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網絡

截至3月14日麻省理工放榜,提前批和常規批的錄取人名單都已經基本塵埃落定。這一年,麻省理工總共接到了21,312位學生申請就讀麻省理工學院(MIT)2023屆本科,從中共錄取了1,410位申請人。錄取率低至6.9%!可謂競爭十分激烈了。


在常規批次中,根據有效渠道得知的錄取中國學生5名,其中2名來自中國的高中。而在錄取率更高的EA(提前批)中,中國學生就沒那麼幸運了。


今年美國大學的錄取名單逐漸公佈,而對於中國內地的高中生來說,卻是一個又一個的噩耗。


細心的媒體在研究了麻省理工MIT公佈的名單後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在今年EA輪次錄取的707位新生中,沒有一位來自中國內地的高中生,號稱“考試專家“的內地學霸們全軍覆沒…… 


除此之外,斯坦福大學在12月14日公佈的(校友)面試地區名單也沒有中國內地學生,而加州理工的錄取數據也似乎不再像過去一樣心態開放……


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高中畢業生決定去國外深造讀書,SAT、TOEFL的考試分數被中國學霸們越刷越高。但是,也是這樣大量的中國申請者湧入美國高校的申請辦公室,關於中國學生的申請醜聞也開始多起來。此前就爆出幾個中國家庭爲了孩子上好學校而賄賂招生辦……


那麼,爲什麼名校不愛學習好的中國學生了?


1消息確鑿,全軍覆沒


去年12月底,美國頂尖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公佈了提前錄取榜單,雖然校方並未公佈新生的國籍背景,但細心的媒體在研究名單後卻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在2018年EA輪次錄取的707位新生中,沒有一位來自中國內地的高中生,號稱“考試專家“的內地學霸們這次全軍覆沒……



消息一經公佈,立刻刷屏。


據瞭解,MIT今年招收的707名幸運兒來自全球各地,從阿拉斯加到津巴布韋的486個高中,目前並無一人來自中國內地高中,名單中雖然有5名中國籍學生,但他們全部來自美國高中。



根據MIT在12月中旬公佈的提前錄取榜單,在來自全球的9600位申請者中,707人成功獲得提前錄取,2483人被拒絕,剩下6182人處於等待次輪的常規申請階段。 


2反常態,內地學生能力受質疑?


據媒體報道,過去20年間,即使面臨擠破頭的全球生源競爭,來自中國內地的學霸們也幾乎從未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榜單上缺席。但今年竟然一反常態的失利。


雖然有5位中國籍高中生被錄取,但他們都是在美國本土高中就讀和畢業。


MIT在公告中表示,校方依據“學術能力丶人格特質丶全球願景”三大向度篩選學生。


言外之意,無異於說:今年,來自中國內地的高中畢業生並未充分展現出上述必要特質,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沒能獲得美國教授們的青睞,因此未達到提前錄取資格。


但這回復實在模糊,實在不像嚴謹的理工“科學殿堂”之言呀:算算成功機率,佼佼者雲集,若非什麼特殊原因,至少也該有一兩名內地精英過關斬將的保底吧!



3斯坦福面試地區名單,唯獨不見內地!


無獨有偶。


細心的網友發現,斯坦福大學在12月14日公佈的面試地區名單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據稱,未來一年內斯坦福將在全球50多個地區展開面試計劃,臺灣與香港地區都名列其中,卻唯獨沒有中國內地。


網友不禁猜測,那些申請斯坦福大學的內地學生恐怕也沒能獲得面試機會。 


(斯坦福大學官網面試國家和地區清單顯示,中國大陸地區並不在面試區域範圍之內。) 


REA面試一般在11月前幾周進行,常規申請面試多在1月中旬至2月中旬。校方在聲明中稱,面試爲所有申請者提供了一個與斯坦福往屆校友進行有意義對話的機會。爲期兩天的面試不僅讓申請者更加了解斯坦福,也讓招生辦對你有更多瞭解。 


雖然斯坦福官網以及回覆媒體採訪時都表示,(校友)面試只是個可選項。但實際上,如果不參加面試,被錄取的可能性就會小很多。

 


競爭持續白熱化,錄取率也在不斷的擠壓。


據瞭解,美國綜合大學前20名(TOP20)的名校,絕大部分都需要校友面試。申請同一所學校,同樣條件的申請者,誰能得到珍貴的面試機會全方位的展示自己,誰得到offer的機會就自然大很多。 



那麼,問題來了,決定學生能否獲得面試機會的,又是什麼?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表示,“雖然在美國之外國家讀書的美國身份持有者,並不是國際生,但他們會與國際生一起參與申請競爭”。換言之,那些即使已持有美國綠卡甚至護照的學生,只要高中不是在美國完成的,申請時仍會進入到國際學生申請池。


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也有明確說法,根據學生畢業的高中所在地來決定他是否屬於國際生。



由此可見,美國國籍都抵不過在美國高中的學習經歷,這可能也讓質疑美國高校歧視內地學生的網友們稍感安心。


4這到底是怎麼了?


從歡迎到拒絕,事情正在起變化……

 
雖然有網友猜測,這很有可能與中國學生考試和論文作弊抄襲等情形層出不窮有關,加上一些富二代學生開豪車丶生活奢靡,給美國教授留下了負面印象……但更多網友認爲,這或者與川普政府的中美政策分不開。


數據顯示,美國現有36萬名中國學生,一年可以爲美國帶來約14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但美國總統川普卻更多的擔心國家技術安全,他今年多次在公開場合指向中國學生,質疑他們中間充斥着間諜,透過竊取美國技術來構建中國製造業,還大肆宣稱計劃對中國學生施行新的背景調查和限制。 


而美國國務院已於今年6月,率先縮減攻讀航空學丶機器人學與先進製造領域的中國學生簽證。 對此,學校的態度也越來越明顯,除了此次拒絕中國內地學生的麻省理工,另外,加州理工的錄取數據也似乎不再像過去一樣心態開放……


(此前網絡流傳的一張北京著名國際學校錄取結果表上 不僅麻省理工一欄空白 加州理工學院貌似也顆粒無收)


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美國頂尖大學似乎正在傳遞一種信號,未來中國學生進入美國名校的路或許會變得越來越窄…… 


不少中國媒體都對“這道玻璃壁壘“提出了擔心,學子們海外求學路遭遇重大危機。 


一帶一路國策下如何尋找最佳價值窪地,整個東南亞趨勢風向標又在哪裏?菲律賓城市新格局之下還有什麼鮮爲人知的機會點?


研究全球經濟趨勢多年的海外掘金主編,資深踩盤手--宇庭5月12日(週日)下午兩點與您在【深圳】不見不散,歡迎長按識別海報二維碼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