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員遼闊的亞洲大陸,地跨寒、溫、熱3個溫度帶,複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孕育出了豐富的物種,其中包括僅分佈於亞洲東南部地區的雲豹。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腳下,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中,都有著它們的身影。

作為國家一級瀕危保護動物,雲豹的生存現狀令人堪憂:大面積的森林砍伐,與日俱增的捕殺數量,都在威脅著它們的生命。

目前,全球僅有不到1萬隻雲豹,並且數量還在不斷地減少。雖然這一數字相比於全球不足3200隻的老虎已是三倍有餘,但也正因如此,雲豹成為了走私者眼中老虎的替代品。獨特的皮毛被殘忍地剝下來製成人類身上可有可無的華麗服飾,骨頭、腳掌等身體各部位被用於醫療、驅邪等毫無科學依據的方面。即使國際貿易公約中嚴令禁止人們交易野生雲豹,但大量的購買者依舊趨之若鶩,所帶來的高額利潤便阻擋不住無情的走私者。

雲豹分佈圖

就在人類的魔掌一次次伸向雲豹的同時,泰國學者們利用無線電項圈研究著雲豹的棲息範圍;而臺美生態學者合組研究團隊更是花費13年的時間,在中國臺灣地區設置了1500多臺自動照相機、200多個氣味陷阱,卻始終無法尋覓到雲豹的身影。在這期間,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的史坎龍教授在大武溪突發心臟病去世,研究人員顏敏如遭遇暴雨而下落不明,磨難與挫折都未能擊碎大家的信念,可年復一年毫無結果的等待足以令人崩潰。

直至2013年,科學家們將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整理後,投稿到英國國際保育期刊《Oryx》。他們強忍住心中的悲傷,萬般無奈地寫下「臺灣已經沒有雲豹,就算有也是零星個體,遲早會滅絕」。如今,臺北市立動物園裡的兩隻雲豹來自東南亞地區,而我們想要一睹臺灣雲豹昔日的風采,也只能去國立臺灣博物館裡瞧瞧標本了。

2015年年初的某個下午,一張完整的雲豹皮毛被扔在了臺灣花蓮林務局瑞穗生態館內,經調查,這是一位女士在垃圾回收站內拾獲的。這一事件很快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註:這是否就是臺灣雲豹的皮毛?臺灣雲豹真的還存在嗎?但遺憾的是,皮毛在鞣製過程中被化學藥劑浸泡過,導致DNA被破壞而難以完成萃取,研究學者們無法判斷這隻雲豹的原產地。

不過,人們有一點可以確定:至今仍有許多雲豹被不法分子圈養起來繁殖後代,甚至將捕捉到的野生雲豹偽裝成豢養雲豹進行合法交易。總所周知,雲豹是一種敏感又脆弱的貓科動物,在不安的環境中會撕扯皮毛、啃咬尾巴,而焦躁的雄性雲豹還有可能出現殺死異性這種侵略性行為。

人工繁育就像一把雙刃劍,既為走私者牟取暴利提供了便利的途徑,又能挽救岌岌可危的雲豹。然而,這把雙刃劍對於人類而言並不好拿。雲豹是貓科動物中最癡情的物種,忠貞不渝的愛情觀使得它們常常對配偶之外的異性嗤之以鼻,甚至爪牙相向。

雲豹剛出生時的斑紋都是深色的,其後中間的顏色漸漸淡去。

但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3月6日,世界上第一隻人工授精的雲豹在美國納什維爾動物園出生了。這是首隻利用冷凍精子人工授精而誕下的雲豹,標誌著這一瀕危物種有了更高的存活機率。

深情守望家園的雲豹

不論未來的小雲豹們是如何誕生的,它們最終的歸宿永遠是大自然。只要大家都來關注並保護它們,這些雲朵紋身的叢林高手們,一定會在大自然的叢林間自由自在的嬉戲。


雲豹越來越少的幾個原因:1、人類的皮毛貿易,帶來了大量的獵殺,雲豹美麗的花紋,使很多人喜歡這種皮毛;2、人類的活動,森林的大量砍伐,使雲豹的棲息地範圍在縮小;3、人類的居住地也在向雲豹的棲息地滲透,衝突難免;4、人類的過度狩獵,使雲豹的食物減少;5、雲豹骨頭入中藥,也使雲豹的命運多舛;6、天敵對雲豹的殺戮。其實,雲豹最大的天敵就是人類,要保證其種羣的壯大,人類責無旁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