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GDP佔世界的80%?”真的假的,可能嗎?

文 | 吳鉤


網絡時代,信息爆炸,泥沙俱下,阿貓阿狗都敢寫文章談歷史,將段子當成史實,謠言滿天飛。特別是自媒體個人小號,由於完全沒有門檻,90%以上的自媒體個人小號都成了垃圾桶。別的不說,就說那些談論宋朝的網文吧,基本上也都是垃圾,而且是那種速產型的垃圾,其中,最令人受不了的就是以訛傳訛的謠言。


下面介紹中文網絡中流傳頗廣的幾則關於宋朝的謠言。




1、趙匡胤發明瞭長翅子的官帽,以防大臣交頭接耳?


很多網文都煞有介事地提到一則“歷史典故”:“趙匡胤黃袍加身登基以後,大臣們還沒習慣角色的轉換,總是沒尊沒卑。某天,心胸狹窄的趙匡胤見官員上朝交頭接耳,勃然大怒,心生一計,下旨開發出一種特別的帽子,兩邊加兩根長長的翅子,專供官員上朝使用,防止他們相互咬耳朵說悄悄話。”有一家文史雜誌也信以爲真,將這個“典故”刊登出來。


其實,這是一則徹頭徹尾的以訛傳訛的歷史謠言。謠言所說的帶有兩根長翅子的官帽,正式的名稱叫做“展腳襆頭”。展腳襆頭既不是趙匡胤發明的,也不是用來防止交頭接耳的。


早在宋代之前的唐、五代,就出現了展腳襆頭,宋人王得臣的《麈史》說得很清楚:“襆頭,後周武帝爲四腳,謂之折上巾。……後又爲兩闊腳,短而銳者,名牛耳襆頭,唐謂之軟裹。至中末以後,浸爲展腳者,今所服是也。然則制度靡一,出於人之私好而已。”


那麼,這個“趙匡胤發明瞭長翅官帽,以防大臣交頭接耳”的謠言是從哪裏來的?源頭是元人筆記《席上腐談》:“唐人襆頭,初以皁紗爲之,後以其軟,遂折桐木山子在前襯起,名曰舉容頭,以爲起於魚朝恩。五代相承用之,至宋乃易以藤織者,仍易以紗,後又易以漆紗。周武所制,不過如今之結巾,就垂兩角。初無帶,唐人添四帶,以兩角垂前,兩角垂後;宋又橫兩角,以鐵線張之,庶免朝見之時偶語。”


但《席上腐談》是出了名的造謠小本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這本書“上卷前數十條爲考證名物之語,詞意多膚淺無稽,……多附會穿鑿不足據”。但以訛傳訛的人完全無視這條忠告,估計也沒看過。




2、宋朝的GDP佔世界的80%?


許多網文都提到宋朝經濟發達,GDP佔全世界的80%(不同的網文,具體數字又略有不同, 也有說佔70%,也有說佔60%的),云云。不知道到底是哪位高人最早提出來的,反正在網絡上流傳甚廣。但憑常識便可以判斷,這個數據是胡說八道的,估計是某位通俗歷史寫手信口胡扯出來,而衆多網友則以訛傳訛。


統計一個朝代的GDP總量,由於史料的原因,幾乎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任務。評價一個王朝的GDP總量佔全世界的百分比,涉及到的經濟數據更加龐大複雜,你除了要了解宋朝的經濟問題,還需要了解同時期世界各國的經濟數據。這是不可能有精準的估算的。所以,所有提出宋朝GDP佔全世界百分之幾的數字,基本上都是不可靠的。


但有一點幾乎可以肯定,宋代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超越了當時的其他國家。其實也有嚴肅的歷史學者也在研究宋朝的GDP。儘管他們估算出來的具體數據或有爭議,但都是基於史料,不算離譜。我這裏可以提供三位學者關於宋朝GDP的統計:


一是香港嶺南大學的劉光臨教授,據他的統計與推算,宋朝的人均國民收入位於歷代最高峯,爲7.5兩白銀,遠遠高於晚明2.88兩的,要到十九世紀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英國的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他認爲:“在960~1280年間,儘管中國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卻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後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歐洲在960~1280年間,人口增加了70%,人均國內總值則從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說,宋代的經濟與生活水平,不但在縱向上優於其他時代,而且在橫向上遙遙領先於同時代的歐洲。


三是清華大學李稻葵團隊,他們測量了北宋、明、清的總量GDP,認爲中國在北宋的生活水平世界領先,但在1300年(元朝大德四年)之前已經落後於意大利,1400年(明朝建文二年)前後被英國超越,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之前,雖然中國部分地區和歐洲最富裕地區的生活水平相距不遠,但中國整體已經落後於西歐。




3、司馬光上臺殺了民女阿雲?


北宋熙寧年間發生過一起“阿雲案”,大體案情是:登州女阿雲在母親死後服喪期未滿時,由尊長作主,與一韋姓男子訂婚。但阿雲嫌其長相醜陋,便趁其晚上獨自就寢于田舍之時帶刀去殺他。因阿雲力氣小,十餘刀未能將其砍死,只斷其一指。知府以母喪期間婚約無效,按普通案件判徒刑,審刑院、大理寺以違律爲婚、謀殺親夫之罪判死刑。


圍繞阿雲案該如何判決,朝廷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司法大辯論,王安石主張從輕發落,饒阿雲一死;司馬光則堅持義爲阿雲罪大惡極,當判死罪。最後,神宗皇帝採納王安石的建議,下詔特赦阿雲“貸命編管”,即流放遠方州郡,編入當地戶籍並監視居住。


以上是史實。但許多網文給這個案件編造了一個尾巴,稱後來司馬光上臺,推翻前判,殺了阿雲。比如有一篇題目叫做《司馬光終於殺了那女孩》(很煽情)的網文說,“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67歲的北宋名臣司馬光終於當上了宰相。司馬宰相上臺後,將一起陳年老案翻了出來,重新進行審理,審理的結果是,將案中原來已經釋放回家的一名鄉下女子改判死刑,並立即斬首示衆。”


這當然是胡扯。我們能檢索到的宋人史料,從來都沒有說阿雲被司馬光殺了。司馬光不可能處死阿雲,因爲阿雲是由宋神宗以皇帝的特權赦免了死罪的,不管法律如果修訂,都不能重新審理阿雲案。




4、王安石“宰相肚裏能撐船”,原諒了給他戴綠帽的小妾?


網上有個說法,說“宰相肚裏能撐船”是一個典故,跟北宋宰相王安石有關。讓我先抄一段網絡流傳的文章:


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喪妻,後來續娶了一個年方十八的妾叫姣娘。王安石忙於朝中之事,經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齡,獨居空房,便跟府裏的年輕僕人私下偷情。王安石後來聽到了風言風語,卻裝作若無其事。


一晃到了中秋節,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賞月。酒過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詩一首:“日出東來還轉東,烏鴉不叫竹竿捅。鮮花摟着棉蠶睡,撇下乾薑門外聽。”姣娘是個才女,不用細講,已品出這首詩的寓意,知道自己跟僕人偷情的事被老爺知道了。想到這兒她頓感無地自容。可她靈機一動,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轉正南,你說這話夠一年,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裏能撐船。”


王安石細細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豆蔻年華,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還是來個兩全其美吧。過了中秋節,王安石贈給姣娘白銀千兩,讓她跟那個僕人成親,一起生活,遠離他鄉。這事傳出去後,人們對王安石的寬宏大量深感敬佩。


這當然又又又是捏造出來的謠言,因爲王安石平生並未納妾。究竟是誰第一個編造了王安石“宰相頭上戴綠帽”的故事,已不可考,不過我還是找出了這個故事的母本,載於宋人邵伯溫《邵氏聞見錄》:


王荊公知制誥,吳夫人爲買一妾,荊公見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執事左右。”安石曰:“汝誰氏?”曰:“妾之夫爲軍大將,部米運失舟,家資盡沒猶不足,又賣妾以償。”公愀然曰:“夫人用錢幾何得汝?”曰:“九十萬。”公呼其夫,令爲夫婦如初,盡以錢賜之。


這便是“王安石拒納妾”的典故,並無“納妾”、“通姦”的黃色小報情節。王安石與美姣孃的故事應該由此改編而來。



END



轉自我們都愛宋朝(ID:wugoudasong)。一個講述宋朝故事、發現大宋文明的訂閱號。小南的小夥伴。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聯繫原公衆號。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覆「小南」試試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