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妻良母,還是良妻賢母?

一日讀報,日語「良妻賢母」一詞躍入眼簾。恕我無學,這個詞還是第一次見到。

作為中國人,中文的「賢妻良母」一詞,則是人盡皆知,耳熟能詳。

「良」也好,「賢」也好,都是褒義。

在成語中,顛倒過來說,意思並不改變的例子為數也有不少。然而,在中國,「賢妻良母」卻沒有顛倒過來,說成「良妻賢母」的。

細細想來,「賢妻良母」,或者是「良妻賢母」,並不是簡單的文字遊戲,也不是為了表達方便而進行的刻意倒用。說法的不同,似乎透露出些許兩個民族文化差異的隱祕。

無論是說「賢妻良母」,抑或是說「良妻賢母」,我以為都不外是對為人妻和對為人母者的要求或期許。

然而,記作「賢妻良母」,還是記作「良妻賢母」,卻反映了日中兩國文化對如何做母親親做妻子的截然不同的標準。

賢,作為一種道德評價,實際上是從人際關係的範疇出發的。雙音詞中還有賢惠、賢淑、賢德等等。

自古以來,在中國,家庭之內,主要把這種道德評判用以要求為人妻者。因為一旦成為人妻,便與一個家族,特別是過去的大家族的裏裏外外,結成了廣泛而複雜的人際關係。如對內有夫婦關係、婆媳關係、妯娌關係等,對外也有鄰裏關係等。在這種廣泛而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人妻的賢與否至關重要。賢者,不嫉不妒,不吵不鬧,不爭不搶,內外和睦,通達事理,禮讓三分之謂也。所以,賢被視作為人妻者最高的道德評價,好妻子於是也就有了「賢內助」之稱謂。

而作為人母,賢固然重要,但並不是對做母親的主要標準。因為做母親,並沒有像為人妻那樣構成複雜的人際關係。主要是相對單純的母子關係。儘管母親往往也兼為人妻,但那是另一個層面的觀察。

為人母者,由於主要負擔教育子女的責任,所以在道德評判上,對母親的要求更為廣泛與嚴格。良即好也,賢亦包括其中。良是一種涵義廣泛而模糊的道德標準。幾乎一切好的,善的,美的言與行,都可以稱之為良。因而,為人母者,由於無時無刻不是對子女進行言傳身教,故而對好母親冠之以良。

「賢妻良母」一詞,何時傳入日本已不可深考,又何以變形為「良妻賢母」 也難得其詳。不過,究其原因,是不是有以下幾點呢?

其一,日本人對於做人妻的要求甚於對做人母的要求。在中國,做人妻者,賢則可矣。而在日本,則要求妻子在各方面都好。這裡面似乎還有更深層的文化背景可以探討。

過去的日本女性,並沒有像中國女性那樣,被嚴格地束縛於禮教之下,所以,做人妻之不良者,居一定比例。

某種語彙的形成,不僅反映某種事實的存在,有時還反映了製作和使用語彙的人的某種期許。正如「中庸之道」在很大意義上是為了糾正中國人的偏激而提倡的一樣。

另一方面,日本的家庭結構,父親忙於在外的事業與勞作,無暇並且不願顧及家事,與子女的交流很少,子女大多是在「父親不在」的環境下,由母親一手扶持呵護長大成人。這種客觀環境,造成了許多日本男人一生也難以擺脫戀母情結與戀母習慣。所以,結婚成家後,也把中國人用來要求母親的良拿來要求妻子,希望妻子也能像母親那樣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其二,與中國人正相反,日本女人一旦為人母,則從育兒到教子擔於一身,與有孩童的鄰裏以及子女就學的學校,都構成了廣泛而複雜的母親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正如中國人的人妻處於廣泛而複雜的人際關係之中一樣。因此,不嫉不妒,不吵不鬧,不爭不搶,通情達理,禮讓三分之賢,則至關重要。所以,在日本,最好的母親被冠之以賢。

以上的分析,或有偏頗,但從「賢妻良母」到「良妻賢母」,或許多少折射了日中文化之間的某種差異,則當是不爭之事實。


喔,日人將中國的文化傳統加以繼承和發揮,其意義是「良人相伴,賢母領路」,愚下認為很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