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讯:(资料来源:博客来)

1. 宣传词

  七个亟待修理的故事,台湾近三十年间重大社会案件改编。

  七个小说作者,七宗诡谲案件。他们都遇到一个不请自来的找碴网友──阿鬼。在作者们自认推理情节天衣无缝时,阿鬼却一一指出个中破绽,来讯警告。

2. 故事简介

  〈敲木头〉──颇负盛名的大文学家,志得意满地写了推理小说,描写国外回台侦探客观审慎、重视科学证据,终于在一起杀警枪击案中,协助警方找出原本遗漏的嫌疑人……

  〈没有你我无法微笑〉──热门文学杂志上连载了一部讨论度极高的小说,连载到剧情高潮之处,作者出了车祸忽然离世,坠桥的男主角是他杀还是自杀,成为悬而未决的谜团……

  〈英雄们〉──即将退休的警察爸爸与爱好文学的儿子,两人平常关系冷淡,对彼此的世界并不理解。直到爸爸住院,说起三十年前侦办的一桩绑票案,儿子决定改编成故事《英雄们》在部落格连载……

  〈我们和他们〉──在热爱推理的男友鼓励下,银行女职员开始以「安乐椅神探」的探案模式,连载这部描绘星际犯罪的科幻推理小说;直到网友阿鬼来信,指出「安乐椅神探」的盲点……

  〈大大的小黄〉──长发、手枪、通联纪录,不在场证明与目击证人,一篇关于护树志工与计程车枪击案的精采推理故事,获得文学奖首奖,小说新秀才开心即将踏入文坛;看到阿鬼来讯,他才惊觉文中犯罪推理情节有重大瑕疵……

  〈比苍白更苍白的影〉──出了四十九本畅销言情小说的作家,终于有机会写作私下最喜欢的惊悚悬疑推理。作家隐瞒身分潜伏网路论坛,忽然看见热烈的讨论串中斩钉截铁冒出一句,「这部小说一定会有续集。」……

  〈被感染的爱〉──警察与粉领族的系列爱情故事,对男女主角人生阶段描绘深刻,紧扣著那几年社会重大事件。这部畅销之作连载了多年即将进入尾声,作家却因为新来编辑所提出的疑问,对结局陷入长考……

 

 

枫雨短评(无剧透):

角色:9/10  逻辑:9/10  布局:9/10  寓意:9/10  类型分:9(推理)/10
总评:9/10

七则小说短篇,代表著七个现实发生的冤案,很惭愧地,我只听过第一个郑性泽案,甚至对于郑案的内情也不甚了解,不是作为一名推理迷的惭愧,而是身为一个身处同样时空的一个人,对于周遭一无所知的惭愧。

为了避免破坏阅读乐趣,案件细节会在下面的「枫雨读书会」才作讨论,但如果不打算阅读这部作品,错过这几个案件也有点可惜,因此罗列如下:郑性泽案、后丰大桥坠桥案、邱和顺案、杜氏兄弟案、林金贵案、谢志弘案、吕金铠案。

这部小说不直接写冤案,甚至也不直接用小说人物作影射,而是创造了「小说中的小说」,冤案成了书中作家们笔下的题材,而且不约而同都在完稿后收到了匿名「阿鬼」的质疑信,挑战作家预设的结局,并且最后都成功翻案。

因此,这除了一本关于冤罪的书,其实也算是一本推理小说的创作教程,里面反复强调了书中角色性格的一致性,对应到了现实冤案的推理,也反映了推理小说常见的盲点,就是在过度注重诡计的同时,往往会把角色工具化而失去人性。

对于调查和推理,作者很仔细分析了各种科学办案的极限,以及人证和口供的偏差,对客观和主观物证都做了一个检讨,这不只让读者对于刑事案件能更加了解,对于有志于推理小说的创作者来说,也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

尽管这部短篇集写的是比较严肃的冤狱题材,但作为一部大众小说,此作也没有失去它的娱乐性,而这部小说勾起读者好奇心持续看下去的,除了各短篇精巧的铺排外,就是贯穿全作的神秘人物「阿鬼」。

如同平时阅读推理小说的习惯,从第一篇开始笔者就忍不住轮番怀疑小说中的出场人物,因此当最后一篇看见阿鬼猝不及防地直接出现在眼前时,其实是有点失望的,但是在看到最后一篇的尾声时,才发现自己又被作者摆了一道。

整体而言,这是一本受众面很广的小说,想看推理的可以看案件的推理,想看冤狱的也能看见冤狱的翻案以及人文关怀,如果本身就是创作者,也可以从这部作品汲取不少的养分,文学本来就不只有一面,端看读者如何取舍。

 

 

枫雨读书会(以下透漏关键剧情)—修复、牢记、戒慎小心:

以下有剧透,为了避免破坏阅读乐趣,请未读的读者回避。

第一篇〈敲木头〉写的是郑性泽案,作者著重在现场证据的解释,或许正是因为看多推理作品所带来的坏毛病,许多偏离常规的小细节,常会被视作疑点而大书特书,从而忽略了更明显的证据,甚至因此曲解了实情。比如说郑性泽案便是如此,因为弹壳落点和弹头射入角度的异常,将原本看似单纯的案件翻了过来,到头来反而无法解释更确凿的证据,造就了一起遗憾的事件。

第二篇〈没有你我无法微笑〉写的是后丰大桥坠桥案,著重在第三者证词的可信度,这篇也做了比较大的改编,因为现实案件看不出证人改变证词的动机,小说便著重在动机的补足,尽管现实未必会有那样切实的动机,但也提醒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人证,有时必须同时检视客观证据,并利用客观标准检视人证的可信度,详细内容大家可以查询原案,最重要的应该是监察院的那份报告书,里头列举此案多处过度依赖证人的地方,也强调了现场模拟的重要性。

第三篇〈英雄们〉写的是邱和顺案,这篇著力点与〈敲木头〉类似,但作家身分设定为当年办案刑警的儿子,透过另一方的角度透露出过往时代的悲哀,以及刑求者的挣扎和赎罪。

第四篇〈我们和他们〉写的是杜氏兄弟案,实际查了之后才发现这则新闻其实几年前曾经偶然瞥过,只是当时没有深入了解,这当中牵涉到了两岸的政治现实,最后很遗憾地成了一场悲剧,因为年代接近,我们更该引以为戒。

第五篇〈大大的小黄〉写的是林金贵案,此篇与〈没有你我无法微笑〉相近,同样是谈到了证词的可信度,不过相对于前篇谈的证人本身的恶意,此篇比较是在探讨在毫无恶意的情形下,证词也有可能会产生的偏差。

第六篇〈比苍白更苍白的影〉写的是谢志弘案,此篇著重在犯人本身的性格上,有点人格侧写的感觉,尽管不应该过度依赖人格侧写,但对于厘清犯案疑点也很有帮助,此案便是透过犯案过程中的不协调,找出翻案的关键点。

第七篇〈被感染的爱〉写的是吕金铠案,此篇谈到因为科学鉴识的进步,所以过去的鉴识报告如果重新检视的话,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如说基因鉴识就是一例,旧技术无法排除嫌疑的犯人,可能就可以利用新技术得到翻案。

这些案件虽然在小说中都得到了修复,但现实中还有许多平反工作尚未完成,写下这些,无非就是想唤起更多注意,并且在未来更加戒慎小心,不要再酿成新的悲剧。

 

 

如果想了解更多台湾推理的作品,欢迎关注FB专页台湾推理推广部

 

同场加映:

卧斧—温啤酒与冷女人—七情六欲的群像剧

既晴—网路凶邻—跨时代的社会派推理

既晴—泡沫之梯—怪奇侦探张钧见的反璞归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