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婆婆正式相處的時間是在小孩三個月後,月子裏是在孃家裡過的,產假滿後須上班,老公讓婆婆來幫忙照顧小孩,婆婆那時推託讓公公來照顧,我在想著一個男人怎麼照顧那麼小的娃娃,再三溝通婆婆方纔從老家過來,這便開始了婆媳摩擦的生活序幕開始拉開……

在與婆婆相處過程中,讓我難受的事情:

事件一:那時每天的生活是這樣子的——早上醒來做早餐給大家喫,從洗衣機拿出來大人的衣服晾曬;中午回來餵母乳並做好飯給婆婆喫;晚上下班買菜做飯,給小孩沖涼、手洗小孩的衣服、拖地刷廁所,疊衣服;不敢抱怨婆婆只帶小孩,沒幹其他,想著婆婆能來帶小孩已很好,婆婆到埋怨我有時讓老公幫忙幹家務(因有時感覺太累,會叫上老公洗下小孩的衣服),有一個男性的朋友,比我小,我當他弟弟看,常來我家玩(來時,我婆婆都在家的),婆婆跟我老公偷偷說懷疑我和朋友在一起,當時很難受,幸好老公是相信我的為人。

事件二:婆婆一直說腰痛,我在藥店買了葯給她喫,她喫了說效果很好,一個多月都沒有痛過,有次公公從老家過來看婆婆,看到我給婆婆買的葯就丟了,說這個副作用很大,不能給婆婆買來喫。我看丟在一旁的葯,有點小難受。

事件三:婆婆來時是冬天,從家裡帶來的也是厚衣服,夏天來了,我給婆婆在網上買了二套衣服,買之前也給婆婆看了圖片才下訂單買的。衣服到後,婆婆一直沒穿過,說不喜歡這樣子,直到有次搬家(婆婆已在我小孩8個月的時候就回老家了,沒有幫我帶)我在高架牀頂上發現了衣服丟在那,已落灰塵很久了。想想挺難過的,自己好心給婆婆買衣服,婆婆還這樣。。。。

當媳婦不敢太多抱怨老人,只是表達下自己小小的不滿,無論婆婆幫忙不幫忙帶小孩,她仍個是老公的媽,小孩的奶奶。


媳婦與婆婆相處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是都是處於好心卻被對方誤解了的事情。

這個鬧得最不愉快,卻又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隔輩親」和「隔代教育」所引發的問題,這種事情從孩子出生之日起就開始了,如婆婆不讓嬰兒跟寶媽睡,而跟自己睡,是為了媳婦好好恢復身體,還擔心年輕夫妻會壓到孩子,本來婆婆這是處於好心,夜間照顧孩子還辛苦了,殊不知媳婦不願意了,她會誤解婆婆剝奪其帶孩子的權利,有意讓母子關係疏遠,因此會心存不滿。孩子稍大以後,當奶奶的以孩子為中心,過分寵愛孩子,如孩子學走路時怕摔跤,牽著不離手;孩子兩歲以後能自己喫飯,奶奶還在喂飯;孩子長大一點後,要喫的、玩的,都是張口要閉口到,奶奶一直慣著等等,這些行為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但婆婆自以為是,媳婦因此而與其心生介蒂。

媳婦與婆婆相處非同母女之間,同一句話與母親和婆婆說,意義不同,效果不同,感受不同。如婆婆勸媳婦節約一點,不要濫花錢,媳婦會狠狠回一句:「又沒用你一分線,我好花錢是我自己的」,如果此話出之自己母親之口,媳婦一定會說「我知道」。再有對媳婦玩手機上癮,不好好陪孩子指責兩句,媳婦會「翻白眼」。另有媳婦勸婆婆不要熬夜打麻將,本是為了老人的身體健康,但婆婆會誤認為媳婦不孝順等等。

總之,婆媳之間鬧的不愉快或者被誤解,主要還是兩個沒有絲毫血緣關係,兩個性格又大不相同,而都是心眼小的女人,且還要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又都是圍著竈臺轉的主婦,還同愛一個男人和孩子。生活中的鍋碗瓢盆、柴米油鹽,難免不會磕磕碰碰。要想婆媳間沒矛盾少矛盾,雙方必須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善於溝通,學會包容,懂得賞識,倍加關愛。


生了個女兒,從生下來後馬上變臉,。出院回家三天都不燒水給沖涼。她說廚房有神產婦不能進!三天沒下奶娃餓得直哭。

月子裏十天就得自己洗全家衣服,她整天叫這疼那疼做不了,可恨的是當時的老公理所當然的認

為我該做!

挑撥夫妻間的關係。我碰到幾次婆婆跟大伯子說大嫂啥也做不好還總生女兒趁早退貨。。。。。。估計在我老公背後也沒少這樣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