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全球基礎設施融資仍存較大缺口,尤其缺少長期資本

  每日經濟新聞

  4月22日,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與亞投行聯合舉辦“高質量、可持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機遇研討會”。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在研討會上表示,高質量、高標準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結合項目所在國的發展階段和實際情況,符合所在國的發展戰略,滿足所在國對發展的需要。同時,要重視成本效益,把握好項目的財務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三者之間的平衡。

  與此同時,鄒加怡指出,目前,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水平普遍比較低,全球基礎設施融資還存在較大的缺口,建設高質量可持續基礎設施任重道遠。“目前,我認為主要的問題還是缺少投資基礎設施的長期資本。”

  “世界上不缺少資本,也並不缺少基礎設施項目,但是大部分資本是追求短期的高回報,因此不太願意投資基礎設施。亞投行等多邊開發銀行作為推動國際發展合作的重要力量,應該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為長期穩定投資來源的優勢,多做私營部門不敢做、不願做但又屬於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能帶動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鄒加怡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研討會上瞭解到,為促進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推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中國財政部與其他國家財政部門也在積極展開合作。

  鄒加怡介紹,中方已經和27國的財政部門共同核準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與6家多邊開發銀行簽署了《關於加強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相關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方還與亞投行、世行等8家多邊開發機構共同設立了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希望通過支持項目前期準備和能力建設推動多邊開發機構及相關的合作夥伴,支持高質量、可持續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此外,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在研討會上指出,中國承包商要實現長期可持續運營,需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與金融機構緊密合作,破解項目融資難題,更需要充分應用有關可持續標準,注重項目的社會和環境影響,開發建設高質量、可持續的國際基礎設施項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