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角色是:【觀察者】、【情境的佈置者】、以及【信心的鼓勵者】。

你是觀察者:必須先去觀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為何會有的某些言行舉止,

在充分的觀察後,瞭解其背後所形成的原因,在給予適當的引導方式。
例如:你觀察到孩子最近老愛吐口水,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想引起注意(愛不夠)、無聊、好玩(情境不夠、玩不夠)的問題,瞭解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你是情境的佈置者:人是情境之子,所有的行為都是學來的,

端看父母營造了什麼情境,孩子學習到的行為能力就是什麼。
例如:溫馨和諧的家庭情境,孩子個性自然溫和。
   書多的情境,孩子自然對閱讀產生興趣。
   打駡多的情境,孩子的情緒自然是不穩定。

 

你是信心的鼓勵者:成長的過程中,一定都會有挫折,

父母需多給予鼓勵,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自信與自我價值感。
鼓勵是針對孩子努力的過程,而非結果的表現。
例如:孩子自行穿衣服,試了好多遍,都穿不好,而產生情緒時,

你就必須給予鼓勵,肯定他自己想做事的態度。
讚賞則是針對某個行為完成時給予的稱讚。

鼓勵和讚賞都很重要,沒有被鼓勵只是讚賞的孩子,會恐懼失去讚賞或畏懼失敗哦!

 

以上三種父母的角色,並沒有要你是【教者】。

王教授曾經在講座中提到:被社會污染成不純真的大人,怎麼教育純真的小孩?
純真的孩子vs被污染的大人請問誰教誰?

為何當我們看到孩子純真的笑容時,內心會有股滿足感、喜悅感跟著油然升起?
那是因為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可以洗滌我們常期被社會污染的心!
所以是孩子給我們愛的能量,而我們回饋照顧他們的生存需求。
只是被污染的大人自以為自己付出較多累了就兇小孩漸漸的我們純真的孩子也就染濁了,
最後就形成了互相怨懟的親子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