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環球軍事雜誌

40多年前,同爲北約成員的希臘和土耳其不顧“總舵主”美國反對,爲了一座小島大動干戈,上演了史無前例的“北約內戰”。

“騎牆路線”招來雙方反感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上的第三大島,具有不可估量的戰略價值。1960年,塞浦路斯正式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宣告獨立,希臘族出身的紅衣主教馬卡里奧斯擔任首任總統。他深知要想維持國家獨立,必須謹慎處理本國希臘族和土耳其族的關係。根據人口統計,塞浦路斯人口中80%是希臘族,18%是土耳其族。

於是,馬卡里奧斯竭力維繫希土兩族間脆弱的平衡。以該國武裝力量國民警衛隊爲例,官兵主要來自希臘族,指揮權也掌握在來自希臘的軍事教官手裏。爲了避免土耳其族反感,馬卡里奧斯堅持從土耳其購買武器,即便希臘族官兵反對也堅持這麼做,而且強令警衛隊裏要安排不少於20%的土族軍官。

馬卡里奧斯的“騎牆路線”,沒有換來希土的好感,反倒讓雙方都覺得他是個滑頭。1974年7月10日,馬卡里奧斯總統迫於本國土族政治團隊的“逼宮”,限令爲警衛隊服務的200名希臘軍事教官離開塞浦路斯,這下子可氣炸了希臘政府。後者索性利用手裏掌握的塞警衛隊在15日晚上發動政變,馬卡里奧斯被迫出走英國。隨後,主張塞浦路斯與希臘合併的桑普森出任總統。

面對塞浦路斯政變,土耳其總理埃傑維特本希望美國出面調停,至少恢復馬卡里奧斯的合法地位,但美國政府受國內希臘僑民勢力的牽制,沒能向希臘政府發出阻止信號。於是,失望的土耳其人決心通過武裝入侵來破壞希塞合併進程。

1974年7月20日破曉時分,土耳其的突擊隊員搭乘飛機降落在塞浦路斯島。之後,土耳其空軍對尼科西亞的塞浦路斯國民警衛隊兵營、尼科西亞國際機場等重要戰略目標發起第一波空襲。登陸土軍遭到塞浦路斯國民警衛隊的拼死抵抗,無奈土軍勢大,塞軍不得不且戰且退,撤到凱里尼亞城內固守。

到底有沒有被擊落?

土耳其對塞浦路斯動武后不久,希臘政府喫了一驚,同樣出乎意料的還有希臘官兵,他們事先一點準備都沒有,一些軍官甚至還在休暑假。因此,在動員令下達好一陣後,直到7月20日中午希臘軍隊才做好了準備。

7月20日早晨,土耳其空軍飛機飛臨愛琴海上空,由於當時希臘空軍還沒有完全動員,更重要的是,土耳其看起來不大可能入侵希臘各小島,更不可能直接入侵希臘本土,因此希臘空軍並沒有做出激烈反應。

7月21日清晨,隨着局勢的變化,希臘空軍開始進入防空警戒狀態,希臘軍隊的其餘部隊同樣也開始集中並完全動員起來。按照希臘人的說法,從那天拂曉起,土耳其空軍的戰鬥機便開始深入希臘的飛航情報區進行巡邏,同時侵犯了愛琴海的希臘領空。數架希臘空軍戰鬥機起飛進行攔截,“護送”土耳其飛機離開希臘領空,但是雙方都沒有開火。

然而,這種緊張而危險的“不流血”氣氛並沒有持續多久。7月21日11時30分左右,希臘兩架戰鬥機起飛,飛行員分別是吉亞尼斯·迪諾保羅斯上尉和託馬斯·斯坎姆帕索尼斯中尉。

以下是他們進行此次攔截作戰的一些記錄,其中有綜合希臘媒體的一些報道,但這些記錄從未得到過希臘政府或軍方的正式承認:

迪諾保羅斯上尉在稍後一點的位置,緊張注視着前方斯坎姆帕索尼斯所駕戰鬥機與土耳其戰鬥機之間的追逐。他飛在斯坎姆帕索尼斯的後上方,處於最佳攻擊位置,但土耳其飛行員並沒有注意到他。

起飛前,迪諾保羅斯上尉得到的命令是,在飛行中保持武器保險按鈕的閉鎖狀態,以避免發生誤擊或走火。但是現在,迪諾保羅斯上尉清楚地看到,那架土耳其戰鬥機向斯坎姆帕索尼斯開火了,迪諾保羅斯將此視爲開戰信號。他立即發射了一枚導彈。但是由於從打開保險到發射的時間間距太短,導彈沒來得及充電完全,因此這枚導彈徑直向前飛去,沒有擊中目標。迪諾保羅斯又準備了第二枚,這一次,他在發射前等了一會兒,直到耳機裏傳來導彈準備就緒的特殊信號後,才按下發射按鈕。第二枚導彈準確地擊中了其中一架土耳其戰鬥機,它炸成一個明亮的火球后墜入大海。

當天的晚些時候,迪諾保羅斯和斯坎姆帕索尼斯得知,第二架土耳其戰鬥機也墜毀了,原因是這個土耳其飛行員在激烈盤旋並失去友機之後迷失了航向,他急於逃離而盲目打開加力,最終因油料耗盡而墜毀。

不久之後,關於這次空戰的各種故事就不脛而走,希臘媒體開始大張旗鼓地宣傳。他們最有力的論據就是希臘航空雜誌《機艙》2001年5月號對斯坎姆帕索尼斯的採訪,那時他已升任準將,提供了關於那次空戰的很多細節。

土耳其人“自相殘殺”

同樣在7月21日,土耳其人則做了一件“自相殘殺”的事。當天,土耳其空軍獲悉,希臘海軍“西沃斯”號坦克登陸艦正在塞浦路斯周圍海域某處。另外,還有情報說正有一支希臘海軍驅逐艦組成的護航艦隊正駛向塞浦路斯,這其中有不少美國生產的基林級驅逐艦。而根據希臘方面的資料,這其實是希臘陸軍情報二處所散佈的假情報。與此同時,土耳其海軍在塞浦路斯海域也有一支特遣艦隊,其中,也有3艘基林級驅逐艦。

這樣一來,對兩國空軍來說,從空中對該級艦的身份和所屬進行正確識別,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但土耳其空軍卻從沒在這方面做過特別訓練,而且他們與海軍之間的聯繫也很少,沒有聯合制定過任何通用的識別措施。即便土耳其海軍臨時命令他們的艦隻在航行時,要高高懸掛土耳其國旗以便空軍識別,但這個措施也收效甚微。土耳其戰鬥機飛行員根本無法從高空識別幾乎一模一樣的希臘和土耳其的基林級驅逐艦。接下來的事將證明,土耳其空軍的這一疏忽是致命的。

根據命令,土耳其空軍下達了“摧毀希臘艦隊”的命令,但他們不知道,希臘海軍護航艦隊已經駛離塞浦路斯,在塞浦路斯附近海域只剩下3艘土耳其的基林級驅逐艦了。土耳其空軍司令部裏沒人意識到那是他們自己的船,轟炸命令隨即下達,向目標扔下454千克的炸彈。3艘驅逐艦都被擊中,兩艘受到重傷,但是水兵們奮力自救,總算沒有沉沒。但另一艘就沒那麼幸運了,一枚重磅炸彈直接擊中了彈藥庫,誘發大爆炸,80名水兵當場被炸死。

無意間,還是自己人中彈

就在希臘和土耳其的戰鬥機在地中海上空激戰,土耳其戰鬥機在塞浦路斯轟炸自己的驅逐艦的同一天,7月21日晚,希臘政府終於決定,應該怎樣應對塞浦路斯的劇變了。鑑於塞浦路斯國民警衛隊缺乏重武器,無法阻擋土耳其軍隊的攻勢,希臘政府因此決定將第1突擊營派遣到塞浦路斯增援他們。

將突擊營運送至塞浦路斯的行動代號爲“尼基”。歷盡千辛萬苦,“尼基”行動進入了最後階段———降落在塞浦路斯的尼科西亞國際機場。在尼科西亞國際機場周圍有一些高射炮,這些高射炮由一些希臘族塞浦路斯國民警衛隊的炮手負責操作。此外,機場周邊地區還有很多民兵和擁有武器的市民。

按計劃,當希臘運輸機降落時,守衛機場的防空火力應當停火,但是這項命令顯然沒有被很好地傳達下去。

當第一架運輸機對準跑道準備降落時,迎接它的是一張由從各個方向射來的、由槍彈和炮彈織成的火力網。前3架運輸機安全降落,卸下了搭載的突擊隊員與武器裝備,但第4架運輸機就沒那麼幸運了,它被幾發炮彈直接命中,墜毀在跑道不遠處,除了一名突擊隊員外,機上人員全部死亡。第7架運輸機的兩臺發動機被擊中,機上兩名突擊隊員死亡,11人受傷,但好歹迫降成功。

爲了讓守衛機場上的人知道是誰來了,還沒降落的幾架運輸機的機組成員們不顧一切地打開了飛機上所有的燈,這一措施多少起了點作用,這些運輸機僅僅只是被擊傷而已,沒有再出現機毀人亡的慘劇。到最後一架運輸機降落後,總共14架運輸機中有兩架被擊落,造成33人死亡。

希臘空軍運輸機與塞浦路斯國民警衛隊“停火”後,卸下了運輸機上的人員與裝備。隨後,希臘第1突擊營的隊員們沒有浪費時間,立即進入機場外圍陣地。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他們與土耳其傘兵展開血戰,打破了土耳其人迅速奪取尼科西亞國際機場的計劃。

停戰

塞浦路斯發生政變後,各國反應都強烈,尤以蘇聯和美國爲甚。蘇聯爲了獲得塞浦路斯的海空軍基地,在政變前就一直積極拉攏馬卡里奧斯,通過南斯拉夫向塞浦路斯提供重型裝備。而美國則想將塞浦路斯納入北約集團軍事體系,利用塞浦路斯島作爲軍事基地,將蘇聯勢力排擠出地中海。

政變後,蘇聯反應強烈,多次發表聲明,表示支持馬卡里奧斯政府,譴責希臘和北約集團,影射攻擊美國,拉攏和煽動土耳其政府出兵幹預。美國則因對馬卡里奧斯奉行獨立的“不結盟”政策甚爲惱火,從而在政變後比較偏袒政變集團。

在土耳其出兵塞浦路斯,導致軍事衝突進一步擴大後,美英等西方大國感到不安,害怕蘇聯會“趁火打劫”,遂決定斡旋停火,竭力讓希臘、土耳其兩國要“剋制行事”。

7月23日,土軍終於突破潘塔米利灘頭的塞軍防線,於當天下午完全控制了凱里尼亞城,繼而打開了通向尼科西亞的道路。土耳其空軍則向尼科西亞機場發動猛烈空襲,地面部隊也對機場展開炮擊。希臘傘兵突擊隊與那裏的守軍共同組成新的防禦陣地,抗擊土耳其軍隊。一時間,雙方打得難解難分。

這時,駐塞浦路斯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趕到現場,要求雙方停火。就在土軍與維和部隊交涉之際,希塞聯軍趁機用直瞄火力將土耳其兩輛威脅巨大的坦克擊毀,隨後立即宣佈服從聯合國部隊的命令。土耳其人有心要打,但礙於國際觀瞻,不得不無奈地放棄奪取尼科西亞機場的打算。結果,由加拿大、芬蘭、瑞典和英國出兵組成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宣佈該機場爲“聯合國保護區”,塞方和土方均不得進入機場周圍500米範圍內。

在這場持續約一週的衝突中,土耳其佔領塞浦路斯全島37%的土地,但最終沒能拿下至關重要的尼科西亞國際機場,對土耳其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