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CTV今日說法(微信號:cctvjrsf)

  2019年3月22日,電影《老師·好》正式上映。這是一部名字聽起來中規中矩,內容卻十分感人驚喜的電影。不僅因爲主演是被粉絲稱爲“中國最會捧”的相聲演員——于謙,還因爲電影講述了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裏,那段讓人難忘的校園時光。

  一位“片區優秀教師”、一羣朝氣蓬勃的學生和一輛命運曲折的自行車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說法君觀影時被于謙老師的演技和電影劇情感動的同時,還發現了個法律問題,而且這個法律問題還與《今日說法》有關。

  來,讓我們一起邊回顧劇情,邊普普法吧。(PS:說法君已嚴格把握劇透程度)

  故事發生於1985年的南宿一中,于謙飾演的“片區優秀教師”苗宛秋,推着他榮譽的象徵、本片的重要道具——縣教委獎勵的嶄新二八自行車進入校園,迎接新一屆的學生——高一三班。

  苗老師怎麼也不會想到,三班將會成爲他以及他身邊那輛自行車的噩夢。三班的同學也沒有想到,這位新來的老師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第一節課,身爲班主任的苗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漂亮地寫下了“苗宛秋”三個字做自我介紹,接着他拿起班級花名冊開始依次點名。在這次點名中,苗老師從學生手裏“收穫”了口紅、鏡子和香菸,而這些東西都是他們從同學劉昊手裏買來的。

  作爲一名高中生,劉昊決不放過任何一個能賣東西的機會,誰也不知道他爲什麼這麼拼,誰也沒有過問。

  直到苗老師被身爲警察的小舅子喊去派出所“撈人”:劉昊放學後擺攤賣貨時,因與別人搶地盤打架進了派出所……劉昊倒賣物品的行爲被警察定義爲“投機倒把”,他的前程也可能因此毀滅。那麼,“投機倒把”在1985年,究竟是怎樣一個罪名?這個罪名又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髮展的?

  別急,這裏有答案~

  2014年12月4日,《今日說法》播出節目《罪名的變遷》。節目用一個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講述了我國法治進程中一些罪名的存廢立法過程,其中就包括“投機倒把罪”。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實行計劃經濟,糧食副食品都要憑票供應。爲了保證當時每個人都能享受到起碼的生活物資,爲了維護當時的經濟秩序,“投機倒把罪”在1979年被正式寫入了中國第一部《刑法》。

  1978年,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生產力迅速增長。人們發現一些普通物資已經不再需要用票證來購買,一些有經濟頭腦的人也在這個時候發現了商路。1982年,浙江嶽清縣柳市鎮,涌現出了8個活躍的做五金生意的個體戶。

  當時,物價較低,1斤豬肉只要6毛4,1斤大米只有1毛多,而這些人經商的收入卻有幾萬元。按照當時的法律,這屬於擾亂市場的行爲,情節嚴重的就要構成犯罪。

  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的年代,很多人對市場經濟的概念還不清楚:到底什麼屬於市場經濟,哪些屬於犯罪活動。所以就把實際搞專業戶、搞市場經濟、經濟收入高的行爲,作爲經濟領域的犯罪活動,作爲“投機倒把”給打擊了。

  1983年8月,中央明確指出從事個體勞動是光彩的。1984年3月12日的《中國法制報》上,還刊登出了個體戶用秤稱錢的照片。通過這樣的報道,能夠看出當時國家鼓勵發展個體經濟的決心。於是,曾經被判刑的人被宣判無罪,並退還被沒收的個人財產。

  從1979年將“投機倒把罪”寫入《刑法》,到1997年將“投機倒把罪”從《刑法》中刪除。每一個罪名的存廢立法過程,都見證着中國依法治國穩步向前的腳步。

  《刑法》從頒佈到現在,共進行過10次修改。每一次修改,依然會讓一些人的命運發生改變。

  “投機倒把罪”的立廢,成爲中國法治進程的見證,而電影《老師·好》裏,劉昊同學的人生也因“投機倒把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恨鐵不成鋼”的苗宛秋老師甚至還因此掏錢請劉昊吃了兩碗拉麪。想知道原因是什麼嗎,說法君可不會再劇透了哦。

  在三班同學畢業的那天,苗宛秋老師在黑板寫下這樣一句話“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着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你們,而是因爲遇見你們,纔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無論是七零、八零還是九零年代,曾經的校園、老師、同學……會永遠烙在我們青春的記憶裏。感謝生命中,所有教導過我們、伴我們成長的老師。

  對於這部連續多日獲得單日票房冠軍的電影,《老師·好》值得你坐在電影院裏好好看一看。去吧,就當是對過去日子的懷念。

  PS:影片不僅有于謙老師精彩的演技,還有音樂人老狼和小柯重新演繹的經典歌曲《誰》,力薦!以及一羣“只有一句臺詞”和“一句臺詞都沒有”的戲骨們!他們分別是……(我是不會告訴你們的)

  編輯 | 韓昕林

  維護 | 宋小軍

  主編 | 王秀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