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的評論區幾乎就沒有乾淨過,一言不和就開始杠。現實中也難以清凈,比如路怒症,還有很多表現讓人懷疑這些成年人是否真的成年了。


其實以前人也有戾氣,但是表現戾氣的成本太高,所以大部分人無論內心如何,表現的還是與人為善的,沒有現在這樣的言語暴力普遍。

有很多人現實中唯唯諾諾,內心深處軟弱無能,對於比自己權利大的人卑躬屈膝,對於自己的生活無法把控,但是他們的內心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卻又羞於承認,這種對立的情緒扭曲了他們的三觀,以至於一旦遇到不順他們心意的人或者事,他們就開始以極端的方式對待。

網路的出現給很多人以發泄的渠道,現在的網路暴力層出不窮,就是因為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認為自己受到了委屈,所以一旦找到機會就報復到其他人身上。這是一種很極端的報復心理,這些人缺少對自己生活的反思。

現代社會的法律保障了一個人的安全,很大程度上讓杠精有了生存的空間,要不然按照以前的老話來說,那叫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打死的都是犟嘴的。

這種戾氣應該想辦法消弭吧,加強對這部分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文中的他們包括我。


謝邀,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社會等級制度的缺失,你是大官大藝術家公眾人物,無所謂我照罵。

第二,現在人都安逸,吃飽了沒事幹,總想找個地方發泄,真上街打架不敢,就在網上罵一罵。

第三,現在人基本都受過完整的教育,讀過一些書,就自認為自己認識的是真理,別人都是胡說八道。

第四,社會生存壓力大,貧富差距大,人民心中不滿,可以理解。


沒有信仰,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


您好,謝邀。

不順我意生嗔恨!

固執己見的人古今都有,只是以前人的活動範圍小,因此遇到的概率低。

現在是網路時代,人的生活空間突然從村落驟變為全球。所有的好和所有的壞,全部展現在我們面前。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若能學孔夫子這樣看待世界,這個世界就還我們一片祥和。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不是現代人,是這個社會,每天微博網上到處是暴力,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下,肯定是會收到影響的


個人還好吧、看問題比較開、也許是年紀大了覺得佛系很好。部分年輕人可能很多是獨子、有些人也自私得狠、看不慣的事情也狠多、之前看過一個小段子大概是這樣:現在小學生一言不合就不服來干、而我們那個時候則是反彈反彈反彈。。


本質上還是多元化的價值觀缺失,也就是說我們大多數人的價值觀是比較「唯一」的,保守的,及排它的。聽不得異見和無法接受「不同」,各人「死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容不得別人踏進半步。

近代的社會化進程是在否定再否定中前進,我們摸著石頭過河,趨利避害,找出來一條唯一的適合中國國情的路。終於我們在很短的時間裡,讓經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老百姓因為窮得太久,物質生活追求成了唯一,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回頭看看,土改時,我們否定了地主,將公有制變成了唯一。文革時,我們否定資本主義,我們否定儒釋道,我們打倒孔家店,將共產主義變成了唯一,改革時我們又否定了文革,將經濟工作放在了唯一。

這種唯一性的社會化進程,造就了我們唯一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我們要闡述一種觀念,和一種價值。不是去靠證明得來。而是靠去打壓另外一種價值而成立的,非此即彼的模式思維。

我們完全記不起那些曾經被否定的,我們老祖宗講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等等這些多元化的價值體系。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社會的戾氣是來源於觀念的不同,而自己又非常執著於這個不同,卻又無法在短時間內找到共鳴和發泄口,於是戾氣越來越重。


不是戾氣重,是不懂得尊重他人,互相體諒。


謝瑤

很簡單,我們只需要追根溯源即可

外國人為什麼沒有呢?其實外國人也有,只不過外國人信教,禮拜天去教堂做禮拜,懺悔啊,發泄啊什麼的就可以了。

古代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呢?其實古代中國人也有。只不過古代中國人普遍有性本善信仰,所以大家都很平和,路不拾遺啊,夜不閉戶啊什麼的。你如果去過日本就很好理解這種氛圍了!試想,在這麼好的環境下,怎麼可能有戾氣呢?伸手不打笑臉人啊!

當代人為什麼戾氣重呢?很簡單,當代人沒有信仰了。普通人遇事也不知道發泄手段,所以就有無名火氣!當然會爆發了!

其實不是說有火氣不讓發,偶爾的發泄發泄也是可以的。但是張口閉口就罵人,還有的人"你跟我撕逼我就跟你撕逼,你要講道理那對不起拉黑"。這種人,攪屎棍,生怕天下不亂的人存在,才是真正的老鼠屎!


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就是一小撮人過的神仙般的日子(資本家),各位勞苦大眾活得跟狗一樣。人生已經如此艱難,你還要求別人見誰都笑呵呵?可能嗎?


應邀

佛法認為,現代人戾氣很重,是往昔今世眾生造作的惡業積聚的共業所感!


因為現在的人太喜歡裝逼了。有錢吃大餐、有錢去旅遊就狂拍照發朋友圈,別人看到就會產生怨念,對金錢更加著魔,當他有條件後又發朋友圈,惡性循環。

萬惡來源於對比,有對比,才產生戾氣。那些不滿社會的人,哪個不是因為別人比自己過得好而感到社會不公?

其次就是教育方面跟不上,沒有正確人生觀,簡而言之根本沒有做人方向,活著苟且生活但是又怕死,就產生戾氣咯。


年輕人的戾氣是由於人的生理因素在這一階段的成長自然反應(年輕氣盛)+外部環境工業化的跳

躍性發展引起的生態不和諧+自身閱歷和經驗的局限性(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造成的。

網路上簡單粗暴點說就是「中二」,「中二」只是脫離單純懵懂的開始。

而很多中年人只是通過手段把這種戾氣進行壓抑,並不是真正的成熟。

心理學上把人的成長階段分為:「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情結」,

武志紅那貨就說中國人大多數只停留在「口欲期」,雖然我不喜歡那貨

但他很多瞎扯還是有點道理的,我是嫌棄他不夠嚴謹


跟社會發展階段有關吧。高速發展的無序、混亂,舊的道德規範無法維持,一些不公平的規則,競爭中人們普遍的被剝奪感,加上網路時代這個放大器……正好趕到了一起。

恐怕我們這兩三代人(50後到00後)都不得不活在這種急赤白臉的社會氛圍里。希望再下一代運氣會好些。


現代社會隨著物質的豐富行為多樣而法律卻沒有跟上。互聯網讓更多人有發言的機會,而且網上發言的規範也不容易嚴格。競爭壓力心身焦慮。

以上三項迭加,戾氣更顯得重些。


一個地方的風氣好不好,直接影響了當地百姓的道德素質,在以前信息閉塞,所以優良傳統能夠得到很好的傳承,而現在網路這麼發達,每個人接觸的信息量都是原來的很多倍,其中就難免會有巨量的垃圾信息,在座的各位應該很清楚噴子、水軍、無良媒體的危害有多大,而人的思維恰好容易受到信息的影響,結果就出現了題主所提的問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