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財神爺雖然不是很大的神靈,但是他卻是中國隨處可見的神靈,他比土地爺還要多神位。土地爺是每個村只有一個,而財神爺卻是每家每戶都可以供奉的,他就像竈王爺一樣。中國歷史上財神有兩位,分爲一文一武,武財神就是關武爺,他經常被供奉在人家的宅院中。而且許多做生意的企業在大堂也會供奉着關財神,在香港就連警察的警局都供奉着關羽,不僅是關羽是財神的緣故,還有就是關羽還是正義的代表。可是在許多大陸的寺廟中都是供奉這文財神,而文財神爺就是范蠡。

  范蠡是春秋時期的人物,他出身貧寒,范蠡是楚國人士。范蠡知道自己要出人頭地就必須依靠知識,因此他熟讀各類書籍,並且還經常與楚國上流人士交往。范蠡因此得到了許多經商的機遇,後來范蠡生意逐漸做大,這時范蠡開始與楚國的官家有了生意來往,可是當時的楚國朝政都存在許多黑幕,本來生意已經做大的范蠡就想考取功名進入仕途,可是楚國卻一直按照不是貴族就算你有多大的才華都不能入仕,所以范蠡無奈只能離開了楚國。

  後來范蠡投靠了越國,越國國王勾踐對范蠡的來到表示十分歡迎。恰逢此事吳國闔閭帶領大軍前來討伐越國,吳國與越國是屬於南方的小國,而吳國正在通過四處征戰來擴大自己的國土。范蠡建議越王率先攻擊吳軍,但是以現在越國的國力還是無法與吳國抗衡,所以只要擊退吳國大軍即可,切切不能把吳國逼上絕路,勾踐卻只聽了范蠡前部分的建議。

  勾踐帶領越軍繞到吳軍後方,對吳軍被突如其來的越軍打蒙了,吳王闔閭也在此戰役中身受重傷。當闔閭的兒子夫差見到闔閭的時候,闔閭已經奄奄一息了,而闔閭告訴夫差一定要滅了越國爲他報仇。後來夫差繼承了吳國大業,夫差勵精圖治,在他統治期間吳國不斷崛起。勾踐聽聞夫差把消滅越國定爲吳國的發展目標,越王勾踐爲了消除隱患,他決定再一次率先攻打吳國。

  可是越王出兵的消息被吳王夫差得知了,夫差在選派了吳國最精銳的軍隊,並且親自帶軍出征。范蠡則向越王建議做好防衛即可,不可冒然出兵,可是勾踐卻認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勾踐因爲低估了吳國軍隊力量,最終勾踐打敗被俘。後來范蠡建議用美女與金錢賄賂吳國官員,並且向夫差妥協願意把越國作爲吳國的歸屬國,這纔不會導致越國滅亡。當時夫差傲氣極高,他還把勾踐押送回了吳國以奴隸對待,當時吳國大臣伍子胥多次向吳王建議殺掉勾踐以絕後患。

  可是吳王卻不聽信伍子胥的進諫,吳王已經把目標鎖定在了齊國與魯國,而且夫差因爲有了越國這場勝利後他還向效仿齊桓公稱霸。夫差看中范蠡的才華,多次勸說范蠡拋棄勾踐前來吳國幫助他,可是范蠡卻寧願伴隨勾踐一起受苦。後來勾踐被吳王放回,勾踐聽從了范蠡的治國之道,越國還暗下打造兵器,招募士兵。後來勾踐得知吳王帶領傾國之力去攻打齊國,因此勾踐帶領大軍攻陷了吳國,並且還擊敗了吳王,從此吳國被越國所滅,而夫差也因後悔未能聽信伍子胥的建議慚愧不已,最終夫差選擇了自殺了卻一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