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天地間的神器——我們常常追憶太空梭,或者憧憬未來的BFR。

儘管BFR現已更名為Spaceship,但我們還是習慣性稱呼SpaceX的重磅神物。

拿這兩代太空穿梭機做比較,可以有很多種維度。我這裡不做技術派的活兒,只想從另一個維度衡量兩者:BFR能否重蹈覆轍,重走太空梭的老路?

資深宇航播客Primal Space為我們製作一部精良之作,不妨一看▼(最近視頻無法上傳至知乎,請點擊微信訂閱號)

BFR能否遠離太空梭的宿命??

mp.weixin.qq.com

看過之後,你作何感受?

至少對於我來說,有三點感觸很深。

首先,BFR不可能重蹈太空梭的宿命。因為SpaceX不是NASA,也不可能變成NASA。

BFR是私營企業+市場經濟的產物,是充分體現馬斯克個人意志的產物。

太空梭是官方採購+利益平衡的產物,是全權體現美國政治意圖的產物。

導致太空梭最終謝幕的背景與條件,SpaceX一個都沒有。

其次,SpaceX核心競爭力主要贏在成本控制,其次才是技術創新。

對於馬斯克創立的這家太空公司來說,成本是核心的核心。降低成本的關鍵,就是挑戰一切傳統老舊的做法。而龐大的供應鏈,本身就是一種官僚體制。

SpaceX可以挑戰甚至戰勝這種官僚體制,而NASA本身就是官僚體制,無法揪住自己頭髮抽離其中。

再有,BFR背後的SpaceX理論上輸得起,甚至可以屢敗屢戰。

相反NASA輸不起,換句話說NASA高層根本輸不起。因為決定NASA決策的因素太多太複雜。

馬斯克的口頭禪:「如果失敗得不夠多,說明你還不夠創新。」似乎更能解釋一個關鍵問題——為啥SpaceX一家公司干出來的創新創舉,各個國家隊卻只能望其項背,步其後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