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立足於不同的哲學和宗教體系而產生的,其高度就取決於這種哲學和宗教的高度。反過來說,如果這種哲學或宗教存在侷限,也會影響到由此派生的道德。

  人類提倡道德,本來是要解決問題的。但如果道德本身存在缺陷,就會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帶來其他困擾。又或者,在這種道德和那種道德之間,因爲不同的文化背景產生衝突,甚至是不可調和的衝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道德的侷限。一般宗教的道德,是立足於對神的信仰。尤其是一神教,特別強調神的唯一性——只有我信仰的纔是真神。於是乎,這個唯一和那個唯一很容易產生對立,進而導致宗教之間的衝突,甚至升級爲戰爭。從古代的十字軍東徵,到今天的巴以衝突,這種災難從未停止。

  此外,神本宗教還存在信徒和非信徒的界限。基督教中,凡是信主者纔會成爲上帝的選民,受到神的恩寵,在死後上升天堂,而其他人則會在末日審判時落入地獄。印度婆羅門教中,則將人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種姓,生來就有貴賤之分。之所以會有這些區別,因爲他們是在梵天的不同部位出生。可以說,是神決定了他們的生命道路,造成了這種不平等。

  西方文藝復興後,人本思想逐漸成爲主流,以人爲萬物之靈,而地球上的一切都應該爲人服務。當人類只考慮自身利益時,必然會帶來自我擴張。在國家和國家之間,會因爲搶奪資源引發戰爭;在人類和動物乃至環境之間,會因爲人的利益傷害動物,破壞環境。

  在人類中心主義的背景下,人的利益被作爲價值原點和道德評判的依據。簡單地說,就是一切從人的需要出發。這一定位使地球資源迅速地被消耗,被污染,也使無數物種瀕危或是被滅絕。僅僅從人的角度來看,這麼做似乎天經地義。但這種觀點是狹隘而短視的,事實上,人類正面臨生態持續惡化帶來的危機,並已深受其害。在這條不歸路上,我們還能支撐多久?

  所以現代的深層生態學,特別強調生態中心主義。人應該把自己作爲地球生態的一個環節,而不是中心。所有生命是平等的,人和環境也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這種建立於生態中心主義的道德,才能長治久安,真正有助於環境保護。否則,所謂的環保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爲我所用,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由此可見,如果道德自身存在侷限,只是從某個角度看待問題,制定規則,而不是立足於圓滿的智慧,就會在滿足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時,帶來其他問題,甚至給人類乃至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