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ggo Mortensen飾演的義大利裔白人司機以及Mahershala Ali飾演的黑人鋼琴家前往尚未平權的南方巡演,旅途中兩人因地位和性格懸殊笑料百出,一起進過警局、泡過酒吧、向同一個女人傾訴衷腸……從格格不入到惺惺相惜,跨越膚色與種族的隔閡締結了深厚的友誼。

表現美國黑人與白人之間種族歧視的故事原型已經見怪不怪,可以說一看開頭便已猜到了結局,為什麼《綠皮書》能在今年的奧斯卡一攬最佳影片、最佳男配、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

看過電影后,感覺除了今年「申奧」的電影一片慘淡以外,這3個亮點是《綠皮書》打動人心的關鍵。

改編自真實故事,一段不那麼光彩的歷史

《綠皮書》改編自牙買加裔美國鋼琴家Don Shirley和其僱傭的司機兼保鏢Tony Lip的真實故事。Don Shirley於1927年1月29日生於牙買加的金斯頓,兩歲時便開始接觸鋼琴,因天資卓越杯列寧格勒音樂學院破格錄取,成為此學院第一個被錄取的黑人,在整個50年代和60年代,Don都是美國最負盛名的鋼琴音樂家。

歷史上,《綠皮書》是真實存在的,裡面詳細記載了在美國各州,哪些餐館、酒吧、旅店可以讓黑人自由而平安地出入,如果當時的黑人嚴格遵守其中規劃的路線,就能免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與衝突。

由於《種族隔離法》的存在,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候,這本薄薄的綠皮小冊子可以說是非裔美國人出差旅行的「保命指南」。

在1936年初次出版這本書的時候,作者Green曾在前言裏寫道:「不久後的某一天,這本書將不再需要出版。屆時我們這個種族會在美國享有與白人同樣的權利和機遇。」等到1964年民權法案出臺的時候,這一理想或多或少成為了現實。但非常遺憾,Green在1960年已經去世了,沒有機會見證這一切。

「白+黑」組合的神演技

"The world is full of lonely people waiting to make the first move."

看電影時的直觀感受是,兩個人的身體和靈魂設置是反著來的。

白人主人公Tony是義大利移民,常年在酒館做「公關」,主要工作就是擺平各種麻煩的客人,一言不合就開打。雖然義大利移民在美國社會居於底層,但礙於膚色及當時的社會環境,他對黑人也存在著理所當然的偏見。

所以,在他初次去黑人主人公Donald辦公室見到這位黑人鋼琴家的時候,Donald略顯裝x的交流方式以及奢華的陳設引起了他的不適。可是,心裡不平衡沒什麼卵用,奈何人家出價高,擋不住養家餬口壓力的Tony這次甘為五斗米折腰,於是兩人正式開啟了南下巡演之旅。

而Donald,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擁有三重博士學位,曾在白宮位總統表演,好友都是「肯尼迪弟弟」級別的。最初,Donald也只是希望僱一個社會經驗足夠豐富的「老炮兒」,打理出行擺平途中的各種狀況讓自己省點心。

態度改變的轉折點始於Tony看Donald的第一次演出,靈動華麗的樂章,從謝利指尖流瀉而出的瞬間,他開始相信,在黝黑的膚色之下,的確藏著一個高貴而富有涵養的靈魂,與種族無關。

他開始從被動做一件差事變成主動幫Donald掃平演出障礙。

Donald對Tony的態度轉變大抵因為看到Tony給老婆寫信,之前不屑於跟Tony交流的Donald開始放下身段,聆聽並修改起Tony的家書,手把手教Tony如何寫出既飽含深情又能彰顯文學修養的詞句。

Mahershala Ali對黑人鋼琴家的拿捏超出預期,無論是在車上緩緩敘述自己失敗的婚姻經歷,還是在監獄裡語重心長地「教育」Tony,「You never win with violence. You only win when you maintain your dignity.」,講話措辭的語速、微妙的肢體語言、臉上的微表情……將一個身處「被歧視」大環境中的精英的尺度把控的非常到位。從2017年的《月光男孩》裏Ali便顯露出「最佳男配」的潛質。

相比來說,Viggo Mortensen的表現中規中矩。

劇本紮實,怎麼看都是一個好故事

把一個敏感且沉重的種族話題和社會問題,以一段輕鬆幽默的旅途加「一黑一白」典型人物來展現, 對於兩位主人公身份、性格、背景的設置,具有充分的矛盾衝突點,本身極具可看性。融入公路旅行(故事發生環境)、南下巡演(需要完成的任務)、途中可能發生的危險(未知因素)等調味劑,構成一個好故事的基本元素都包含在其中,劇本本身就令人充滿期待。

若拆開細看,片中的那些足以令你回味良久的小細節主要圍繞著三條線展開,一是Tony和Donald的關係變化。從相看兩厭到友誼升華,兩個人一起在車裡啃肯德基炸雞腿算是靈魂和解的高光時刻;二是兩人在南下巡演途中,遭遇到的種種歧視及不平等的對待。比如,高檔義大利餐廳花大價錢請Donald來演奏,卻只給他準備狹窄的儲藏間當休息室,甚至否認他在餐廳裏用餐的資格;三是Tony給老婆寫家書。從Tony對老婆傳情達意的書信中,側面反映了兩位主人公的關係變化,也直接表現出Tony「小混混「外表下溫情、愛家的另一面。同時,這條情感線也成為前兩條主線以外的有力補充。

此外,在題材方面《綠皮書》堪稱標準的「政治正確」之作,完全符合奧斯卡評委會的主流價值觀,獲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結尾,Tony的老婆對Donald說,」Thank you for sharing your husband with me.」,他老婆意味深長地看了Tony一眼,給了Donald一個結實的擁抱說,「Thank you for helping him with letters.」

看到這一段,一直處於發酸狀態的鼻子徹底酸了。

人與人之間,能夠發生化學反應,往往不是基於身份、地位、種族性別,也許簡單到,就是能一起喫一份炸雞的開心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