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回眸鄧小平與改革開放人物|回眸鄧小平與改革開放

作者:張崢 秦功 黎偉 周石 辛健等

鄧小平曾說:“中國應該每年有新的東西,每一天都有新的東西,這樣才能佔領陣地。儘管我歲數大了,但我感到很有希望。”

中國太窮了,改革從農村開始

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鄧小平說,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民們卻說,沒有鄧小平,改革是搞不起來的,即使搞起來了也會夭折。

鄧小平曾這樣動情地說,我們太窮了,太落後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我們的人民太好了。外國人議論,中國人究竟還能忍耐多久,很值得我們注意。我們的人民忍耐性已經夠了。我們現在必須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

1978年1月底至2月初,鄧小平出訪尼泊爾,途經成都時做了短暫停留。在聽取了中共四川省委彙報工作後,他說,農村和城市都有個政策問題。我在廣東聽說,有些地方養三隻鴨子就是社會主義,養五隻鴨子就是資本主義,怪得很!農民一點迴旋餘地沒有,怎麼能行?農村政策、城市政策,中央要清理,各地也要清理一下,自己範圍內能解決的,先解決一些。總要給地方一些機動。

對當時全國農業學大寨、普及大寨縣的提法,鄧小平也表示了不同看法:不論搞農業、搞工業、搞現代化,都要實事求是,老老實實。學大慶、學大寨要實事求是。大寨有些東西不能學,也不可能學。取消集貿市場不能學,自留地完全取消也不能學。小自由完全沒有了,也不能學。

鄧小平的這些講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人物|回眸鄧小平與改革開放

經濟特區的誕生

1979年1月,一份關於香港廠商要求在廣州開設工廠的來信,引起了鄧小平的高度重視。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利用外資的一個很好的時機,當即在這份來信摘報上批示:“這件事,我看廣東可以放手幹。”

三個月後,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廣東省委的同志在發言中明確提出要利用毗鄰港澳的有利條件,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快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鄧小平在聽取廣東省委負責人關於試辦出口加工區的彙報後說:“還是叫特區好,陝甘寧開始就叫特區嘛!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始終保持軍人氣質的鄧小平,就像下達作戰命令一樣。

1980年3月,中央在廣州召開廣東、福建兩省會議,將“出口特區”定名爲“經濟特區”。5月,中央在總結深圳、珠海兩市試辦特區的基礎上,又明確提出,廣東省先集中力量把深圳特區建設好,其次是珠海,汕頭、廈門兩個特區可以進行規劃,做好準備,逐步實施。同年8月21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准國務院提出的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設置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誕生了!中國打開了對外開放的窗口,邁開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人物|回眸鄧小平與改革開放

第一次視察南方

1984年,經濟特區的建設進入第五個年頭。五年來,對這項重要的創舉和嶄新的試驗,人們充滿了希望。當然也有一些人疑慮。有人說:“特區是國際資產階級的‘飛地’”,“香港市場上‘水貨’之源”,“走私的主要通道”,甚至還有人把特區比擬爲“舊中國上海的‘租界’”。特區的建設者們面臨着巨大壓力。

這個時候,鄧小平來了。他說:“經濟特區是我的提議,中央的決定。五年了,到底怎麼樣,我要來看看。”

1月24日下午,鄧小平來到深圳當時樓層最高的國商大廈,登上26層的大廈天台,居高臨下,俯瞰市容和四周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當時,已近黃昏,寒風襲人,氣溫只有11℃,八十高齡的鄧小平毫不在意。隨行人員兩次要爲他披上大衣,都被他拒絕了。陪同人員指着旁邊正在建設的國貿大廈說,這幢樓要建53層,是目前國內最高的建築物,建設者們曾創下三天一層樓的速度,再過一段時間,我們站的這個樓就是“小弟弟”了。聽到這些,鄧小平緩聲說道:“看見了,全看見了,全看清楚了。”

鄧小平離開深圳後,給深圳寫下的題詞是——

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鄧小平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題詞這天本是2月1日,鄧小平卻將日期寫在他離開深圳的1月26日,這是爲什麼呢?顯然,鄧小平題詞的內容是他在深圳經過兩天全面深入調查考察後得出的結論。下這個結論,是他幾天來深思熟慮的結果。

回到北京,鄧小平又發出了振聾發聵的聲音: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的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鄧小平建議:除現在的特區之外,可以考慮再開放幾個港口城市,如大連、青島。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

鄧小平的第一次特區之行,給“經濟特區該不該辦”的爭議,畫上了一個句號。

人物|回眸鄧小平與改革開放

第二次視察南方:誰反對改革開放誰就垮臺

1992年1月17日,農曆臘月十三。一列火車從北京站悄悄開出,向着南方奔馳而去。當時,恐怕誰也不會料到,這趟專列的南方之行將會載入史冊。

1月18日上午,專列抵達武昌。在武昌車站停留的短短20分鐘,鄧小平一邊在站臺上散步,一邊同湖北省委負責同志交談。他在談話中一針見血地批評了“左”的言論和表現,也留下了後來人們耳熟能詳的那些精彩話語: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發展纔是硬道理。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辦事情正確與否,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國的事情關鍵在人,關鍵在黨……

1月19日上午,專列抵達深圳火車站。這是鄧小平第二次到深圳,距上次1984年他來這裏,已經是八年的時間。一路風塵僕僕,大家都勸鄧小平好好休息。鄧小平卻毫無倦意,興奮地說:“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於是他乘車去觀光市容。他感慨地說:八年過去了,這次來看,深圳發展得這麼快,我沒有想到。不搞改革開放,現代化不知要等到哪一年才能實現。

20日上午,鄧小平來到深圳國貿大廈,登上大廈53層,俯瞰深圳市容。他在觀看深圳經濟特區總體規劃圖,聽取關於深圳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情況彙報後發表談話,指出,蘇聯東歐的變化,說明我們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不能亂。中國如果一亂,便是一片災難。我們到20世紀末達到小康,有了這一步,再趕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纔有希望。我們時間不多呀!世界市場也很緊,不容易競爭,要夾着尾巴做人。

22日下午,鄧小平接見深圳市五大班子負責人並發表談話。他說,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

23日上午,鄧小平從蛇口港碼頭乘海關快艇前往珠海。當快艇接近珠海市九洲港時,鄧小平站起來,望着窗外煙波浩渺的伶仃洋說,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並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

25日上午,鄧小平在珠海市高新技術企業亞洲仿真控制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參觀時說,我國發展這麼快,使人民高興,世界矚目。這就足以證明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誰想變也變不了,誰反對改革開放誰就垮臺。

(摘自《領導文萃》2018年12月下)

稿件來源:《書摘》

新媒體編輯:少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