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以前的殭屍電影裏沒有特效,而是特效運用的很少,在那個特效不發達的年代,使用電腦技術的成本實在是太昂貴,徐克當年拍《新蜀山劍俠》的時候,投資近了2000多萬港幣,如果拋開演員片酬,和其他製作開支,光特效部分耗資都是十分巨大。

也正因為較少使用特效,所以以前的香港殭屍電影,都盡量以趣味盎然的故事情節,和充滿想像力的法術設計來打動觀眾,像《鬼打鬼》中洪金寶在午夜對抗殭屍那一幕,他就將諧趣雜耍一般的打鬥,再融合了易經文化,拍出、演出了十分有趣的效果。劉觀偉和林正英合作的殭屍片就更是如此了,比方說不同的殭屍,要用什麼方式方法才能降服;哪一個時辰,幾點幾分,是化解殭屍攻擊最有利的時候,除此之外,不同的符咒,不同的道具,都能對殭屍造成不一樣的傷害,其實觀眾為什麼喜歡看殭屍電影,就是因為影片裏滿是這些充滿著奇思妙想的小小細節。

雖然現在特效技術比以前發達許多了,製作成本也相對低廉了,所以特效在影視劇中的運用也更加廣泛。殭屍片本來就屬於玄幻題材類型作品,為能展現出創作者們的想像力,能使畫面看起來更具有觀賞性,震撼力,加入特效其實是無可厚非的,但特效是不能喧賓奪主的,否則那就不是一部殭屍電影,而是一部特效的展示影片,像彭氏兄弟的《風雲2》為什麼被人罵得很慘,就因為其中只有炫技,沒有什麼武俠了。

以前的殭屍電影好看,其實是「歪打正著」形成的,它們不依賴特效,反而能夠使故事和人物更加生動。所以,林正英也在這樣的前提下,被塑造成為了正義凜然的「英雄人物」。而如今的殭屍電影要能拍好,首要的是做好故事和人物,有了這樣的基礎再用特效進行表達,就等於是如虎添翼了。


感謝邀請,座位一名廣東長大的八零後,其實這個問題我們要回歸到影視業的本質,雖然說很多時候恐怖片也好,鬼片也好,殭屍片也好,很多時候從拍攝的導演角度來說,很多人迎合潮流,現在的鬼神片子都是要加入各種五毛錢特效,或者說已經偏離了原劇本要體現的內容,拍不出的一律用電腦合成,甚至為了視覺而去誇大原故事情節,把原先作者想勾畫的恐怖場景讓觀眾覺得是在看科幻場景,殭屍恐怖片就變成了科幻片,而且現代導演和90年左右香港殭屍片一個最大本質區別:

1.香港劇組包括投資人,在開拍殭屍片是懷著對鬼神敬畏之心,開拍要選黃道吉日,都要祭拜神靈祈求保佑才開拍,並且老一輩香港殭屍片對拍攝過程的情節都是引用致生活中的真實傳統和民間傳說去拍,更貼近民眾心中的鬼神。

2.現代劇組首先考慮是沒開拍之前投資人怎麼給錢,我片中噱頭給投資人吹的多大,整個場景多宏大,製作團隊,演員多牛逼,而失去了劇本和作者考慮的本質。從而拍出來的殭屍片都成為了科幻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