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眼看世界●品茗知冷暖●樂享茶生活,義芳君說茶致力於獨家深度解讀茶人茶事茶精神,分享茶葉專業健康知識,歡迎各位愛茶之士與義芳君一起每日更新原創茶說!

文/義芳君(頭條號:義芳君說茶)

每當茶季一到,茶鄉裏的人們又要開始熱火朝天的製茶農事活動了。這時候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茶鄉,不僅是成品茶,就連茶葉嫩葉,俗稱「茶青」,也是可以按照市場行情,流通交易。有時候,一些名茶的「茶青」比成品茶還搶手,不僅很多人爭著搶,甚至還會引起了某些心術不正的人前來偷盜,倒賣「茶青」。

▲閩南烏龍茶之採茶青 來源網路

在我國,嚴格意義上講,茶葉仍處於較為落後的小農經濟時代,種植主體以農民個體為主,中大型農場化的生產組織形式微乎其微。因而,製茶不僅是一項重體力活,還是一項經驗型的技術活,遵循靠天喫飯的自然法則,講究個人經驗的採制技術。不過,製茶其實也還需要一副很強的經濟頭腦。這從許多人喜歡到處外購茶青,回來後自己加工再出售,便可略見一斑。

一般來說,外購茶青不是個體戶,例如:當地種茶大戶、製茶能手,就是茶葉加工廠。對於個體戶來說,趁著當季茶葉行情節節攀升,在自家茶園產量有限的情況下,憑著自己的超羣技術,主動外購茶青,精製成品茶,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此外,由於各地經緯度不同、氣候溫差大,不同地區即使相同茶類,生長期也前後之別,這也吸引了部分製茶能手在完成自家茶葉採制後,跑到別的茶區,去採購茶青製茶,以爭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閩南烏龍茶之手攪拌 來源網路

對於茶葉加工廠來說,由於擁有一定數量的製茶師傅以及成套機械設備,生產能力有保證,銷售渠道有保證。即使不上門收購,也會有茶農主動載著剛採下來的茶青出售給加工廠,尤其是到了茶季的後半段,要是遇到雨天,茶葉蹭蹭往上長的時候,茶農們為了趕在茶葉變老之前,往往頂風冒雨搶收茶葉,減少損失。這樣的茶葉,一般質量較差,但對於擁有批量精製能力的加工廠來說,卻並不是主要擔心的因素,因為一般的茶葉加工廠在生產之前,早已找好了出貨渠道,卻可以讓機器最大限度地運轉起來,降低空置率。

▲閩南烏龍茶之靜置晾青 來源網路

不過很多人會產生很大的疑問——外購茶青進行精加工,茶葉品質會不會有所下降?市場銷售會不會沒有保證?是以量換質嗎?……其實這些問題不管對於個體戶,還是對於茶葉加工廠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就拿武夷巖茶來說,有茶農算過一筆賬:普通的武夷巖茶,如肉桂、水仙茶青收購價格一般為3元/公斤左右,行情好的話可以達到10元/公斤以上。但是,外購而來的茶青製成的成品茶品質卻往往比產自自家茶園的茶葉製成的品質稍遜一等,這樣加上請工人採制的人工費用成本,製茶耗費的電力、燃料等支出,每公斤茶葉成本不低於百元。行情不好時,成品毛茶首次銷售的價格還未必能達到百元以上。

▲閩南烏龍茶之團揉 來源網路

原因其實很簡單。

一般情況下,需要外購茶青已屬於茶季掃尾階段,自家茶園或生產基地已經無法滿足自身生產能力。況且由於茶青來自不同茶園,受生長環境、土壤地質,以及不同人的種植方式、採摘方式的影響,茶青的品質也是良莠不分。即使一流的製茶能手,也不太可能確保每一批茶葉的品質水準。正因為如此,外山茶充當內山茶,平地茶充當高山茶等以次充好現象也並不少見。

▲閩南烏龍茶之殺青 來源網路

此外,外購茶青往往會推高茶葉成本,最終在消費終端體現出來,尤其是遇到天氣不好,茶葉減產的時節。而對於沒有茶山的外地人到當地去辦茶葉加工廠,那隻能找當地茶農收購茶青加工,或者直接收購毛茶……如此,往往直接拉高了茶葉的平均成本,對於當下並不景氣、市場需求不旺的茶葉市場來說,並非是好事一樁,可能會造成巨大的庫存。

再者,從銷售渠道上來說,茶葉屬於品飲體驗型產品,即使如今電商時代如火如荼,不藉助一定的資本力量的推波助瀾,也很難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對於一般的個體戶來說,那就更加難上加難了。

▲閩南烏龍茶之揉捻 來源網路

至於「怎麼控制茶葉農藥問題?」,可參看義芳君之前發表過的文章:《茶葉有農殘,如何喝放心茶》http://www.toutiao.com/i6326740066253144578/ 以及《除了農殘,喝茶還需留心什麼?》http://www.toutiao.com/i6327114046885593601/

----------------------END------------------

義芳君出身多彩茶鄉,從小諳熟茶事,胸懷對故土鄉情的執著守望,樂享關乎茶與生活的點滴感悟,冥冥之中自有茶意,期待與您的茶緣


這個大部分安溪人都會懂,如果單純的對安溪鐵觀音來講,你收茶葉在加工賣出去的話,就面臨這兩個問題:1.收進來、2.賣出去。

收茶葉的話:需要自己對茶葉有一定的認知。對茶葉的品質和市場的價格有一定的瞭解,你要多少錢收購?錢給高了,成本就高,消費者不買單!錢給低了,茶農也不傻。所以要先自己對茶葉有一定的瞭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一個當地的人合作,在我們那裡有很多這樣的模式,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了。

賣出去:賣茶葉的話,如果你原本沒有積累一些渠道和有一定的人脈,會賣的很幸苦,因為是收購的茶葉,在市場上可以說是千篇一律,你有的別人也有,別人有的你可能卻沒有。

控制茶葉農藥問題的話,這個也不難,也是兩點建議:

一、建立茶葉合作社,招收社員,方便進行統一管理,要求社員全部使用由本合作社提供的農藥和化肥,對每個社員收購的茶葉進行「可追溯」管理,那家出問題就找那家,就這樣做的好處是方便茶青質量的管理,可持續發展性強。當然也有缺點;那就是你得對社員負責,如果說你不能收購一定量的茶葉的話,社員會很容易「出逃」。

二、尋找本地有一定話語權的茶葉或者合作社進行合作,這樣的也方便管理茶葉,但是這個缺點就是變數較多,要受制與人,一些比較大合作社還會要求你加盟啊或者冠名之類的。

總之這兩個建議都是需要和本地人合作的,只是合作的對象一個是茶農和小商家,一個權威的大商家。


不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工廠?我是以初製為主的工廠,主要做古樹紅茶,我的定位是做和市場有區格的東西,就是要有自己特點。以我的紅茶舉例,1要原料真,2要工藝認真,3全程不落地,這樣的茶在目前市場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然後我走在過程中,一直發樣品出去,收集各種信息,反饋在總結,就知道自己能做到多少量了。

控制農殘比較複雜,我用最笨的辦法,只收能夠控制的地方鮮葉,其他地方不收。


謝邀。以普洱茶為例,我之前也是非常喜歡山頭茶農的茶葉,所以在自己加盟茶廠之前收藏了許多茶農的純料茶,古六大茶山的茶都有存著,但是現在加盟專業製茶的廠家後,發現差距實在太大了,山頭純料茶,性價比極低,都壓在倉庫了,一直沒有賣過。再加工,如果是拼配得當,產量大的話,絕對是有利潤空間的;再加工,如果是隻是拿普洱毛茶來壓餅的話,除非你有一票剛入門的粉絲,否則你只能存著你自己喝了,出售也是可以,除非懂茶後的你,會選擇把這些不一定好的茶出手掉。


1.選擇無污染的高山環境茶園,老品種,口感好。茶味足,耐泡。2.自己有茶園最好,僱人採,請老師傅加工。3.一般春茶農藥少些。4.如果做有機茶就要長期護理茶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