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1年報道艾滋病感染者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控制艾滋病的方法,首先是尋找治療方法,其次是尋找預防辦法。兩條路都不斷有好消息,有不斷有壞消息,這邊說有了抗病毒藥物可以控制病毒,一會兒又宣佈病毒耐葯了,開發出來的藥物效果大打折扣,這邊說疫苗有了突破進展,一會兒又說試驗效果不好,疫苗研發失敗。不過科學家沒有因為失敗而放棄,新的抗病毒藥物被不斷研發,抗病毒效果越來越好,副作用越來越低。

眾所周知艾滋病病毒屬於逆轉錄病毒,艾滋病病毒變異大導致疫苗研製困難,疫苗研究雖然沒有獲得成功,但是研究人員在一次次失敗中逐漸總結經驗,正在通往正確的道路上,研發的疫苗保護效果也越來越好。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研究體液免疫的中和抗體,通過重組可溶性蛋白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來消滅 HIV。第二階段研究刺激 CD8+T 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用病毒載體來激活細胞途徑特異性殺傷 HIV。.第三階段研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者結合,採用「初免—增強」聯合免疫來抑制病毒的複製和預防 HIV 感染。第四階段總結了前三個階段的教訓,疫苗設計更加註重抗原改造和載體的複製性,以誘導更強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

艾滋病疫苗研發從1987年就已經開始,迄今全世界有將近300項艾滋病疫苗試驗,包括1998年曾經進入三期臨牀的VaxGen 公司研發的AIDSVAX疫苗 , 但在 2003 年宣佈試驗結果表明疫苗無效。同年美國軍方和泰國政府合作的艾滋病疫苗在泰國進入臨牀研究,編號為 RVl44,是迄今為止唯一參加人員上萬的臨牀試驗,參加試驗人員16403人,2009年試驗結果顯示8197名接受疫苗注射的志願者中最後51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在對照組的8198人中有74人感染,試驗結果疫苗保護率31%,不到半數,顯然還不能滿足現實的需求,但是還是證明聯合免疫策略能夠降低一般人羣中異性性傳播易感者的HIV感染風險,這是「第一個備選艾滋病疫苗成功減少艾滋病感染危險」的實例,為後來的疫苗研究提供了方向,目前RVl44研究者繼續開展 RV305也進入了II 期試驗研究階段。

2004年默克公司開展一項疫苗試驗結果甚至顯示還增加了接種疫苗者的HIV感染率,2007年試驗終止。

2013年底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細胞》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利用艾滋病病毒的3種主要蛋白Env、Gag與Pol開發出「馬賽克疫苗」。馬賽克疫苗」也被稱作「鑲嵌疫苗」,是以分析大量病毒基因序列以及人體免疫反應為基礎,利用人工設計優化基因序列製造出的疫苗,可誘導機體產生更廣泛的免疫保護反應,覆蓋所有常見的艾滋病病毒亞型。 在給恆河猴接種該疫苗後,研究人員又用致病性最強的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SHIV),模擬自然感染先後6次攻擊它們,以檢驗疫苗效果。試驗結束時研究人員發現,儘管接種疫苗的12隻恆河猴在病毒連續6次攻擊後只剩3隻健康無恙,沒有接種疫苗的12隻恆河猴3次攻擊後全部感染,但計算表明「馬賽克疫苗」對恆河猴的保護作用高達87%至90%。

2015年,南非開展了HVNTl00 Ⅰ/Ⅱ期臨牀試驗,採用聯合免疫策略,試驗在252名18~40歲HIV陰性異性戀受試者中進行。中期結果顯示,80%的疫苗接種者產生了針對3種疫苗抗原中至少1種抗原的IgG應答。

題目中提到強生公司這次臨牀試驗就是2013年馬賽克疫苗的1/2a 期臨牀結果,疫苗的臨牀試驗Ⅰ期是重點觀察安全性,觀察對象應一般為健康成人。而Ⅱ期試驗目的是觀察或者評價疫苗在目標人羣中是否能獲得預期效果(通常指免疫原性)和一般安全性信息。Ⅲ期試驗的目的為全面評價疫苗的保護效果和安全性,該期是獲得註冊批准的基礎。Ⅳ期臨牀試驗是疫苗註冊上市後,對疫苗實際應用人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綜合評價。

  這次疫苗的試驗採用了「初免-加強免疫」策略,即在試驗中受試者一共接受4次疫苗注射,前兩針疫苗是初免,後兩針疫苗是加強免疫注射。注射48周後,受試者沒有產生任何副作用,血液檢測發現所有人體內都產生了針對HIV的抗體。在對受試者的實際保護評估上,HIV感染的風險降低了94%,和動物試驗的結果相似,甚至好於預期。

不過由於臨牀試驗的受試人羣數量畢竟比較少,只有下一步Ⅲ期試驗才能真正驗證疫苗效果,畢竟之前還有曾經進入三期而失敗的先例。只有三期成功,疫苗纔有可能真正有上市的可能。在此之前,還是要依靠及早發現感染者,治療感染者,潔身自好等現有策略控制艾滋病。

即使疫苗上市了,會有多少人願意接種艾滋病疫苗呢?


看到這則新聞著實讓人興奮,艾滋病肆虐35年後人類終於看到控制它的曙光。於是我第一時間拿到強生公司發表的外文原文文獻,研讀半天,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以下是原文文獻圖片

一、事件

法國巴黎,2017年7月24日 - 在第九屆IAS會議上,強生公司宣佈:在IAS會議(IAS 2017)的早期階段1 / 2a APPROACH研究中,其針對HIV的疫苗方案似乎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並在100%的健康志願者(n = 393)中引發HIV-1抗體應答。

二、全球大背景

目前全球共有3 700萬人患有艾滋病毒,每年近200萬人感染新艾滋病毒。由於艾滋病毒的獨特性質,包括其遺傳多樣性和迅速突變的能力,有效的艾滋病毒疫苗是難以捉摸的。

三、關於APPROACH研究

方法(HIV-V-A004 / NCT02315703)是一項多中心,隨機,平行組,安慰劑對照,雙盲相位1 / 2a研究。入選的393例健康的未感染艾滋病毒的成年人中包括美國、盧安達,烏幹達,南非和泰國的志願者。它評估了各種基於馬鈴薯的初始加強疫苗接種HIV-1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這些疫苗方案含有兩個主要劑量的嵌合病毒載體Ad26.Mos.HIV和Ad26.Mos.HIV,馬賽克和/或用磷酸鋁佐劑的不同劑量的可溶性蛋白質克隆C gp140的兩種加強劑。所有研究參與者的接種時間表已經完成,第四次劑量正在進行後12個月的隨訪。

四、意義

如果真的研發出預防性疫苗,那麼肯定是艾滋病毒流行35年來最大里程碑之一。艾滋病病毒成功的預防性疫苗將需要為廣泛的病毒株提供廣泛的保護。這些有希望的早期階段結果表明,使用馬賽克免疫原的這些疫苗應進一步評估其實現這一歷史目標的潛在能力。近年來,很多人樂觀地認為:我們將在不久的將來找到有效的艾滋病毒應對措施。今天的研究結果增加了這一信念,我們期待著儘快進入下一個臨牀發展階段。


今天,艾滋病又雙叒叕成熱點了。

起因是有媒體報道「醫療巨頭強生公司於7月24日首次宣佈了全球HIV疫苗的人體臨牀試驗結果。此次多中心、雙盲、安慰劑隨機對照試驗納入了多個國家近400位健康志願者。試驗結論顯示,志願者對HIV疫苗耐受性良好,100%的受試者體內產生了對抗HIV的抗體。」

作為全球首個關於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進展,這樣的結論令人振奮。然而春雨君發現,不少國內媒體、微信公眾號和網友對於此事的反應,可能有點過於激動……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其實仔細看看國外官方機構——美國國立衛生院(NIH)就此事發布的新聞稿之後不難發現,從受試者身體對於疫苗的反應,到疫苗對於艾滋病病毒的實際作用,國內的媒體報道均存在相當程度上誇大和斷章取義: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分析一下:

首先,翻譯有誤,並不是100%的受試者全部產生抗體

對於研究結論的闡述,春雨君反覆閱讀也沒有發現「all」或者「100%」字樣,而是看到了這樣一段話(見下圖)

翻譯過來就是大多數受試者體內產生了針對HIV的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至於大多數是多少人,佔參與受試者多少百分比,我們不得而知。但most絕對不能等於100%,誰也不能確定自己是否是那個exception(例外)。

第二,產生抗體和免疫反應,不等於抗體發揮作用中和抗原

形象點說,抗體相當於身體內的警察,抗原是進入體內的壞蛋。免疫反應就是警察動身去抓壞蛋的過程,可警察抓壞蛋並不一定每一次都能抓到。

同理,NIH在新聞稿中只提到試驗疫苗可以刺激受試者體內產生抗體(警察)並發生免疫反應(抓壞蛋),尚未證實該抗體能夠成功中和HIV抗原,就此下結論稱HIV疫苗有效,未免太過草率。

第三,單次暴露於艾滋病病毒下感染風險減少94%?那是猴子,不是人

NIH確實有提到說,臨牀前試驗發現,該艾滋病疫苗可以將單次暴露的感染風險減少94%,6次暴露減少66%。

但這裡有兩個問題:

  • 首先,受試者不是人,是猴子……雖說人和猴子的生理結構比較相似,但研究結論也不能直接照搬。

  • 其次,這個臨牀前研究所暴露的病毒不是艾滋病病毒(HIV),而是和艾滋病病毒比較相似的另一種病毒——嵌合體猴/人免疫缺陷病毒(SHIV)。

原文見下圖:

受試者不是人,病毒也不是艾滋病病毒,然後媒體下結論說能夠將感染風險減少94%,這是偷換概念。

第四,1/2a期臨牀試驗僅是研發開端,上市之路任重道遠

疫苗屬於藥物範疇,研發和上市受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監管和約束。

根據美國FDA的規定,新葯從研發、上市到推廣應用總共要經歷4期臨牀試驗,上市之前必須要通過前3期。每期臨牀試驗的作用和通過率不盡相同,只要3期中任意一期失敗,上市之路就會被迫中止。只有全部通過進入下一步的上市程序。

  • 1期臨牀試驗:通常為期數月,旨在測試藥物的安全性,這一關比較好過,通過率高達70%。

  • 2期臨牀試驗:2期臨牀試驗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a和2b。2a階段僅僅是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測試一下藥物的有效劑量。確定好之後,再進行藥物有效性的臨牀試驗。持續時間從數月至2年不等。這一階段通過率驟減,只有33%的新葯能順利通過。強生公司和其所研發的HIV疫苗僅僅是處於1/2a臨牀試驗階段,上市前途未卜,遠遠談不上「即將終結艾滋病流行」。

  • 3期臨牀試驗:長達1-4年之久,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收集更多關於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資料,對不同人羣、不同劑量及該新葯和其他藥物的配伍進行研究。3期臨牀試驗的通過率僅為25%-30%,是很多新葯上市的「攔路虎」。最經典的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的新葯研究就屢次死在3期臨牀試驗,至今也沒有治療特效藥物獲批上市。如果能夠順利通過2期試驗,3期臨牀試驗也將是艾滋病疫苗所要面臨的嚴峻考驗。

  • 4期臨牀試驗:4期臨牀試驗是新葯上市以後對於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持續性研究,因為有些新葯的副作用可能幾年後才能顯現出來,因此有必要在上市之後繼續跟蹤,以免後患。

下次,再有比如抗癌新葯、防癌疫苗、阿爾茨海默新葯,也包括艾滋病新葯等等試驗成功的新聞,可以看看這是哪期臨牀試驗的結論,如果是3期以下,不要高興地太早,離真正能享受它帶來的福利還很遠很遠。當然,可以展望或者期待一下(評論裏那些說以後可以放飛自我不戴套套的同學們,可以散了)。

不可否認,此次艾滋病疫苗人體試驗大獲成功的確是艾滋病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如果最終真能獲批上市,其重要意義絕不亞於抗生素髮明和天花的終結。

但是現階段,國內媒體報道的標題和內容,對於艾滋病疫苗的藥效和研發進程的描述都過於樂觀,可能是源於翻譯失誤,可能因為對免疫學知識或者新葯上市程序不瞭解,也不能排除一小撮媒體為了博眼球賺流量而故意「標題黨」。但無論什麼原因,都缺乏對科學的尊重,也不夠對讀者負責,不值得提倡。

題圖來源:123rf.com.cn圖庫

參考資料:

美國國立衛生院(NIH)官網 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experimental-hiv-vaccine-regimen-well-tolerated-elicits-immune-responses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官網 https://www.fda.gov/forpatients/approvals/drugs/ucm405622.htm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7月23日,強生在世界艾滋病大會病毒科學會議(IAS)上宣佈研製出了艾滋病預防性疫苗——馬賽克疫苗,並於次日公佈了一項名為「APPROACH」的全球首次HIV疫苗人體臨牀試驗結果。

這次試驗分別在美國、盧安達、烏幹達、南非和泰國招募的393位健康志願者身上進行,結果顯示:志願者對HIV疫苗耐受性良好,並且100%產生了抗體。

首先,暫且不談100%產生抗體不代表能完全預防艾滋病毒。

重要的是,部分媒體包括本題題幹都提供了一個錯誤信息:「除了在受試者身上100%產生了抗禦HIV病毒的抗體外,還讓受試者單次暴露於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風險減少了94%,並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於HIV下仍然受到保護,沒被HIV感染。」

答主在查詢強生的官網後發現,這句話針對的不是HIV,而是一種叫猿猴人類免疫缺陷病毒(SHIV)的類似HIV的病毒。對應地,此處的受試者指的也不是人,而是猿猴。

雖然數據的張冠李戴讓網友們白激動了一把,但也不必對此失望。

據瞭解,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規定,疫苗上市需要經歷四期臨牀試驗,從早期的動物臨牀試驗到後期的人體臨牀試驗。此次鬧出烏龍的正是APPROACH試驗 1/2a 2期合併研究的試驗結果。

另外,據外媒報道, APPROACH試驗正在計劃開始更大規模的臨牀試驗,初步估計會於今年年末或2018年年初,在南非招募2600名健康的女性展開試驗。

這也意味著網友們還是可以期待一下未來繼續的試驗研究。

雖然離攻克艾滋病毒還有很久,但未來可期。

只是,下一次能讓人類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無能為力的疾病又會是什麼呢?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人類對於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已經有 30 年的歷史了,但是目前仍沒有哪一個疫苗可以有效的預防艾滋病,如果艾滋病疫苗研製成功,那將是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

強生公司 7 月 24 日宣佈的這項階段性結果,HIV 疫苗試驗 100% 產生抗體,但產生抗體並不能說明一定具有保護作用。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與其將目光聚焦在艾滋病疫苗上,倒不如平時多多關注下艾滋病的預防,從根源上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風險。

一、什麼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音譯過來的疾病名,其全名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取其英文名稱每個單詞的首個大寫字母,合稱為「AIDS」,音譯過來就是我們常說的「艾滋」。它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HIV 導致的慢性傳染性疾病。HIV 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甚至缺失,最終導致嚴重感染或者腫瘤而死亡。

艾滋病是一種傳染病,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傳染源。目前已從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眼淚、乳汁、唾液、汗液中分離到 HIV,但是眼淚、唾液、汗液中病毒含量極低,不會造成感染。

二、哪些人羣容易得艾滋病?

高危人羣為男性同性戀、吸毒者、性關係混亂者、多次接受輸血的人羣。

1、男性同性戀:該人羣中多性伴侶現象普遍、安全套使用率低、肛交的方式使得黏膜更容易破損造成病毒傳播;

2、吸毒者:常使用同一個注射器進行注射,易通過血液傳播;

3、性關係混亂者:通過性行為感染的概率大於有固定性伴侶的人羣;

4、多次輸血者:可能因為輸入被 HIV 污染的血液製品而感染。

三、艾滋病是如何傳染的?

目前認為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

1、性傳播:主要是因為性交時因摩擦導致黏膜細微的損傷,HIV 通過傷口進入人體。2、血液傳播:主要是因為共同使用被 HIV 污染過且未消毒的注射器,輸入被 HIV 污染的血液製品或使用被 HIV 污染的個人生活用品等。

3、母嬰傳染:HIV 可經過感染 HIV 的母親的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也可以是在生孩子時,孩子經過產道感染或是哺乳時感染。

四、艾滋病不會通過哪些途徑傳播?

1、一般與艾滋病感染者共用辦公用具、學慣用具、餐具不會發生傳染;僅處在同一個空間也不會傳染。

2、一般的生活接觸,如共同喫飯、擁抱、握手、禮節性接吻不會發生感染。

3、蚊蟲叮咬、咳嗽、打噴嚏不會感染。

五、口交會傳染艾滋病嗎?

相對於其他的性行為(肛交、陰莖陰道性交),口交傳播艾滋病的概率相對較低,但仍然有傳播艾滋病病毒的可能。如果希望絕對的安全,建議在進行口交時也應當使用安全套。

六、得了艾滋病會有哪些表現?

艾滋病是一個慢性的傳染病,其病程可分為急性期、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通常出現在感染 HIV 後 2~4 周,主要是病毒全身擴散的表現。如發熱、頭痛、噁心、嘔吐、腹瀉、肌肉痛、關節痛、淋巴結腫大、各種類型的皮疹等,一般 1~3 周後癥狀緩解。

2、無癥狀期:無癥狀期可以是急性期好轉後發生,也可以無明顯的急性期而直接表現為無癥狀期,這個階段可能持續 6~8 年。

3、艾滋病期:這個時期主要表現為 HIV 相關癥狀、機會性感染和腫瘤。

1)HIV 相關癥狀:1 個月以上的發熱、腹瀉、體重急速下降、淋巴結腫大等;

2)機會性感染:肺孢子菌、隱球菌、結核菌、念珠菌、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等;

3)腫瘤:惡性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皮膚癌等。

七、艾滋病有什麼皮膚表現?

皮膚在人體的最外面,有什麼癥狀也容易引起患者的關注,有預警的作用。

1、非感染性皮膚表現:脂溢性皮炎是 HIV 感染者最常發生的,如果出現突然發生的嚴重的脂溢性皮炎且有 HIV 可疑接觸史就要考慮 HIV 感染的可能性,其他表現還有銀屑病爆發、皮膚乾燥、出現頑固性瘙癢;

2、感染性皮膚表現:嚴重的帶狀皰疹、單純皰疹頻繁發作、尋常疣或尖銳濕疣、真菌或細菌感染;

3、皮膚腫瘤:卡波西肉瘤、黑色素瘤、鱗狀細胞癌等。

八、懷疑自己得了艾滋病怎麼辦?艾滋病應該掛什麼科或去什麼地方?

1、首先要確定自己為什麼懷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是否有過危險的性行為?是否吸毒?是否有共用注射器?是否輸過沒有保障的血液製品?配偶是否有艾滋病?是否共用剃鬚刀、紋身器具等?

2、確定有以上接觸史,或者就是想確定自己是否患艾滋病,可以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如疾控中心、縣級以上醫院去檢測 HIV 抗體,千萬不要前往未授權的機構或小診所去檢測。一般正規醫院的門診或者皮膚性病科即可檢測。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艾滋病科普專欄

編輯 / 李壞

丁香醫生 查看官方網站 身體上的問題,來問丁香醫生(App)

讀了一下海外嚴肅媒體與科普媒體的報道,基本評價都是——「在找到可能的艾滋病疫苗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小步」。國內標題黨太嚴重。以提問中報道為例,說一下與英文原文對比的出入以及未說明的背景。

英文原文,來自美國國家衛生院,文章標題:《Experimental HIV vaccine regimen is well-tolerated, elicits immune responses》發表於2017年7月24日。

1.背景:

目前的艾滋病,與20年前得了必死的艾滋病,已經不是一回事了。由於新的抗艾藥物不斷出現,現在得了艾滋病的人,只要按期服藥,可以有很長的,不比正常人低很多的生存期。這個病已經從「絕症」變成了「慢性病」。

艾滋病毒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在攜帶者體內,能夠識別CD4陽性T細胞表面的CD4受體,進而感染T細胞。從而使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失效。研究人員試圖尋找的方法是將HIV抗體與CD4受體結合,阻止HIV接觸相關受體,保護T細胞。此時,細胞羣便得以抵禦HIV的入侵。(參考《環球科學》2017年6月號)

2.成就

問題中「志願者對HIV疫苗耐受性良好,並且100%產生了對抗HIV的抗體。」。原文是:「Following the third vaccination, most APPROACH participants had developed antibody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HIV.」——這裡譯得略有偏差,但更可能產生的誤解是,多數志願者接種疫苗後不會再感染HIV。其實「產生對抗HIV的抗體」和「不再感染」完全是兩回事。產生抗體不代表不會感染。這裡是需要詳細說明的。

問題中「除了在受試者身上100%產生了抗禦HIV病毒的抗體外,還讓受試者單次暴露於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風險減少了94%,並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於HIV下仍然受到保護,沒被HIV感染。」原文是:「In pre-clinical studies, regimens incorporating these mosaic vaccines protected monkeys against infection with an HIV-like virus called simia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HIV). The most effective prime-boost regimen reduced the risk of infection per exposure to SHIV by 94 percent and resulted in 66 percent complete protection after six exposures. 」——這裡譯的不對的地方是,缺少了關鍵信息,這個結果是在猴子身上測試的。測試的也不是HIV,而是一種類似的病毒SHIV。並不是人類測試的結果。

如果上面那句不說明,讀了就會產生疑問:「天哪!66%的受試者沒被感染,那剩下的34%呢?哪裡找來的一堆這麼不怕死的受試者?」

3.總結

這次實驗的成果是發現能夠產生抵禦HIV的抗體,並且在猴子身上測試發現對阻止感染能起到一定效用。所以是「HIV疫苗事業上的一小步」,暫時不能對HIV的防治產生實際影響,但的確有重大意義。


這是中文網路又一次為了點擊而產生的轟動效應,強生公司的這個消息也只在中文網路有較大的迴響。

我曾經參與過HIV疫苗的研發,艾滋病疫苗從開始到今天,依然處於任重道遠的處境,希望不是沒有,但目前還看不到實質性的突破。

100%產生抗體和100%的防護率不是一個概念,說明這個疫苗有可能在所有的接種者身上都能誘發抗體,這是對HIV疫苗的基本要求。如果只能在7,8成接種者身體刺激出抗體,則還不如按現有的預防措施有效,因為接種了疫苗,會給人一種用不著額外防護的印象,之前的HIV疫苗臨牀試驗就出現接種組比對照組HIV感染率還高的現象,因為接種者認為金槍不入,在性生活中不採取保護措施,那些試驗用疫苗效果不理想,反而促進了HIV的傳播。

產生了抗體,還要看能不能預防HIV感染。很多情況下有抗體存在,但並不能預防感染,這樣的免疫就不是特異性免疫,這個疫苗能不能預防感染,現在還不清楚,還需要看下幾期臨牀試驗的結果。

報道中說的「除了在受試者身上100%產生了抗禦HIV病毒的抗體外,還讓受試者單次暴露於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風險減少了94%,並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於HIV下仍然受到保護,沒被HIV感染。」不知道是無意還是有意,前面說的產生抗體是早期臨牀試驗的人體試驗結果,後面那段關於94%和66%的數據說的是之前在猴子身上的結果,目前還沒有做類似的驗證性人體試驗,再說也不能用HIV去攻擊,因為是不道德的。只能追蹤這些處於高流行區的接種者,經過一段時間,看看他們的感染率,和對照組進行對比。

猴子試驗是用猴艾滋病毒做的,猴艾滋病毒和人類艾滋病毒是不一樣的。

這段新聞的始作俑者如果是外文水平的問題還情有可原,如果是有意為之,就是造謠了。

退一萬步說,即便在人羣中獲得「單次暴露於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風險減少了94%,並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於HIV下仍然受到保護」的結果,對於一種HIV疫苗來說,是不理想的,也就是說防護能力只有66%,是不可能被批准的。

希望在後面的臨牀試驗中,這個疫苗能獲得更出色的結果,但現在而言,沒有什麼值得歡呼的。


這幾天強生公司的艾滋病疫苗是個熱門話題了,火爆到刷屏啊。昨天阿寶還微信我聊這事兒呢。

今天我也來湊個熱鬧。雖然是肝病專科醫生,但我也是科班的公衛本科、傳染病學博士,北京大學醫學部傳染病學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所以聊聊艾滋病和疫苗,也不算跨界了。

之所以,艾滋病疫苗研發很困難,最主要的是:HIV是一種變異度非常大的逆轉錄病毒,各種抗原都不穩定,所以即使人體產生了保護性抗體,也不一定就能預防下一次遇到的新病毒。

說到保護性抗體,也真真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啊。就像乙肝,我們最熟悉的乙肝抗體有三種,現在也知道乙肝表面抗原刺激人體產生的表面抗體是保護性抗體。但絕不是在最初就能先驗的知道——表面抗體是好的,所以就用表面抗原來製造乙肝疫苗吧。把e抗原、核心抗原排除在保護性抗體之外也是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之後的。

因此,強生公司的這個東東到底是不是保護性抗原,能不能誘發保護性抗體,也得做更多的人體試驗才能證實啊。而作為疫苗的人體試驗真真不是太好做啊。因為需要確定打過疫苗的人在真正接觸過HIV後沒有被感染,才能確定疫苗有效啊。

這種人體試驗肯定不能像當年日本人的731部隊,那麼去做啊。所以,只能找所謂有高危行為人羣去做,但這些有高危行為的人也不是傻子,也不會拿自己的生命來為科學獻身啊,估計他們還是該用安全套的還在用。。。。所以,最終結論還是靠各種數學模型在推測。。。

我推測,最後這種疫苗研發很可能就會演變為一種噱頭,就像達菲能不能治癒甲流一樣。廠家宣稱有效果,然後產品大賣。。而最終艾滋病也通過「綜合措施」得到了控制,當然這些所謂綜合措施裡面一定會包括——艾滋病疫苗。。呵呵


現在大多數人都是談癌色變,其實更多的也是談「艾」色變。目前艾滋病還是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只能依靠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維持治療,所以患上艾滋病相當於得了絕症。日前,一則名為「實驗性HIV疫苗方案在早期試驗中引發免疫反應,艾滋病疫苗研製成功」的報道發布了,強生集團宣佈志願者100%產生抗體」的報道。一時間引起了廣大的關注,艾滋病真的有葯可防了嗎,艾滋病疫苗真的來臨了嗎?

其實不然,大家應該先了解疫苗和抗體這兩方面的關係。當機體接種疫苗後,機體就會產生相應的抗體,而抗體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中和抗體、一種是標誌性抗體。中和抗體具有抗擊病毒入侵的能力,具有保護作用,比如感染麻疹病毒後產生的中和抗體可以有效避免麻疹病毒的再次感染;而標誌性抗體則僅僅是病毒感染的標誌,可以用來診斷是否感染過病毒,但不具有保護能力,所以標誌性抗體只具有診斷價值,不具備保護意義,比如丙肝抗體、艾滋抗體。故有抗體不等於可以預防。而在此次發布的報道只是艾滋病疫苗臨牀前期的試驗結果,在動物身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還未真正地在正常人中注射該疫苗,當然這也涉及到醫學倫理方面的問題。另外,接受疫苗接種的人羣體內的抗體濃度有多大,是否能有效中和HIV,還需要下一步研究來證明。所以,現在高興還為時尚早了,還需要更多的試驗來證明。

儘管本次發布的艾滋病疫苗研究結果給世界帶來了一絲希望,這也標誌著人類距離戰勝艾滋病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但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和等待。所以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問世之前,宣傳瞭解艾滋纔是預防艾滋的關鍵。


在30年艾滋病疫苗研究歷史中,曾經出現過很多這種令人鼓舞的臨牀研究結果, 但是大多數最後都折戟沉沙。面對狡猾而善變的艾滋病病毒,科學家們不斷經歷希望、失敗、新希望的過程,能否為我們帶來安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呢?

艾滋病疫苗研發歷史

據推測,該病是在19世紀末或20世紀初出現的,但是直到1981年,艾滋病才被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定為一種新的疾病。

1984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宣佈找到艾滋病的罪魁禍首——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一種專門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使機體喪失免疫能力的逆轉錄病毒。

1987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啟動了歷史上第一個艾滋病疫苗的臨牀試驗,衛生部官員、科學家和公眾都很興奮,大家以為很快就能等到艾滋病疫苗上市,從而消滅艾滋病。

不過之後的30年間,全球科學家們開發的艾滋病疫苗多達40多個,在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旗下臨牀試驗網站登記已完成的各階段臨牀試驗就有200多次,全球每年用在艾滋病疫苗研發的經費超過8億美元,但是至今仍沒有一個艾滋病疫苗達到上市標準。

迄今為止,只有六項有效性臨牀試驗得以完成,但是僅有一種艾滋病疫苗證明有一定保護效果,也就是2003年啟動,2009年結束的RV144臨牀試驗,在泰國招募了1.6萬多人,結果顯示在免疫一年時,試驗組的RV144保護率比對照組提高60%以上,到3.5年之後,試驗組的保護率只比未注射疫苗的對照組高出31%。

艾滋病病毒不好對付

艾滋病疫苗的研發之所以如此艱難,主要有幾個重要原因。一是艾滋病病毒非常善變,僅其包膜糖蛋白的可能突變形式就達13000種以上,單個或少數幾種疫苗很難對付變化莫測的艾滋病病毒;二是艾滋病病毒善於潛伏,一般潛伏期為8-10年,病毒感染人體免疫細胞後,會將病毒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組中,很難清除;三是艾滋病病毒只對人類造成傷害,靈長類動物雖然也有類似的病毒SIV,但是卻不發病,很多HIV疫苗在獼猴身上能產生對抗SIV的中和抗體,但是在人體臨牀試驗中卻不能誘導產生中和HIV的特異抗體。

艾滋病疫苗能否成功

儘管RV144臨牀試驗沒有取得理想效果,但是給研究人員帶來新的希望和啟發。一個國際合作組織2016年底啟動了該免疫方案的有效性臨牀試驗,代號為HVTN 702,計劃在南非招募5400名志願者,年齡18歲到35歲,在一年內接受5次免疫注射,預計到2020年結束。研究人員希望通過上述調整,能增加疫苗效價,提高疫苗密度,並延長疫苗作用時間,以期引發更強的免疫反應,產生更多的中和抗體,以提升該免疫方案的免疫效果,至少與RV144臨牀試驗中免疫一年時的保護率60%相當。

除了這些臨牀試驗,該聯合攻關組織還準備了多項新的免疫方案,其安全性臨牀試驗均已陸續開展。其它多個研究機構也加入到艾滋病疫苗的研發中,強生公司所設計的疫苗則是一種更新穎的馬賽克疫苗,即把兩種不同艾滋病病毒亞型的多種抗原集中在一種疫苗上,臨牀前試驗顯示,該疫苗可將獼猴單次暴露獼猴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風險降低94%,而6次暴露後,保護率仍可達66%。安全性臨牀試驗則表明該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並能讓受試者都產生免疫反應。

雖然過去30年的努力,證明艾滋病疫苗研發不會一蹴而就,但是隨著科學家們對艾滋病病毒特點、人體免疫系統與病毒相互作用機制等方面瞭解得愈發透徹,艾滋病疫苗一定能研製成功。在此之前,艾滋病疫苗研發的任何重大進展,都值得期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