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风口已至,

  万物互联大幕拉起。

  工业互联网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

  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

  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2019年第9期通信世界杂志就聚焦了这一领域,

  工业互联网何以“深耕”?

  我们先睹为快!

  工业互联网从概念倡导步入落地深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而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和关键支撑,为其提供具体实现方式和推进抓手。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而业内也早已纷纷助力其发展。

  未来,工信部将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规模化部署,重点培育工业APP、重点推进工业企业上云、重点进行平台试验测试。企业不断加码,构建共创共赢的工业新生态体系,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为制造业解决数字化转型升级难题提供新思路。工业互联网将迎来重要爆发期。

  (文\通信世界记者 孟月)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推动制造业发展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继消费互联网后全球新一轮重大历史机遇,有力支撑制造业乃至实体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互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驱动力。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正通过强化战略引领、加大前沿技术投入、深化国际产业合作等方式,着力突破工业互联网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瓶颈。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基础并不牢固,尤其是在核心技术能力和生态掌控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和新业态、新模式探索也才刚刚起步,只是“星星之火”,远未形成燎原之势,建立并巩固核心竞争力的任务非常艰巨。

  (文/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徐晓兰)

  3GPP 5G系统架构支持工业互联网标准进展

  随着5G第一版本标准冻结,全球各国都将5G商用部署提上议程,5G愿景中所描绘的未来美好的信息化生活正在从梦想走向现实。和以往移动通信系统换代聚焦提升个体消费者信息服务能力不同,5G系统设计转向对全社会生产和生活以及各行业互联需求的全面广度覆盖,构建万物互联的信息基础设施。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是工业智能化发展必需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互联是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的基础,引领工业制造领域的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工业互联网涉及的网络互联设备差异大,网络连接技术可选范围广。现有的各种网络连接技术主要针对工业领域的特定场景进行设计,虽然可以满足局部特定性能要求,但是由于存在跨域数据转发与无缝互操作难,以及多连接统一控制调度弱等方面的局限性,无法全面满足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求。

  5G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将持续发展,R16版本标准化工作已经启动,R16将重点提升对垂直行业应用的功能和组网支持,未来将激发工业互联网的部署动力,全面提升工业互联网的泛在连接和转发性能,构建工业场景下局域和广域一致性组网和运营的通信基础设施。

  (文/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朱浩)

  道法自然下的“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发展之道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推出的各种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不少于150个,而数量只能体现出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热度,具体能落地的平台却少之又少,根本谈不上支撑智能制造转型,更谈不上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很多平台的功能仅可支持部分设备的互联和数据采集,离真正的平台集成与功能开发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目前,我国的产业大而不强,尤其是许多落后产业进入衰退期。笔者认为,真正工业互联网的代表,一是智能化,二是网络化,三是平台化,四是生态化,这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四化”。而我国工业阶段差异、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很大,同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条件基本不具备,难度极大,尤其人才和资金的缺少是推进工业互联网过程中的两大瓶颈。另外,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的技术和应用极其广泛,并不是一家或几家企业就可以完成,需要发挥行业和企业的协同效应,以融合和协同一体化的形式共同搭建生态性工业互联网平台,这就要求首先要构建一个工业互联网的生态规则,而且此规则需要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认同和遵守,这本身就需要磨合和积累。

  (文/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 王春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