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農村新實驗” 科技 第1張

去年以來,拼多多被戲稱為“五環外”平臺,盡管從用戶分佈上看,一二線城市用戶增長迅猛的拼多多並非“五環外”,但是從戰略投資上看,拼多多卻一直着眼於“五環外”的農產區。

遠離鬧市,它正以情懷和技術發起一場即將影響中國農業“中心地帶”的“邊緣創新”。紮根農村越深,拼多多就離五環內越來越遠。

事實上,自2017年“鄉村振興”上升至國家戰略,農村電商便成為各大電商的標配,鋪設農產品銷售通道,與地方政府結成扶貧對子……在這批企業中,拼多多或許是做的最深,最用力的那一個。

從2015年賣水果的拼好貨(拼多多前身)上線;到投入人力、資金搭建兩網:線上農貨中央處理系統,線下農產區基礎設施;再到一年賣出農產品和農副產品653億元。難怪拼多多說,“農產品上行是公司基因”。

基因是最頑強的。4月22日,拼多多又為農產品上行帶來了“多多農園”。

拼多多的“農村新實驗” 科技 第2張

田間地頭的產業化

多多農園是啥?

官方的表述是,探索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機制性銜接的創新模式,有助於消費端“最後一公里”和原產地“最初一公里”直連,探索農業產業新模式,讓農戶成為全產業鏈的利益主體。

用具體的案例可能更容易理解。

雲南保山是我國重要的咖啡種植區,當然,跟大家想的一樣,氣候好、東西好,但價格低、農民生活困難,有很多貧困戶。拼多多與當地政府合作,在這裏建立了全國第一座多多農園。

拼多多的“農村新實驗” 科技 第3張

拼多多的做法是:

1、邀請雲南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農科專家,試驗最適合該緯度和海拔的高品質咖啡,品種改良。

2、培訓當地農民種植技術和精品咖啡製作技術,變成新農人和商業主體,改造“最初一公里”。

3、在當地新建咖啡工廠,可在未來3年內幫村民提供咖啡豆精製化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4、在740畝咖啡種植基地,套種芒果苗、澳洲堅果等經濟作物,提升每畝土地的經濟收益。

5、通過“農貨中央處理系統”,打通“最後一公里”。

而且第一期項目就覆蓋了兩個村的79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委員、著名扶貧專家李小雲稱作是,針對貧困人口的瞄準措施,真正有助於窮人脫貧。

多多農園在田間地頭實現了產業化。

種植環節有科學技術支撐,加工環節有現代工廠,銷售環節有拼多多電商平臺支撐。農民尤其貧困人口就地入職,變成咖啡產業鏈條的新型農民、新型工人。

拼多多的“農村新實驗” 科技 第4張

多多農園解決了農業產業化、鄉鎮振興的兩個核心問題,一是農產品“最初一公里”,品種改良和種植技術的提升,加上本地工廠的建立,解決了農產品的標準化問題,實現了非標農產品的大規模產業化供給。

二是產業、人和錢都留在農村的問題。

多多農園高效銜接了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實現了咖啡產業鏈的利益再分配。根據金融數據研究服務平臺JingData的測算,咖啡種植、深加工、流通環節利益分配分別佔比1%,6%和93%。

在保山,引入了生產企業落戶,當地村民既學會了深加工技術,還能通過拼多多降低流通成本,在產業鏈中獲得了新的利益分配。有了產業,就能賺到錢,能賺到錢就能留住人,有了人,農村才能真正振興。

拼多多的“農村新實驗” 科技 第5張

持續的邊緣創新

《失控》作者、連線雜志創始人凱文·凱利認為,顛覆性的技術通常都是從邊緣、從外面引申而來的。在互聯網行業,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顛覆式的創新往往來自於邊緣地帶。

以人貨場的零售核心要素來看,拼多多就是一個靠邊緣創新崛起的典型案例。

人的方面,它起初瞄準主流電商平臺、大型零售企業覆蓋不到的“五環外”人羣,隨後在包括一二線城市在內的全國範圍內實現了強滲透。

貨方面,拼多多起步於非大品牌規模化生產的3C等電商主流產品,而是量小、分散、物流復雜的水果等農產品,最終實現了全品類的覆蓋。

場也不是主流的線上線下流量入口,而是依靠當年還沒那麼火的微信社交生態,以此撕開突破口實現快速裂變,並且迅速在自有端口內實現了2.73億的月活用戶。

在電商或者零售行業,拼多多不像阿里在支付環節,或者京東在物流環節的創新突破,而是從零售的邊緣人羣、邊緣產品、邊緣環節突破,成為電商一極,並為行業帶來拼購、社交電商、貨找人的信息流商品展示等諸多顛覆式創新。

商業模式的一連串邊緣創新,也延續到農村市場。以往談農業產業化、農村現代化,大家往往關注規模化、品牌化,比如各地熱衷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他們多採取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的形式。

在李小雲教授看來,不可否認這種方式確實將農民帶入了市場,但某種程度上也是剝奪農民的,農民獲得的利益往往不夠。而農村、農業的發展最終還是要靠農民,農民是打開農村、農業發展大門的金鑰匙。

對於過度關注龍頭企業、關注集採大平臺的農業產業鏈來說,負責種植、生產的農民話語權低,反而一直處於產業邊緣地帶。

“多多農園”延續拼多多的邊緣創新傳統,從農民入手,解決農民賺錢的問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最終帶動農業產業中心地帶,即產銷模式、利益分配等核心環節的變革。

多多農園落地效果好壞,農民是關鍵因素。拼多多計劃在今年在保山舉辦多場公開課,引導檔卡貧困戶通過合規方式,保障自己的主體利益。

拼多多還將聯合地方政府,打造以新農人為創業帶頭人,工廠、代運營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務,政府監督、平臺扶持的“新農商”發展模式,保障農民的核心利益。

拼多多制定了“做給農戶看”到“帶着農戶幹”再到“農戶自己幹”的三步走目標。

按規劃,未來3年,僅在雲南,拼多多就計劃培養1000至1500名符合“新農商”模式的新農人。他們不僅將帶領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還能實現當地農業產業化,為中國農業產銷新模式做出貢獻。

李小雲教授對此的評價是,通過新農商、新農人,拼多多真正把技能、產業、價值留在農村,只有這些要素留在農村,才能留住人才,而不是講空話。這是關系鄉村振興、鄉村發展的重要問題。

拼多多的“農村新實驗” 科技 第6張

社會價值驅動纔有長遠未來

在農村掀起的這場邊緣創新,不僅讓農民、消費者受益,拼多多自己也是受益者。

一是開闢了藍海市場,邊緣地帶往往是藍海市場。如今拼多多已成為農產品電商銷售的龍頭,形成了與其他電商平臺相比顯著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二是把握了潛力巨大的消費人羣。根據規劃,拼多多5年內將打造1000家多多農園,加上龐大的新農人、農產區建設,拼多多在農村的根會越來越深,能幫助它收穫一輪鄉鎮居民消費升級的紅利。

尼爾森的報告顯示,2018年Q3全國消費趨勢指數環比有所下降,但農村地區消費趨勢指數卻呈現小幅攀升的態勢。

年初,多部門聯合發布促銷費24條新舉措,專門提到要着力挖掘農村網購和旅遊消費潛力,促進鄉鎮消費升級。

除了潛在的經濟利益,拼多多將收穫更大的社會價值。

作為扶貧專家,李小雲教授說,“很多人會問,扶貧工作、鄉村振興,和我有什麼關系嗎?”他認為,這是社會結構的調整,如果不調整,貧富差異日益增大,最終會損害發展、損害增長、損害整個國家發展的質量,這是一個大的事情。

拼多多的“農村新實驗” 科技 第7張

從這個維度看,拼多多做的就是關系社會結構調整的大事。

去年年底,百度發布社會價值報告;上週,快手宣佈成立社會價值中心,互聯網企業都在發掘自身增長對經濟、文化、社會的價值。

秦朔說,僅有商業思維已不夠,“社會價值驅動的企業”纔有未來,纔有遠大前程。

李小雲教授說,多多農園是能在拼多多的電商業務裏、企業行為裏,誕生出、孕育出社會價值的一個戰略,這實際上是一個具有很前瞻性和社會影響力的投資。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未來1000家多多農園執行到位。那麼,農業邊緣創新帶來的農業產業化、鄉村振興等巨大社會價值,將在未來為拼多多帶來更多“福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