而是正常人喜歡乾淨,看見乾淨好看自然順眼一點,這是實際情況,現在不是在搞什麼衛生城市嗎?


謝謝邀請,他們各有所長,都是故事裡的人物,唐僧為儀錶美高大上陽春白雪,濟公為心靈美真善正下里巴人。兩個不同時空不同階層的代表人物,不好作比較,如果兩人的行為能取長補短兼收並蓄為更好,更被喜歡。


沒有可比性 兩個正好是相反的極端 正常的肯定喜歡濟公了 因為他貼近生活

能喝酒喫肉的 都不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