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一下「滅吳七術」,我們就知道吳國是怎樣滅亡的了。越國只用了四術,就把吳國滅了。

一、滅吳七術:

越王勾踐時刻沒忘飼馬嘗糞之恥,向謀臣文種求教滅吳之計。文種說:「臣有滅吳七術。

第一:大興土木,耗費其財力;

第二:多送美女,迷惑其心智;

第三:購米買面,減少其積糧;

第四:實施反間,除掉其忠臣;

第五:拍馬奉承,擾亂其決策;

第六:進貢錢財,麻痹其鬥志;

第七:積財練兵。壯大我軍威」

勾踐問:「怎樣能置夫差於死地?」

文種說:「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泉之魚,死於芳餌。大王報仇,必先投其所好,然後才能置之於死地。」

二、滅吳七術之一:

勾踐大喜道:「這七種方法,先用哪一個?」

文種說:「夫差正在擴建姑蘇臺,大王可深山伐木,獻給夫差,促其大興土木。」

伍子胥看到勾踐送來的木料,甚為擔憂,對夫差說:「從前,夏桀建靈臺,商紂建鹿臺,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以致滅亡。大王不可接受勾踐的木料。」

夫差怎肯丟掉到口肥肉,不顧勸阻,把木料全部用於擴建姑蘇臺上。經過五年晝夜施工,姑蘇臺終於建成,無比壯觀。高百丈,登臺一眼可看出二百里,但是,累死百姓不計其數。

三、破吳七術之二:

勾踐聽說姑蘇臺已建成,高興地說:「可以用美人計了!」於是用半年時間的精挑細選,選出絕色美女西施,經三年才藝訓練,送給夫差。

夫差見西施美若天仙,心神俱醉,當時就意亂情迷,不能自己。

伍子胥進奏道:「商紂因妲己而亡,幽王因褒姒而死。美色實是亡國之物,大王不可接受。」

夫差色心滿滿,只嫌伍子胥囉嗦乏味。常常拒絕伍子胥的求見。終日和西施在姑蘇臺上聽歌賞舞,過著風花雪月的日子,不理朝政。

四、滅吳七術之三

文種聽說夫差寵幸西施,荒廢國政,向勾踐繼續獻計說:「大王可謊稱糧食欠收,向吳國借糧。」

伍子胥勸阻道:「越國並非鬧饑荒,分別是有意弄空我吳國糧倉,不可借糧!」

伯嚭進奏道:「伍相國說的太過分了,救助鄰國饑荒,是應有之舉。」

夫差便借一萬石糧食給越國,要求按期奉還。

第二年,文種將顆粒飽滿的果實煮熟後還給吳國。吳國百姓不知情,播下稻穀,卻不見生根發芽,饑荒遍野。

五、滅吳七術之四:

這天,勾踐親自到吳國拜見夫差敘舊。夫差高興極了,大擺酒宴,款待勾踐。宴席上,夫差讚賞勾踐忠心耿耿,羣臣齊聲附和,唯有伍子胥憤然站起,仰天長嘆:「吳國將亡,宗廟將毀!」

夫差大怒道:「你多次口出喪言,要不是看在你是先王老臣的份上,我早殺了你,你給我退下,永遠別來見我!」

伍子胥也怒道:「忠臣不在,昏君也不能苟延多久,我這就與大王永別,不會再見了!」說罷,離席而去。

夫差餘怒未消,伯嚭又奏道:「伍子胥早就把兒子託付給齊國大臣鮑息,看來,他早有反叛之意。」

夫差聽了,氣的咬牙切齒。

當晚,夫差命人將寶劍「屬鏤」送給伍子胥。讓他自刎而死。

伍子胥長嘆道:「我今日死,明日越兵來犯,夫差就要身死國亡了!」轉身又對家人說:「我死後,把我的眼睛挖出,懸掛於都城東門,我要親眼看著越兵攻入吳國。」說罷自刎而死。

六、創造攻伐時機:

越王又多次慫恿夫差北上中原爭霸,以削弱吳國的軍事實力。夫差聽信勾踐讒言,親率大軍北伐齊國。

勾踐趁越國國內空虛,抓緊時機,大舉攻伐吳國。

七、軍威大振

越國百姓送軍到城外,留著眼淚對子弟說:「此行若不能滅吳,就別回來見我們!」

勾踐非常感動,當即下令:父子都在軍中的,父不出徵;兄弟都在軍中的,兄不出徵;有父母無兄弟的,回去敬養父母;有疾病的可以回去,由國家負責治病。

越軍歡聲如雷,士氣大振,勢如破竹,很快攻陷吳國都城,殺死太子友、焚毀姑蘇臺。勾踐慌忙返回救援,但已無力迴天。

八、夫差之死

勾踐手握「步光」寶劍,逼近夫差營前,派人傳話給夫差:「世上無萬歲之君,終歸一死,吳王何必非等越王親自動手呢?」

夫差長嘆數聲,哭道:「我有何臉面去見伍子胥啊!」轉身對隨從說:「我死後,用三幅羅帕遮蓋住我的臉。」說罷,自刎而死。

至此,吳越之間恩怨徹底結束。越國滅掉吳國。一躍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專心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問答,想了解更多麻辣歷史,請果斷點擊關注。


吳國的滅亡總結起來就是:夫差外立強敵,內養惡虎。夫差帶領吳軍北上徵討齊國稱霸,國內空虛之時越國給予雷霆般的偷襲,最終吳軍戰敗,吳國被越國所滅。

越王勾踐被夫差打敗後,忍辱負重求和,對吳王夫差極其恭敬。勾踐不僅獻給夫差兩位絕世美女西施和鄭旦,還給吳國稱臣納貢。最終夫差放了勾踐,也放棄了滅越的計劃。

越王勾踐回國後臥薪嘗膽,振濟孤寡,激勵軍士,鼓勵生育,發展經濟與軍備,用二十年時間把越國變成一個國富兵強的國家。越王又多方慫恿夫差北上中原爭霸,以削弱吳國的軍事實力。越王還對吳王極盡恭敬,以鬆懈夫差對越國的防備。

最後勾踐趁夫差率吳國精銳軍隊北伐齊國之時,吳國國內空虛,越軍一鼓作氣攻破吳國都城姑蘇城,殺吳國太子,虜吳國財富子女。越軍又在夫差回軍必經之路設伏,以逸待勞一役全殲吳軍主力。最後夫差自殺身亡,吳國正式滅亡!因此吳國滅亡的主要原因是養虎為患,著了越王勾踐的道兒!


這個問題趣撩歷史來回答一下。說起吳王夫差的吳國滅亡,與大家知道的一個流傳很廣的成語有關,那就是臥薪嘗膽。吳國和吳王夫差,就是被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領導的越國滅亡的。還有蒲松齡的著名的對聯也有表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下面我給大家詳細說一說吳國是如何被越國滅亡的。

對於吳國的滅亡,《左傳》和《史記》中均有記載。只不過《左傳》中的記載很簡略,就用了一小段話來闡述,《哀公·哀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丁卯,越滅吳。請使吳王居甬東,辭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縊。越人以歸。」魯哀公二十二年冬天,越國滅亡了吳國。吳王不堪被流放,自縊而亡。

而《史記》中記載的非常詳盡,在《史記》《三十世家·吳太伯世家》中寫道,「二十年,越王句踐復伐吳。二十一年,遂圍吳。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敗吳。越王句踐欲遷吳王夫差於甬東,予百家居之。吳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剄死。越王滅吳,誅太宰嚭,以為不忠,而歸。」

這裡的紀年是以吳王夫差即位那年為元年,在夫差二十年時,越王勾踐領兵伐吳,二十一年,越國軍隊包圍了吳國。到了二十三年冬天,越國將吳國打敗。越王勾踐想把夫差流放到甬東,吳王說:「我老了,不能寄人籬下了。我後悔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建議,導致我身陷於此。」然後就自刎而亡。至此越王滅了吳國。

《史記》和《左傳》中對於吳國滅亡的闡述是一致的,就是越國滅亡了吳國。但是對於吳王夫差的死,表述略有不同。《左傳》中說的是「乃縊」,字面上的意思是自縊身亡(上吊而死)。而《史記》中表述為「遂自剄死」,是自刎而亡(拿劍抹了脖子)。我認為《左傳》中的表述相對準確,因為中國自古至今以孝為本,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如果有條件的話,自縊而死不會毀傷髮膚,用刀劍的話,違背孝道。所以我認為,吳國被越國所滅,是毋庸置疑的。吳王夫差的死,我的觀點傾向於《左傳》中的表述,死於自縊。

如果您喜歡趣撩歷史的回答,請您關注我。我會把更多精彩的內容奉獻給大家!


我們先給出一個結論,吳國是被越國給滅了。眾所周知,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留下一命之後,臥薪嘗膽,後來把吳國給滅了。那麼越王是怎麼把吳國給滅了呢?

越國滅吳國的流程:

春秋時期 ,越王勾踐快要亡國的時候,採用文種之謀 賄賂伯噽 最終保全越國 。留了一命。

黃池會盟泡湯:

公園前482年,吳王夫差在大勝齊國之後,依然樂呵呵,參與北上的黃池會盟。想要爭奪霸主地位。

越王勾踐此時開始伐吳,俘獲了吳國的太子。這個時候就有人給吳王夫差稟報被越國打敗了,但是這個時候吳王夫差不能說呀,這會盟緊要關頭,哪裡還敢爭奪霸主地位。並且為了保守祕密,封鎖戰敗消息,怒斬七人於帳下。繼續爭奪他的霸主。這個時候與之爭奪霸主的乃是晉國。吳王說:「在周室宗族中我的祖先排行最大。」晉定公說:「在姬姓諸國中只有我晉國當過霸主。」晉國大夫趙鞅發怒,要攻吳王,這下不得了,剛被別人打敗,現在若是在被他國攻伐,不得了。這樣爭奪霸主地位泡湯了。

國內空虛,無人掌管,越國攻伐,國人另有異心:

我們都知道,吳王夫差再會盟,太子被越國俘獲,這個時候國內空虛,人心必定不穩,而且士兵都疲弊了。吳王夫差見這情勢,這個時候有人與越國通好之意。越王勾踐也是恐於一戰不能定成敗,也就同意暫時罷兵。

越國的不斷攻伐,決定性戰役:笠澤之戰

公元前478年,越國伐吳國,在笠澤,也就是如今江蘇吳江,這一次戰役消滅了吳軍的大量的有生力量。吳軍「三戰三北」,屍橫遍野,一敗塗地,吳王夫差僅僅帶著少量的殘兵逃入姑蘇城(今江蘇省蘇州市)中,蝸居不出。越軍在笠澤之戰中大獲全勝。

越國再次攻伐,吳國滅國:

公元前473年,越國軍隊到了姑蘇城,包圍了姑蘇城好幾年,這個時候,姑蘇城已經山窮水盡,支撐不下去了,城被破了,吳王夫差最後逃往姑蘇山自盡了。吳國徹底滅亡了。

我們現在可以知道了整個流程,他是怎麼滅亡的。觀看前後:

  1. 當時吳王夫差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建議,而是給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機會,奇恥大辱,勾踐豈會罷休。反而還殺了伍子胥。這為滅國埋下了伏筆。
  2. 吳王夫差這個人呀,又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不聽中肯的意見。我們就說他鼎盛時期,攻伐鄰國幾乎沒停過,一直在擴張領土。攻伐也是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他卻是不聽人言,我行我素。這樣為王,行事也為亡國做了鋪墊。
  3. 再看看後面越國強大,不斷攻伐,夫差是一敗在敗。


斬草沒除根,養虎遺患。

夫差沒有滅越有自己的打算,並非完全是為了金錢美女。夫差在夫椒之戰後大敗越國,勾踐屈膝求和,送上財貨並委身為奴三年。

公元前487年夫差討伐魯國,與魯國定下盟約。公元前486年吳魯聯軍,在艾陵之戰全殲齊國十萬大軍。公元前485年再次伐齊,無功而返。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代兵與諸侯會盟於黃池,越國趁吳國空虛,討伐吳國掠走財物並俘虜了吳國太子。

可見吳國真正的計劃是稱霸中原,而不是越國。夫差如果堅決滅掉越國,一定會元氣大傷。他認為要一個破碎的越國,還要付出很大代價短期內收益不高,他急切想稱霸中原,不如把越國當成一個附庸。若沒有越國做附庸,吳國很難在中原爭霸。但是看吳越的位置,想要圖謀中原,吳越必不能共存。正因為他急於求成,最終功敗垂成。

可見做什麼事情,都要斬草除根,不留後患。


吳王夫差滅亡跟秦始皇,隋煬帝的滅亡一模一樣的。如果你知道秦始皇和隋煬帝怎麼滅之,你就知道吳王夫差是怎麼滅亡的。

吳王夫差在伍子胥的幫助下成了春秋的小霸之一,也有的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之一。他前期勵精圖治擊敗了越國,後期昏庸無能殘殺大臣,西施的美人計讓他變得更加的昏庸。到處跟人爭霸,結果又打不贏,民力消耗最終給了越國可趁之機。

說白了,他們個個才華橫溢,就是不愛惜民力,好大喜功纔是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