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大酶類(去年八月,IUBMB新增加了轉位酶分類)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裂合酶與連接酶了。

裂合酶(EC 4),簡稱合酶,英文一般稱為synthase。連接酶(EC 6),又叫合成酶,英文是synthetase。真是巧了,中文容易混淆不說,連英文都這麼接近。但是,如果光是名稱接近,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搞錯了。

這兩類酶催化的反應也有相似之處。先看定義:裂合酶催化從底物上移去一個小分子而留下雙鍵的反應或其逆反應;連接酶催化由兩種物質合成一種物質,必須與ATP分解相偶聯。從定義上看,兩類反應都有把兩個分子連接到一起的現象,但區別也很明顯。裂合酶催化的反應有雙鍵的生成或消失,而連接酶總會用到ATP。所以,仔細想一下這個酶催化的反應特點,一般不難推斷出所屬的酶類。仔細看看英文,一般也能得到提示。

但是,很多人有一種壞習慣,把用來合成某種物質的酶直接就叫做某某合成酶,而不管它究竟是通過哪種反應「合成」的。這種毛病,中國人有,外國人也有,專家學者也有。所以,叫做合酶或者合成酶的,其實什麼酶都有。在酶學網站上搜索synthase和synthetase,都有1000多種,其中很多是synthase和synthetase都有的(看來老外也經常分不清合酶與合成酶)。而且,這些酶分布在各大酶類中,還真不太好分辨。不信?我寫出幾個酶(不是特別奇怪的),您猜猜看,都屬於哪一類?

  1. 糖原合酶(glycogen(starch) synthase)
  2. 一氧化氮合酶(NOS)(nitric-oxide synthase)
  3. 前列腺素-D合酶(Prostaglandin-D synthase)
  4. GMP合酶(GMP synthase)
  5. 檸檬酸合酶(citrate (Si)-synthase)
  6. ATP合酶(ATP synthase)

答案是:1 移換酶(EC 2.4.1.11);2 氧化-還原酶(EC 1.14.13.39);3 異構酶(EC 5.3.99.2);4 連接酶(EC 6.3.5.2);5 移換酶(EC 2.3.3.1);6 轉位酶(EC 7.1.2.2)。另外,有趣的是,前面4個都可以叫合成酶(synthetase)。更有趣的是,第四個明明屬於合成酶,推薦用名卻是GMP合酶(GMP synthase)。

怎麼樣?合成酶就是個大坑,裡面什麼酶都有。建議大家考試的時候看見「合成酶」一定要小心。當然,這裡有歷史原因,有些酶發現的早,命名比較隨意;IUBMB改過幾次分類,比如把一部分裂合酶轉移到移換酶分類中(剛才的1和4就是這種情況)。另一方面,就是屬於學科性質造成的尷尬了。酶的命名,既要考慮反應的化學機制,也要考慮反應的生物特點,比如是不是與ATP的分解相偶聯。如果不考慮這一點,GMP合酶就可以放到裂合酶裡面了。

所以,要確定酶屬於哪個分類,光看名字實在是不靠譜,英文名也一樣。最準確的就是EC編號,還得是最新版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