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明仁

宣佈要在2019年退休,成為200年間第一個主動退位的天皇

日本人不再要等天皇駕崩才猝不及防等待新的時代交替。有了兩年多的心理緩衝期

「平成最後」就成了這幾年一個儀式感滿滿的噱頭

從旅遊,到紅白歌會,到各種限定商品的售賣,都用上了這個梗

日本人民狂歡一樣緬懷即將失去的平成時代

馬上改天子改國號,一切似乎要重啟了


2019年4月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佈日本新年號為「令和」。一個月後,今上天皇明仁將正式退位,結束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

令和 二字,讀音是Reiwa=雷瓦

圖片來自西澳大利亞地產協會,人家的名字縮寫也是Reiwa,直接來蹭諧音熱點了。

令和二字,對於多多少少有規可循的年號來說,是個出乎意料的選擇。

日本民眾乍一看都不知道該如何讀。

首相安倍晉三說:

「令和」出自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引用其相關詩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

起名的寓意呢?

安倍:「願每位日本人,都能如度過寒冬、在春日中盛開的梅花一般,在對明天充滿 希望的同時,各自綻放出絢爛的花朵。」

安倍這個說法,立刻引起了不少中國網友的不適感。

一個很反常的起名典故,畢竟日本「大化」以來過去的247個年號,都源自華典,而根據日本的「詩經」來命名,是頭一遭。

故意要取《萬葉集》?是要強調割裂和中國文化的關係

「令」這個字也有秩序,命令的意思,有右翼的影響嗎?

這種不適也被國際媒體捕捉到了,《紐約時報》對公佈年號的報道用上了一個直率的標題:

Japan』s New Era Gets a Name, but No One Can Agree What It Means

日本公佈新年號了,但是它的涵義眾說不一

這篇報道找來了日本學專家,對於安倍這個「凹」出來的解釋,是這麼評論的:

「He went out of his way to emphasize that this is Japanese tradition,

Otherwise, he said, the meaning is 「pretty broad and vague.」New Yrok Times

"安倍花了很大功夫來重申這個名字源自日本傳統;如果不是故意為之的話,那這個名字起實在是太寬泛含糊(不是個好名字)

且不論這個年號取名背後的具體思考

選年號的會議由日本政府組織召開,由9名包括「直木獎」得主,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等專家討論,聽取內閣法制局長的意見。

在年號決定過程中,皇太子德仁和今上明仁,是沒有話語權的

明仁天皇和安倍的關係並不怎麼樣

這一家人,在國事上也沒有什麼存在感,相當「佛系」


作為"外交官「的一家

對比過生日要閱兵,過聖誕要演講,孫子孫媳婦天天上頭條的英國皇室

日本天皇一家低調內斂得多

1989年即位的明仁天皇,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裏時

除了2016年宣佈要退位,引起炎上討論

其他時候主要是兩個場合

出現災情,天皇夫婦訪問民眾

or

婆媳關係,妯娌爭鬥,子孫婚嫁等皇室八卦

作為戰敗國,天皇從國民精神領袖淪為象徵君主,到明仁這裡,是第二代。

有一個終身無法擺脫和戰爭聯繫的父親裕仁,明仁在日本戰敗時還不滿12歲。

在即位之日,他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我發誓,將和各位一起維護遵守日本憲法,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務」,「國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希望能切實完成本職任務。」

憲法規定不能參與國政,不能發表觀點,參加的國事需要內閣批准。

明仁履行的職責,基本是個外交象徵。

僅就2017年,天皇就接待了26名各國元首或議會議長,與外國元首或元首級人物打了470多通電話,宴請了62個國家的駐日大使,接見了日本派駐73個國家、4個國際組織的大使

明仁也是唯一訪問過中國的日本天皇

除了有外交官的意識,也有外交工作必須的外語能力

在他還是皇太子的時代,就已經開始作為外交人員的工作。

1953年,還是皇太子的明仁就代表父親參加英女王登基典禮

用英語進行演講 - 點擊以下古董演講視頻

視頻封面

00:54

發音標準,風采卓越,可以說是非常驚人了。

這是因為明仁的教育背景十分特殊。大概是因為戰後的日本被美軍改造,裕仁給長子安排了一位美國老師,教他英語對話,以及西方禮儀。

明仁的老師叫Elizabeth Gray Vining,也是一名著名的童書作者。

據說曾為明仁取了一個英文名叫Jimmy,被他婉拒了。

她還出版了一本回憶錄講述和明仁的故事,叫做Windows for the Crown Prince- 《皇太子的窗》。 在明仁的婚禮上,Vining是唯一被邀請觀禮的外國人。

明仁的英語能力除了外交,還發揮在學術寫作上。

延續了他父親對於海洋生物的興趣,明仁也是一位魚類學者。 在《自然》和《基因》雜誌上多次發表文章的那種。

因為」天皇「是日本的神,沒有形式,所以他的文章署名都僅有明仁二字的英語發音Akihito


明仁天皇的配偶,美智子皇后,也有配得上外交任務的教育背景。

她出生在生產「日清麵粉「的正田家,一直接受的是教會教育,畢業於東京女子聖心大學(University of the Sacred Heart)的英語文學部。

在哈佛,和牛津也短暫讀過課程

在輕井澤的網球活動中相識,贏得了明仁的心--輸了球賽愛上我- 簡直少女漫畫的劇情

作為一個平民出身,沒有華族背景的皇后,據說年輕時受到了婆婆的強烈打壓。她的西化教育養成風采,也是一道風景線。1958年成婚時,造成了稱為」美智子旋風"(Michiko Boom)的社會現象。

美智子在海外場合也經常全英文發表演說。

發音不如明仁,但是十分清晰


夫妻二人育有兩子一女。

馬上要即位的長子德仁,從大學階段開始接受的教育,是三個子女中最國際化的。

從小認識各國王子,自然英語很溜

1986年成為了日本皇室的第一名留學生,在英國牛津大學求學的4年間充分遊歷了歐洲各國。

德仁的畢業論文寫的是泰晤士河的水治理。除此之外還出了一本在英國的回憶錄- 《泰晤士河和我》

(這本書亞馬遜有售amazon.com/Thames-I-Cro

《日本時報》對於這本書這麼介紹:

He enjoyed routine student life such as bicycling through the streets in a T-shirt and jeans; standing in queues; doing laundry and ironing; shopping for wine for his guests; visiting pubs, discos, pizza and spaghetti places, fish-and-chip shops; and paying out of his own wallet.Japan Times

皇太子非常享受學生的日常生活,穿著T恤和牛仔褲踩單車穿過街道;辦事情要和大家一起派對; 自己洗衣服熨衣服;請朋友來家裡玩,給大家買酒;去酒吧迪廳,出門喫披薩和義大利麪,喫炸魚薯條; 自己買東西自己付錢

媽呀,非常微服私訪...

德仁有不少在大場合英文發言的視頻,也是第一個在聯合國發言的皇室成員。

他在英女王夫婦陪同下參觀溫莎城堡的視頻,挺詼諧的

英女王如數家珍「這是我祖宗收藏的日本手工藝品」,德仁時不時附和一下~

視頻封面

03:43


可惜的是,德仁在海外的活動,他的太太雅子妃一般都不在身旁

要知道,雅子可能是放眼全球最合適做外交官的皇室成員了

結婚已經超過25年了,依舊甜蜜

雅子可能是在我國知名度最高的日本皇室成員,她"嫁入深宮,斷送外交官前程,因婆媳不睦被逼抑鬱"的故事,在互聯網還沒普及的年代就傳播甚廣,更別提如今的各種女性情感公眾號了。

隨便搜一搜都好精彩

故事線延綿20多年,徹底把雅子渲染成一個皇室悲劇人物了

日本自己的媒體也是把她當成男權社會的犧牲者在描寫

Crown Princess Masako: A symbol of Japanese womens struggles in a male-dominated society

太子妃雅子:男性主導社會裡,日本女性的掙扎的象徵


瓜太多,精簡一下的版本是:

第一章:童話相戀

外交官的女兒雅子,從小長在國外,是哈佛學霸

畢業後回日本開展外交事業

在一個活動上被皇太子看中了,追求多年,求婚3次

第二章:懷孕壓力

最終答應嫁入皇室,將皇室婚姻當成終身外交事業的舞臺

但是因為多年不孕又流產,遭受了很多壓力

據說有心理生理問題,開始減少參加公共事務

第三章:妯娌爭位

誕下唯一的孩子,女兒愛子後,想要修憲讓公主也能繼承皇位

日本媒體渲染德仁雅子溺愛女兒,對修憲不利

誰料老公的弟弟高齡生了個兒子,搶走愛子的繼承權


每一章裏,媒體對雅子的敘事,都是一種「皇家太苛刻,配不上她

無怪,只因為雅子實在太優秀,履歷實在太漂亮。

In her second year of senior high school, Masako and her family moved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81, she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where she was 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Honor Society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schools math team and French club.

在莫斯科和紐約成長到9歲後一度回到日本,高中二年級又隨家人搬回美國。高中畢業時是全國榮譽學會的成員,參加數學和法語社團。

Masako joined the schools softball team and won a Goethe Society award for her German poetry. Masako enrolled in the Economics Departm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Radcliffe College in 1981. At Harvard-Radcliffe Masako became chairman of the schools Japan Society.

在壘球社打球,寫德語詩歌還獲得了歌德社團的獎。1981年入讀哈佛,成了哈佛的日本協會會長。

in the wake of mounting Japan–United States trade tension. Masako liked to ski and traveled overseas during vacations, staying with a host family in France and studying at the Goethe-Institut. Masako worked with Jeffrey Sachs to obtain a A.B. magna cum laude in economics in March 1985.Wikipedia

80年代,日本和美國貿易關係緊張(期間雅子作為日本文化使者非常活躍)。喜歡滑雪,假期都在海外獨活,要不在法國,要不在歌德學院學習德語。在哈佛期間和著名的學者Jeffrey Sachs一起工作,畢業時候拿的是最優等文學學士學位。

根據維基的敘述,至少能判斷出,雅子能熟練使用日英德三門語言,會使用法語和俄語,還有領導力,擅長體育。

太完美了....

如果不是因為傳說中的抑鬱症,作為外交官應該早就很有建樹。

現在網上能找到的她說外語的視頻也很是驚艷。

今年5月1日,當德仁即位天皇,雅子也將正式成為皇后,之前十幾年"修養"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最近的一年間,參加了不少公開活動。一改過去十幾年被渲染的愁雲慘霧。

缺席多年,去年還參加了春季遊園會,精神狀態非常不錯。

美智子也把多年主持的日本紅十字協會的職位交接給了她

看著精氣神,很有一種中年女高管上任的感覺

德仁即位之時,雅子按照慣例應該會穿著隆重的」十二單「禮服,還是挺讓人期待的

當然,著意味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這是她26年前大婚時著的十二單

雅子自己也公開表示

Japans Crown Princess Masako says she feels "insecure" about becoming、 empress in April, but will do her best to serve the people of Japan.

雖然對要當皇后這件事感到不安,但是會盡最大努力為日本人民服務。

祝願她在皇后這個位子上重新找到外交工作的熱情吧

哪怕天皇皇后都是象徵作用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