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滬台研討會。(圖/記者陳政錄攝)

▲2019滬台研討會,李鴻源介紹台灣地方治水方案。(圖/記者陳政錄攝)

記者陳政錄/上海報導

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都市化發展快速,新型態城市建設成為兩岸熱門議題,台北和上海更每年舉辦雙城論壇互通有無。在今天(5日)上午一場於上海舉行的論壇上,前內政部長、台大土木工程教授李鴻源指出,兩岸可在綠色基礎建設、「海綿城市」打造上互鑑合作,以應對城市發展時的極端氣候挑戰。

李鴻源指出,1997年他參與台北防洪系統建設,是當時全球最好的洪水預報系統之一,但資金投入大,且當前極端氣候加劇,面對颱風、瞬間暴雨,超過最大承受度仍有淹水可能,因此為了讓城市與地球生態共存,應靠更多「非工程手段」來解決城市問題。

▲▼李文輝率上海台辦踩線團來台,參訪台北市政建設,為雙城論壇做準備。(圖/記者陳政錄攝)

▲去年台北上海雙城論壇時,上海方面曾到內湖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取經。(圖/記者陳政錄攝)

他舉現階段台北、雲林、嘉義等地防洪工程、解決土地低於海平面時的經驗為例,與其廣建傳統地下水道,不如增加綠色建設,包括緩衝區、濕地、浮島,並在水道加強節流防汙、清水供給、環境營造等,增加自主的調節能力,作到「不發生大規模水災,最多是短暫淹水」的程度,以免除冗長的災後重建之苦。

事實上,去年台北上海雙城論壇,時任上海常務副市長周波,就曾在訪台時赴內湖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等參觀,上海在今年推行城市全面「垃圾分類」時,也借鏡台北經驗。

上海市副市長陳群在同一場論壇上表示,兩岸城市發展各有所長,台北在提升核心競爭力、文創產業和科創、生態環保上一直走在前列,因此在上海推進2035城市建設時,希望增進兩岸的交流,截長補短。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唐子來指出,應對經濟全球化,大陸主要城市像北京、上海的發展全球都很關心,也導致「全球城市」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2019滬台研討會。(圖/記者陳政錄攝)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唐子來。(圖/記者陳政錄攝)

他提到,全球城市的建設,不僅止於經濟影響力、還包括科技影響力、文化影響力,並結合體制、人力、環境、物質資本等四個「能力維度」,才能增強全方位的競爭優勢。因此以他為例,曾在馬英九任職台北市長時期,就參與過滬台的交流,且上海也將推動在今年7月1日,全市全面垃圾分類,致力提升上海城市的核心功能。

「2019滬台研討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舉辦,上海台辦、上海東亞研究所協辦,5日於上海大廈開幕,聚焦「創新、人文、生態」等領域,邀請兩岸產、官、學界代表與會討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