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廣東省政府舉行減稅降費新聞發布會,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作為主發布單位介紹了今年1-4月廣東(含深圳,下同)減稅降費落實情況。2019年1-4月,廣東累計新增減稅672.7億元,其中,製造業減稅居各行業首位,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顯示出普惠面廣、減稅幅度大等特點。個人所得稅改革為個人“省下”的稅款,轉化為購買力,進一步刺激內需、提振消費。

廣東省宏觀稅負同比下降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陳忠明介紹,2019年1-4月,廣東累計新增減稅672.7億元,主要由三部分組成,2019年新出臺的減稅政策新增減稅241.4億元。包括:深化增值稅改革及其隨增值稅附徵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計新增減稅145億元;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65.8億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新增減稅30.6億元。

2018年實施、2019年翹尾的減稅政策新增減稅428億元。

2018年到期後2019年延續實施的減稅政策新增減稅3.3億元。

陳忠明介紹,隨着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相繼落地,廣東省宏觀稅負同比下降。在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穩定了市場信心。截至2019年5月,廣東省正常稅務登記戶數同比增長11.5%。

製造業減稅居各行業首位

深化增值稅改革自4月1日起實施、5月1日起申報納稅,是今年減稅降費“大餐”中的一道“主菜”。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6%稅率的,稅率調整為13%;原適用10%稅率的,稅率調整為9%。

其政策效應具有三個特點,減稅力度大,單月減稅突破百億。深化增值稅改革政策落地首月,廣東省增值稅減徵稅額達130億元,減稅幅度達到27.3%。

政策導向強,製造業減稅居各行業首位。從改革實施首月來看,廣東省製造業減徵增值稅61.4億元,佔總體減徵增值稅金額的比例達到47.2%,居所有行業首位。裝備製造業在深化增值稅改革中的減稅效應最為突出。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等8個裝備製造明細行業共減徵增值稅29.1億元,佔製造業減徵增值稅總額的47.4%,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減徵增值稅9.9億元,汽車製造業減徵增值稅6.3億元,是減稅效應最為顯著的兩個行業。

政策配套措施效果好。適用6%稅率的生產、生活性服務業,雖然此次改革稅率保持不變,但受益於國內旅客運輸服務納入抵扣、加計抵減、允許不動產一次性抵扣等配套措施,均實現減稅,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共減徵增值稅8.7億元。

一攬子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的落地,有力扶持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發展。從行業看,剔除自然人的個人所得稅新增減免,實體經濟和生產性服務業獲益最大;從企業類型看,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受益主體。2019年1-4月,廣東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

小微企業減稅政策和個稅改革普惠效果好

“小微企業是促進創業創新和保持就業穩定的主力軍,從1-4月的減稅數據看,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明顯減輕了其稅收負擔。”陳忠明介紹。最新數據顯示,1-4月廣東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65.8億元,顯示出普惠面廣、減稅幅度大等特點。其中,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稅標準由3萬元提至10萬元後,新增減免增值稅17.2億元;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大幅提高後,新增減徵企業所得稅34.2億元;地方“六稅兩費”減徵政策實施後,新增減稅降費14.4億元。

1-4月,個人所得稅改革新增減稅324.4億元。其中,提高基本減除費用和調整稅率翹尾新增減稅293.8億元,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新增減稅30.6億元。

稅費負擔下降,企業用於產業轉型、技改研發的投入也加大,增添創業創新動力。如放寬小微企業所得稅標準、加大企業所得稅優惠力度政策的實施,普遍減輕了小微企業尤其是高技術新興產業的稅收負擔;降低增值稅稅率,不僅為實體企業定價帶來更大空間,也緩解了實體企業資金壓力,有助於企業不斷加大技改研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數據顯示,一季度,廣東省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1%。

同時,減稅紅利通過價格傳導機制和市場博弈,由產、銷企業及消費者各方共享,產生降價和擴大消費內需效應。如增值稅減稅將有利於終端產品價格下降;個人所得稅改革為個人“省下”的稅款,轉化為購買力,進一步刺激內需、提振消費。數據顯示,2019年1-4月,廣東省商品零售增長6.5%,餐飲收入增長8.4%。

採寫:南都記者 陳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