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問題實質上是資源政治問題,對美國而言,地緣政治的實質是石油美元問題。1897年,威爾遜向西奧多·羅斯福提出「外交就是管理國際商務」。理解這句話也就理解了美國及其命運。石油關乎美元,進而關乎美國的命運。

石油美元是如何建立的,這就要追溯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的1944年7月,44個同盟國國家的代表團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進行談判,達成了一系列旨在確立戰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協議。這一系列協議所規定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後來被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其核心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是在那次談判中確立籌建的。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也派中國代表團參加了這次多邊談判。

進入19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難以繼續維繫了。受「特里芬困境」的影響,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使得美國無法保證美元與黃金之間的固定比價關係。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國政府終止按照35美元一盎司的比價向市場兌換黃金的義務。

美元與黃金脫鉤成為二戰結束之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最重要的事件,不可避免地對美元的信譽帶來負面衝擊。為了挽救美元,同時也是為保障美國的能源和財政安全,美國政府開始以國際石油貿易作為突破口,尋找解決之策。

以時任美國國務卿的亨利·基辛格為首的外交團隊首先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室進行了一系列談判,並最終在1974年達成了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是:一方面,美國向沙烏地阿拉伯出售軍事武器,同時保障沙特國土安全不受以色列侵犯;另一方面,作為回報,沙烏地阿拉伯所有的石油出口必須全部以美元作為計價和結算貨幣。

換句話說,沙特在向外國出口石油時,只接受美元。同時,沙特將出口石油獲得的美元盈餘用來購買美國政府債券。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協議為「石油-美元循環」的形成初步奠定了制度基礎。

由於沙特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並在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中擁有廣泛的號召力,到1975年,幾乎所有的OPEC成員國都開始效仿沙特的做法,成為「石油-美元循環」的一部分:一邊以美元計價和結算賣出石油;另一邊,將美元所得用來購買美國國債。

就這樣石油美元體系就建立起來了,最初沙特人就簡單的看到,美國的保護,卻不知道是一個大大的陰謀。正是這個陰謀牢牢的拴住了今天的中東。

美國放棄美元的金本位而將美元直接與國際石油掛鉤。於是,原來可以支持美元堅挺的美國工業——哪怕是軍工產品,徑直變成了脫離國民勞動且遠離本土的資源產品即國際石油。這樣,美元的堅挺就要靠國際大宗消費品石油的採購以美元結算來保證。從勞動形態上說,今後支持美元的就不是國民勞動而是國家對外戰爭。由於美國不是把重心建立在國民勞動的基礎上,它也就只有聽憑華爾街國際資本設置的一次次「財政懸崖」的擺布了。

美國對世界石油控制的關鍵是確保石油標價和結算只能使用美元。由此美元從黃金本位被推入石油本位時代。支撐美元的基礎也從本國產品轉移到中東石油。由此可以解釋為什麼尼克松之後的美國外交日益向中東集結以及石油價格在幾十年間迅速嚴重偏離其價值的原因。

對美國而言,地緣政治的實質是石油美元問題

尼克松之後,美國外交的重點是要保證國際石油採購以美元結算。對於那些不願以美元而以其他幣種進行石油結算的國家,美國不惜用軍事手段予以懲罰。就這樣,石油美元使美國從一個依靠實體生產的國家異化為一個寄生在「石油美元」上的國家,這時「美國生產」依靠的不再是國民勞動而是對外戰爭,「美國製造」的不再是民生產品而是美元和各式有價證券。這時的美國已由華盛頓的美國蛻化為華爾街的美國。

類似於金本位,但是不同於金本位的貨幣時代,黃金作為本位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成金幣。任何人都可以向國家造幣廠申請將其所有的黃金鑄造成金幣或將金幣溶成金屬塊。黃金的輸入和輸出在國與國之間可以自由進行轉移。它的權利義務是對等的,欠債還錢是無法逃脫的。唯一就是黃金本身價值波動罷了。

但是石油美元不對稱性導致其權利和義務分離,美國製造權利(美元),維護美元信用和威懾力(美元武力),石油生產國提供義務(石油),只要美國的武力仍然可以征服世界,你持有美元就可以兌換任何人的石油資源。

通過鎖定石油,美國人享受欠債填寫美元支票的權利,負有維護美元信用和美元武力的義務。

只要世界的原油還在用美元交易,石油本位的美元就不會垮。

一旦美元換石油的權利受到侵害,美國有義務維護美元武力(震懾力)。所以儘管科威特、伊拉克戰爭讓美國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但是凡事挑戰石油本位的活動必須嚴厲打擊,所以美國不是無緣無故打擊他們。

伊朗提出「歐元石油」受到制裁,利比亞卡扎菲都和歐美和解了,因為提出「石油要用黃金第納爾結算」利比亞搞掉,石油生產國伊拉克不挺話,美國給伊拉克打掉,把薩達姆送上絞刑台,俄羅斯也要搞的單獨的結算體系,美國就聯合沙特,來個石油大降價,給俄羅斯來個釜底抽薪。這也是目前美元石油幾十年依舊不倒的原因。

美元要麼因為美國武力不足以保護石油本位失敗,要麼美元信用不足失敗,在實際國際活動中,武力失敗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只要有石油本位,美國有集合全球的力量打擊任何挑戰石油本位的一切活動。

所以美元很難迅速崩盤,最可能是長期風化,美元信用不斷挑戰大家容忍的極限,但是任何人都沒有能力動用全球力量,但是逐漸走弱是可以預期的後果,所有的美元都不會有人對其作最後的償付義務。美元走完全弱之後,幾乎不大可能再出現統治世界的虛假信用支票。世元是人們普遍期望的一種構想而已,如何下一步實踐,我們拭目以待。

正是這樣的力度,中東被綁架在美國主導的石油美元的體系之中,這些年中東的動蕩與這個也有極其重要的關係。

縱觀當前的美元和原油,兩者之間"此起彼伏"的關係已經相對固定,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原油總有一天會消耗殆盡,而與之相生相剋的美元,是否會隨著"對手"的消失而長居蹺蹺板的底座或是高峰?同樣,如果美元持續貶值,使得原油生產商們不再受制於與美國的協議,採取以歐元等貨幣來對原油進行計價的話,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將很可能被其它貨幣取代。為此,美元要想繼續被萬人所躬,就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一方面讓低迷的美國經濟重振雄風,再展輝煌;另一方面,美國必須明白"先知先覺"的道理,原油價格不能太低,在原油並未真正消耗殆盡之時,尋覓一種新的資源來取而代之,就像1975年原油代替黃金那樣。

或許到那個時候中東才會有解脫的機會,看來,最初帶來財富的石油,也帶來禍事,真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本人常年關注研究國際形勢以及各國之間的財經動態,服務過很多社會精英,作為他們現在財務自由的智囊,多年從事金融領域相關工作,對原油、白銀、天然氣、銅及外匯、股票等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實戰經驗,筆者島主言金投資交流微信dy7613,歡迎前來與之交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