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30年的共享汽車出行服務會如何?Waymo One是否會上演共享汽車第四部曲?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每當提及Mobility-as-a-Service,筆者腦海中內會迅速蹦出以「順風車」、「專車」、「快車」、「拼車」、「定製小巴」為代表的網約車服務,和集「出行預約、出行工具選擇、出行路線規劃、統一支付管理」於一體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服務,卻往往會忘記以「共享汽車」、「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車輛服務。

可能是待在大魔都的汽車城時間太長,對帶有EVCARD logo的小汽車司空見慣,卻漸漸忘記了他的存在對於整個出行市場和未來城市出行格局的重大意義。

那麼今天,筆者想來談一談共享汽車服務(car-sharing service)。

該文主要目的是梳理總結全球汽車共享系統(car-sharing system)的不同發展階段,並希望基於此展望下一代汽車共享系統。毋須多言,直接呈上筆者的總結與展望吧。

簡單定義一下「汽車共享」:即多人合用一輛車,而非合乘一輛車。

汽車共享系統1.0 —

先讓我們看看最原始初級的汽車共享系統。

特徵:

用戶:①用戶從哪裡取車,就必須在哪裡還車;②用戶用車必須提前通過電話/網路/現場預定;③用戶必須在預約時就明確何時還車,並嚴格按照時間點還車。

企業:針對車輛企業無需調度,只需在營業點維護車輛,進行日常運營工作。

優劣勢:

優點:企業運營模式簡單,運營成本低

缺點:用戶使用體驗差:①需提前規劃取還車時間;②若出行遭遇意外情況會導致無法準時還車。

企業實踐:

如今汽車共享系統1.0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普及,有超過1000個城市提供汽車共享服務。現有的企業實踐案例包括:

①City Car Club, 在英國發展;

②Ibilek,在西班牙畢爾巴鄂、聖塞巴斯蒂安以及維多利亞等地發展;

③Stadtmobil,在德國發展;

CityCarShare.org,在美國的聖弗蘭西斯科發展;

⑤NTUC Incarne Car Ca-op,CitySpeed and WhizzCar,在新加坡發展;

⑥日本大阪的ITS Mobility system,日本神戶的Tourist Electric Vehicle System,日本居民區的Ebina Eco-Park & Ride, Inagi EV-Car Sharing, 日本橫濱的Minato-Miral。

⑦Zipcar,在西班牙、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發展。值得一提的是,Zipcar允許用戶在用車過程中如果發生意外(例如車禍、堵車等)可以推遲預定還車時間。但不管怎麼樣,車輛都必須返回至取車點。

⑧義大利的Car Sharing Initiative(ICS)計劃。本國內的一些城市各自擁有汽車共享系統並能夠實現跨城使用。超過23個義大利城市參與了該項倡議計劃。ICS的所有城市均有一個官網用來展示該城市所有的共享汽車站點位置。但是,每個站點的狀態(例如車輛數或者是空缺位置)均未展示出。有一項活動稱為「IoGuido」,曾針對汽車共享系統推出高價折扣活動,以鼓勵人們跨城出行採用「火車+共享汽車」而非私家車。

—汽車共享系統2.0 —

為了克服汽車共享系統1.0的一些缺點,在移動互聯技術的助力下,新的一代汽車共享系統已發展起來。

特徵:

用戶:①可預約/可不預約,任意一種方式均可獲取車輛的使用權;②僅需完成註冊和身份認證等一些簡單操作即可;③時間靈活,無須在規定時間節點還車;④用戶在A站點取車,可在B站點還車(單向式出行)。

企業:企業必須針對各站點間的車輛進行調度,以平衡站點車輛供需不平衡。調度策略分為三大類:員工調度、用戶調度和混合調度。①員工調度策略:通過企業員工調度一輛車或者一隊車來解決站點間的車輛供需不平衡問題,同時完成車輛保養、維修、加油、充電等任務;②用戶調度策略:通過激勵手段鼓勵用戶參與車輛調度;③混合調度策略:以員工調度策略為主,用戶調度策略為輔,兩者結合進行。

優劣勢:

優點:用戶使用體驗提升:①單向式出行,方便用戶就近尋找站點取還車;②還車時間無需固定,靈活性更強。

缺點:企業新增車輛調度成本,主要分為兩部分:①員工調度成本和②用戶調度成本。

企業實踐:

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21世紀初全球一些示範項目已經展開,如今眾多國家正在發展該模式。其中,一些企業案例如下:

①the Coachella Valley system,設置在加利福尼亞度假區;

②UCR IntelliShare,設置在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③Carlink I,設置在都柏林普萊森頓海灣地區;Carlink II,設置在加州帕洛阿爾托;

④Honda ICVS,建立在新加坡。但是最近由於高額員工成本倒閉了;

⑤Autolib,在巴黎、法蘭西島,以及里昂。

⑥EVCARD,在中國上海。

— 汽車共享系統3.0 —

伴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成熟和新型商業模式的變革,共享汽車不僅僅局限於「待」在站點內,他們也可以在道路上「守候」。汽車共享系統再次升級。

特徵:

用戶:①用戶不但可以在站點取還車,也可以在運營區域範圍內的任意一個道路停車位上取還車;②用戶通過電腦或者手機應用將能夠獲得車輛位置的實時信息,預定他們偏好的車輛並且親自到達車輛的位置;③其他使用模式與汽車共享系統2.0的使用特徵相似。

企業:①共享汽車不僅可以停靠在站點內,也可以停靠在運營區域內的道路停車位內;②站點主要是用來進行車輛保養維護如加油、清洗、充電等;③企業仍需調度車輛以實現整個運營區域內車輛配置的合理與高效。

優劣勢:

優點:用戶使用體驗進一步提升:①取還車更方便,尤其是還車位置,就近還車即可;②通過手機應用定位車輛位置、挑選車輛等服務更方便快捷。

缺點:企業的運營管理難度加大:①在運營區域內根據用戶需求實現車輛的有效分布難度太大;②整體車隊需要保持很高的數量來滿足用戶需求,但每輛汽車的使用率會很低。

企業實踐:

如今汽車共享系統3.0的主要三家企業實踐案例包括Car2Go,DriveNow和Greenwheels:

①Greenwheels遍布荷蘭各地;

②DriveNow如今已經分布在德國,美國聖弗蘭西斯科等;

③Car2Go剛開始在德國烏爾姆展開運營,如今已分布至德國其他城市,荷蘭,英國,美國、加拿大、中國等。值得一提的是,作為Car2Go的用戶,甚至可將車輛開出國外(歐洲)。但是,這些車最終還是必須歸還至運營區域內。

— 汽車共享系統4.0 —

截至目前,汽車共享系統1.0,2.0,3.0均已在出行市場上擁有多家企業在親自實踐,而伴隨著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的四大趨勢,展望未來的共享出行,汽車共享系統將繼續升級更新,「電動無人共享汽車」將成為汽車共享系統4.0的出行服務載體。

特徵:

用戶:①用戶發布出行需求,後台調度系統根據用戶位置自動就近分配車輛,一段時間後車輛自主行駛至用戶指定候車處接用戶上車;②將用戶送至目的地,用戶下車後,車輛自主前往下一位用戶接單或者由於電量不夠而前往站點處補電。

企業:①企業將電動無人共享汽車分布在運營區域內的站點和道路停車位內;②企業的後台電動無人共享汽車調度系統實時快速反應,根據用戶需求實時展開敏捷調度;③站點除了用來調度車輛滿足用戶需求之外,還為車輛提供保養維護如清洗、充電等。

優劣勢:

優點:①用戶使用體驗實現出行無縫銜接,極大提高方便快捷性;②企業通過車輛自適應調度可節省員工調度和用戶調度所產生的大量調度成本。

缺點:①企業需大批量購置高價格的電動無人共享汽車,前期投入成本增大;②企業前期須投入大量研發成本開發電動無人共享汽車調度系統。

企業實踐:

當前暫時沒有嚴格符合以上特徵的企業出現,主要原因在於無人駕駛的實現為時尚早。不過谷歌旗下的Waymo自動駕駛公司近日剛推出全球首個商業無人計程車服務Waymo One進行封閉區域實驗,算是未來實現汽車共享系統4.0所邁出的第一步。


結語:共享汽車的前三部曲正在上演,第四部曲敬請期待。對於汽車共享系統4.0,筆者抱有一絲期待和一點判斷。

①期待:希望Waymo One的試驗能夠不斷突破並最終成功實現大規模商業化;

②判斷:汽車共享系統4.0的車輛實時調度系統將成為未來汽車共享出行服務的核心技術支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