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為民 成其有為

(申論一點通評析:以文言文句式作為標題,凝練文章中心觀點,簡短有內涵。)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從「立名者,行之極也」的「策善」而以知促行,到「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的「善修」而以德立世再到「計利當計天下利」的「為民」而立仁有為。(申論一點通評析:開門見山,定下文言句式格調,亮明觀點,引出下文。)

立名者,以知促行。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司馬光清凈自守,秉持踏實與堅毅,編著史書流芳千古;范仲淹憂國憂民,踐行實幹與勤勉,戍邊禦敵美名遠揚;古人聖賢用行動警示後世,空談終將誤國,唯立清廉之名才能「促行」。然而,反觀現今部分官員劍走偏鋒脫離實際,浮躁功利終陷囹圄;公權私用形式主義,急功近利終將失道。古往今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深諳此道。此名雖「不足以盡善」,卻能夠「策善」。由此,方能「策善」,發揮正能量,立清廉之名。(申論一點通評析:分論點一,實例論證,列舉古人聖賢「以知促行」的例子,與當今部分官員公權私用、急功近利做鮮明對比,以此來突出文章觀點。)

善修者,以德立世。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方能淡泊名利,勤勉奉獻流芳於世。反之,若擺官威,為名利錙銖必較,以經濟論發展,宣揚業績「吹大,墊高」勢必無安身立命之本,更無求實為民之責,如此作偽,趨邪從惡如崩者未善修更無德。成就美名不是一朝一夕可成,需將學識、品格、修養等德性內化於心,堅定立世之本,外化於行,點滴踐行。如許光達,對待名利「讓」與「推」能去民之患,而美名隨之。由此可知,方能以德立世。(申論一點通評析:分論點二,舉例子與講道理相結合,很好地論證「善修者,以德立世」這個論點。)

為民者,以仁有為。從秦玥飛開展黑土麥田公益計劃,紮根基層奉獻青春,以民為先造福一方到支月英不忘初心培育棟樑,不畏艱難無怨無悔;從廖俊波以身作則,融入百姓,俯首躬行鞠躬盡瘁,走村入戶帶民致富到阿不列孜剛正不阿為民請命,腳踏實地不辱使命。這些先進事蹟,無一不揭示腳踏實地方能發揮「土鱉」奮鬥精神,方能洗盡浮躁風氣,在平凡崗位成就非凡。倘若不回歸腳踏實地的境地,不以靜勝躁必將脫離羣眾,無法抵禦誘惑,不作為;必將公權私用,無法為百姓謀幸福;必然沉不下心紮根基層,沉不下氣寧靜致遠。惟有立仁為民,腳踏實地,塑造以靜勝躁品格才能讓青春無悔。(申論一點通評析:分論點三,舉例論證,總結例子共性,揭示案例反射出的精神節操與人格魅力,以此論證分論點三。)

念天地之悠悠,唯畢其功於天下方可名垂青史;唯聚其力於天下方可千古不衰。腳踏實地是一種品格。清凈自守者能成就偉業,踏實堅毅者能回饋社會,勤勉奉獻者能造福天下。由此可知,唯有計天下利,以實幹出成績,以實績論英雄才能不負韶華。(共937字)(申論一點通評析:總結式結尾,保持文章表達風格,簡練意蘊豐富。)

(申論一點通評析:本文中心觀點突出,表達明確,論證充分,邏輯順暢,說服力強。本文的優勢在於,標題和內容風格相匹配,文言格式的標題和內容,凝練的字裡行間折射出古色古香的氣韻,又不失「接地氣」。可以看出,作者文學造詣是比較高深的,這與個人寫作和表達風格相關,如果考生平時不擅長此類風格,建議不要在考試時輕易嘗試自己不熟悉或不擅長的文字表達風格。)

文章來源網路,申論一點通評析鑒賞,

轉載請備註來源於「申論一點通」微信公眾號(shenlun1dt)。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