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要买吸尘器,很多人会马上掉进吸力的世界,忙著比较哪一台机器的吸力比较高,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直接跑进pchome或momo直接搜寻吸尘器,然后就迷失在众多商品之间(而且只会看到每台都说自己超强吸力而已,最多说自己xx Pa),最后只会越看越迷惘。

对于选择吸尘器,小二建议您先记得这几件事情:

1.看清楚机器是有线还是无线

毕竟有线吸尘器那5公尺长的电线使用跟收起来都麻烦,在家里插拔来拉去也常常磕磕绊绊的,所以现在的主流是无线吸尘器,而一讲到典型的无线吸尘器,大家大概都会想到这一台:

不过如果您在网路上搜寻吸尘器,其实会看到很多长的跟这台很像,但价格只要1/10甚至不到的吸尘器,建议您务必看清楚机器是有线还是无线。有的比较有良心,会在商品名称上直接注明是有线吸尘器,或至少在商品首图上保留电线,有的就厉害了,品名只写手持强力吸尘,只字不提有线,商品首图也完美的呈现电线,非得要人把页面拉下去仔细看它商品资讯才会在某一行提到

此为有线机种

而以无线吸尘来说,目前个人经验是5,000元是一个分水岭,除非是刚好碰到产品迭代出清,不然很多价格低于5,000的无线吸尘器,吸力都弱到让人吸到火大,如果您的预算比较有限,又比较仰赖吸尘器做为主要打扫手段,那会建议您还是优先考虑有线式的机器,虽然麻烦一点,但吸的干净。

2.吸力高是加分,但不是绝对比较干净,吸头超级重要

一般来说会有一个直觉迷思

高功率=大吸力=干净

所以看到1600W的就觉得一定比1200W的吸力大,但其实机器本身功耗与吸力不见的一定成正比,就好像不是油耗高的车子就会跑比较快一样,而像是欧盟对于吸尘器的标准制定(同时要看除尘效果跟能效),就让市场上出现一批700W等级,但与过往1200W相等除尘效果的有线吸尘器。

至于吸力(通常是用真空度,例如10K Pa,有的则是用吸入功率AW标示)也只能说通常高的效果不会差,但不代表一定比较干净,因为吸头对于最后清扫表现有很大的影响,好的吸头可以提供比较好的密闭环境,让吸尘器的吸力完美发挥,或是透过刷毛将缝隙内的脏污扬起顺利吸入等。所以像是Dyson虽然它的数位马达确实厉害,但个人最爱的还是它的吸头设计,滚筒吸头真是太神啦!!

一般以无线吸尘器来说,超过10,000元的机器,其实在一般家庭硬地板使用吸力几乎都已经足够用了(当然地毯就难说了),超过的价格常都是在买对非平整地面的清洁力、更多额外的吸头、更长的续航、更好的音量控制等,这部分的投入就请你依照自身状况评估。例如吸头最常用的就是硬地板跟寝具,另外顶多加个软管+毛刷处理车子,其他的真的很难得用到。

3.虽然无尘袋是目前主流,但尘袋真的也不错啊

这点小二一直满不解的,明明很多人愿意为了节省自己的时间而选择花钱买扫地机器人,却很少人愿意使用清理起来更方便简单的尘袋,举个例子,英国的G-Tech在台湾有一个卖得很好的Multi系列,其实他们还有一个有尘袋版的PRO系列存在,但相信多数人应该根本不知道,或即使知道,但从来没考虑过要买尘袋式的吸尘器XD

一般无尘袋的吸尘器,使用起来最让人烦躁的就是清理集尘筒这件事了,单纯打开敲两下还是会残留一大堆肉眼可见的脏污,而要深入清理又真的很麻烦,更别说倾倒的时候对于过敏人来讲又是一次煎熬的体验,而如果尘气分离做的不是特别好的机器(在无线吸尘器中,绝大多数尘气分离都不够好),一大堆灰尘也都是卡在最后一层的HEPA滤网上,除了集尘筒要清理之外,HEPA滤网也需要另外水洗或更换,不小心没完全干就放回去导致发臭这个就更不用说了。

相比之下尘袋真的是可以很无脑,时间到了拿出来整包丢掉就好,等于是花点小钱让自己省事很多,就很像扫地机器人一样,但不知道为何似乎大家都不买单这个概念,可能是因为尘袋这种从早期吸尘器就有的东西让人觉得很落伍吧(抓头)

4.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实际拿一下、推推看

机器使用起来会不会吃力,转向是否流畅、低矮空间能否顺利进入、这些都是规格上无法呈现,但著实相当影响未来用起来爽不爽的项目,最简单的一种情况:同样是无线吸尘器,但犹豫要买直立式还是手持式的?面对这个问题小二只能请您自己找间实体卖场两种机器都拿来推看看、举看看(如果会拿来打扫高处),用自己的亲手感受确认。

总结:

  • 看清楚机器是有线的还是无线的,别因为造型很像,看到便宜就傻傻地买了
  • 预算5,000以下建议优先考虑有线吸尘器,一般无线的大约10,000出头其实就还不错用,更贵的当然也有它值得的地方,但还是要看您的环境与需求
  • 尘袋跟无尘袋各有各好,对于过敏人来说,尘袋真的很值得考虑
  • 实际拿过一次非常重要,跑一趟卖场可以让你不会买了机器后,因为用的不顺就封印起来,非常值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