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明仁

退位,這是位看起來碌碌無為,但很值得一說的天皇,他一生平和,但又做過很多「叛逆」的事

他不甘淪為日本右翼傀儡,畢生沒去參拜靖國神社,更首開日本「道歉」先河,深刻反省日本戰爭罪行

他是中日千年歷史以來第一位到訪中國的天皇,同時也是和中國關係最好的天皇……

5月1日,日本明仁天皇正式退位,他兒子德仁繼位,改國號「令和」,明仁,在很多人眼裡是一個和藹的年近九旬的老頭,看起來與世無爭似的

但其實,明仁這一生,可謂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叛逆」

明仁生於1933年,這一年世界陷入最嚴重的大蕭條,失業潮,罷工潮席捲全球

彼時的日本已發動侵華戰爭,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

明仁,從小就生活在這麼一個日本軍國主義的環境中,他爹昭和天皇(裕仁)是直接發動侵華戰爭和一系列侵略戰爭的幕後黑手和指揮者

1927年日本發生一場大的銀行危機,進而引發了經濟危機,日本首相田中義一開始謀劃將本國的危機,轉嫁給他國的策略

1931年,日本入侵東北,昭和天皇不斷催促軍隊前進,並明確下令,在要塞地區集中大量兵力實施壓倒性打擊

可以說裕仁,對於戰爭富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責任

而當日本佔領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後,此時的日本已逐漸被狂熱的軍國主義所控制

在日本國內一些反戰,反侵略的政治人物,都被暗殺

極端軍國主義分子,暗殺了後來的反戰首相「犬養毅」,以及好幾個反對侵略戰爭的日本內閣大臣

隨後越來越多的日本學校中的民主派人士被軍國主義分子驅逐,自此,日本教育全面墜入狂熱的軍國主義教條

你要愛天皇,要為天皇而死,天皇高於一切

日本人民從小就開始接受這種洗腦教育

然而諷刺的是,在當時日本人民的心中,天皇是一個仁慈的至高無上的形象,他不可能下達諸如侵略和屠殺這樣的命令

日本老一輩人被包裝成神的天皇蒙在鼓裡,年輕人又在學校從小接受軍國主義洗腦

1945年日本戰敗,但一直到最後昭和天皇都不承認日本戰敗,他從不說戰敗,他說的只是終戰

終止戰爭,美其名曰減少人民傷亡

然而在私底下,天皇對親近的大臣如此評價他的侵略行徑

昭和天皇說,我們唯一的錯誤,就是低估了美國的實力

他從不認為自己的侵略是不正義的,是錯誤的,他唯一的錯誤是,小看了美國人

於是被美國人用兩顆原子彈好好的教育了一番

戰後美國佔領日本,當時美國國內的聲音很統一,不用想了,更不用討論了,天皇作為戰爭的直接發動者,送交國際法庭審判,以戰爭罪處死

那時候,處死日本天皇在美國國內是沒有什麼疑異的,美國的計劃是,處死天皇,徹底廢除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之根,從根子上全面改造日本

而改變昭和天皇命運的是佔領軍總司令麥克阿瑟

照片裏的麥克阿瑟比昭和天皇高一個頭,因為身處戰爭最前線,身處日本實地,他比在華盛頓那批人更瞭解日本的情況

麥克阿瑟認為,處死天皇對美國不利,因為他親眼見證過日本人那股瘋狂勁,不要命的和你同歸於盡

麥克阿瑟擔心,一旦處死天皇,會讓日本人對美國人埋下刻骨仇恨,這對於美國掌控日本極為不利,天曉得日本人會不會抓著手榴彈和路上的美國人同歸於盡

在此擔憂下,麥克阿瑟認為與其殺了天皇,不如將天皇當作傀儡,這樣能方便美國人統治日本的長治久安

本已認為自己必死的昭和天皇,一聽聞此消息,大大鬆了口氣,他立刻穿著正裝去會見麥克阿瑟,在這場會見中,天皇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謙恭

這也是上面這張著名照片的來源

只要不被處死,昭和天皇幾乎答應了麥克阿瑟的所有要求

解除一切武裝,制定和平憲法,永久放棄戰爭發動權,廢除所有軍國主義教育,天皇去神格化……

佔領日本期間,麥克阿瑟支配7000萬日本人,他要進皇宮找天皇,不用徵得任何人同意,隨意出入

皇太子明仁小時候,3歲

明仁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是1933年生的,美國全面掌控日本是1945年,當時明仁12歲

12歲,正是邁入青春期的時候,從小看著戰爭,看著美國人飛機轟炸,到處躲避轟炸逃跑的明仁,對戰爭的恐懼和厭惡,就深植在了心中

這也直接影響了明仁繼位後,和日本一派右翼勢力的對抗

美國佔領日本後,就專門在美國國內挑選了一名符合美國價值觀的老師,去給明仁當家教

希望用美式民主,將明仁從小受到軍國主義薰陶給洗乾淨,雖然明仁其實是痛恨軍國主義的

明仁和維寧

美國人派來的這個家教,叫伊麗莎白·維寧(Elizabeth Vining),這是個兒童文學家,信仰基督教新教中的貴格教派

這個貴格教派可謂命運多拆,一開始在英國被國教狠狠打壓,於是跟清教徒一起移民美國

後來在美國又被清教徒打壓,最後剩下賓夕法尼亞州一塊地作為陣地

貴格教派的主要教義是,反對一切形式的戰爭和暴力,人與人之間要像兄弟一樣和平和自由

這教派的教義,妥妥的就是給日本天皇準備的,反對一切形式的戰爭和暴力

加上這位伊麗莎白·維寧女士,又是個兒童文學家,很懂怎麼教育孩子,所以明仁在她的教育下,在青春期建立了最根本的人生價值觀

之後大家看到明仁的照片,和他爹昭和天皇一比,就明顯現得和藹的多

1952年,明仁18歲被立為皇太子,1953年,代表日本皇室出訪英國,見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

明仁與英國伊麗莎白女王

這是明仁第一次出國

由於天皇對戰爭負有主要責任,雖然美國人沒處理天皇,但皇族在當時日本人民的心中,地位一落千丈

皇室也首次承人,自己不是什麼神的後代

此後皇室的行事風格愈發低調,更開始改走親民路線,這一點在明仁身上尤為明顯

一是其受到西方思想薰陶

二是他爹昭和天皇身上背負著戰爭罪行,實在不好走出來「親民」

所以明仁極大的擔負起了,洗白皇室,讓日本人民重新接受皇室的任務

明仁是個運動積極分子,在日本知名的私立貴族學校,學習院大學讀書的時候,就是個網球愛好者,馬術愛好者

1957年,23歲的明仁去輕井澤參加網球比賽,明仁這技術還行,和同學比賽時候大家也會適當放水,畢竟是皇太子,讓皇太子輸的太難看,臉上掛不住

可在這場輕井澤的比賽中,明仁抽籤後發現,第一場比賽的對手,居然是個女人

明仁並不歧視女人,但覺得女人好對付也是肯定的,可沒想到,就是這個女人,給他好好上了一課

這女人球技嫻熟,更善於觀察,他注意到明仁的打法有明顯短板,於是盯著明仁的短板打

就算明仁用盡全力,最後還是輸了比賽

皇太子陛下首輪出局,輸了比賽,還輸給了一個女人!

這樣的新聞很快在八卦消息中傳開

可明仁倒也不介意輸給一個女人,因為他發覺自己,儘管輸了比賽,但對那女人,一見鍾情了

明仁與美智子

那個女人就是後來的日本皇后,明仁唯一的愛人,美智子

美智子長得漂亮,球技也好,談吐舉止更是優雅,美智子雖是平民,但也不平凡,她可是標標準準的白富美

美智子的爹是日清制粉的企業家,美智子的媽和中國還有淵源

她媽出生在上海,在上海生活了16年,講一口上海話,因為當時美智子的外公是日本商社駐上海的會長

美智子的媽媽,在明治時代被稱為「最具有古典端莊氣質的貴婦人」

這點我們從現在美智子的樣子也能感覺出來,即便已是快90歲的老人了,但從小養成的氣質,是不會變的

所以你說美智子,除了身份是平民外,還有什麼配不上你明仁的?

而且美智子可是一大把的人追求,根本不缺你皇太子一個

在追求者中,最著名的一個人,大家也很熟悉,就是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

三島由紀夫與美智子,這是僅存的一張兩人同框照片

三島由紀夫自殺後,他媽媽曾說過這樣的話

我兒子生前有兩個遺憾

一是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二是沒娶到正田美智子

他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美智子

如果沒遇到美智子,他就不會去寫《豐饒之海》了吧,也不會有後來的自殺了吧

明仁皇太子雖然從18歲起,就被老爸昭和天皇安排去相親,希望他早點生出男孩子,保證皇室血脈延續

而這個相親,很多都是近親,皇室近親結婚在日本自古有之,在中國也一直有,當年慈禧讓光緒選妃,裡面的一個妃子,就是慈禧的親侄女

但接受西方思想薰陶的明仁很排斥相親,他更反感老爸給自己找的對象要麼是皇族,要麼是貴族,全都是一些他不喜歡的女子

所以在遇到美智子前,明仁根本沒談過戀愛,就算對美智子一見傾心,他也是在同學的幫助下,纔敢去約了美智子的

明仁約美智子,理由很簡單,也很順理成章

上次輸給你了,我不服,再來一局吧

兩人的感情通過見面和打網球逐漸升溫,好朋友都知道明仁的心意,但外界可不知道,因為那是不能被知道的

千百年來,日本皇室都不準有平民女子嫁入,如果有皇室女性成員要下嫁平民,那這個女性將被立刻剝奪皇室身份

這麼做是為了保證血緣的純正性

但明仁現在愛的是一個平民女子,這也就代表著皇室的純正血液,將被玷污

可明仁不管這些,去他的,明仁愛美智子,他就要娶美智子,於是他用了一個很巧妙的辦法來公佈這段戀情

當時在東京有一場小攝影展,來參加的都是日本有權有勢的人,明仁作為皇太子就拍了一組照片參展

展覽標題叫做,皇太子明仁的親手之作

大概二十幾張照片裏,大多是較平常的生活風景照,但裡面有一張,立刻吸引了所有人注意

這張照片的名字叫做「女性友人」,就是女性朋友的意思

在照片裏,一個穿著和服的優雅女性,微微淺笑

大家紛紛猜測,為什麼皇太子的作品裡,有這樣一名女性

她是誰,和皇太子什麼關係

專門管皇室事情的日本宮內廳官員,立刻嗅到了不祥的氣息,他們來質問明仁,這女人是誰?

面對質問,明仁也不藏著掖著,直截了當的說,她是美智子,我愛她

皇太子和平民之女的戀愛,讓皇族內部激烈反對,有個親戚甚至揶揄說

打個網球就把皇妃找到了,這和路上拉個妓女來當皇妃有什麼區別

日本皇族內部一大票反對聲音,但明仁依舊初心不改,她只愛美智子,最後問題丟到了當時的昭和天皇面前

作為天皇,作為明仁的爹,最後決定權在他手裡

最後在經過一番思考後,昭和天皇只說了一句話

只要明仁喜歡,平民出生也無妨

這短短一句話,決定了明仁和美智子的一生

明仁爹媽當年的結婚照

其實我們如果去看昭和天皇的婚姻的話,就不奇怪為什麼他會講這話了

昭和天皇裕仁,當年選妃,三個皇族女子,三選一,每個女子的背後都代表著一個派系的勢力

裕仁選中誰,誰家就是皇后之家,其家族也能獲得巨大的政治勢力

所以選皇后,他不是選妻子,更是選政治勢力

但當時,裕仁選的皇后是一個皇族內部不太想讓她選的女人,這個女人叫良子,良子雖然也是貴族,但背後的派系勢力較小

但昭和選中了良子,兩人經過交往後感情也日益深厚,但沒被選中的貴族派繫心裏就不服了

於是他們拋出了一個大問題,就是良子的母親,是色盲

母親是色盲,這可是個大問題,試想如果良子和裕仁結婚,這兩個生的男孩作為天皇,萬一又是色盲……日本天皇是色盲,那可如何是好

而且色盲是會通過基因遺傳的

所以抓著這個色盲問題,貴族間開始了激烈的鬥爭,他們要將良子趕出去,立自己的女兒做皇子妃

這場內部鬥爭整整持續了7年之久,紛紛擾擾,最後裕仁皇太子才和良子結婚

裕仁、明仁,父子倆

所以昭和天皇是親身經歷過這種持續了七年的巨大婚姻風波的,他不想讓兒子也承受同樣的是,所以他最後拍板定案

只要明仁喜歡,平民女子也無妨

然而,真的無妨嗎?

從後面發生的事,以及明仁的兒子,也就是現在日本新天皇的老婆,所遭受的境遇來看

平民嫁入皇室,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某一天,美智子父親在家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說是你女兒已經被選為皇太子妃,收拾收拾,把女兒送到宮裡來

皇室用這種「電話提親」的方式,盡顯傲慢,人家美智子好歹也是富貴人家,在社會上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一個電話,讓人家送人,就送人了?

美智子父親也是個倔脾氣,一口拒絕了皇室的「電話提親」

隨後還安排了一場旅行,讓美智子去歐洲好好散心吧,現在你太心煩意亂了

可沒想到,明仁真是個情種,一聽美智子要走,立刻叫人送了封親筆信去,在登機前美智子收到了明仁的親筆信,感動的掉淚

………

美智子出嫁,旁邊是父母

在經過半個月的歐洲散心之旅後,美智子回來了,她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明仁,告訴他

我願意嫁給他

看來美智子已經做好了為愛承受皇室巨大壓力的準備

1959年4月10日,在這個黃道吉日裏,皇室為明仁和美智子舉辦了盛大婚禮,在路上等待看皇太子和皇太子妃婚車的人,超過50萬人

嫁入皇室後的生活,和想的一樣無趣而壓抑

初入皇室的美智子一開始就捲入麻煩

每個皇室成員都有自己得皇徽,美智子雖為平民,但皇徽還是要有的,當時美智子的婆婆,也就是明仁他媽,出了主意

她讓美智子用「野菊」作為皇徽

野菊,這背後的意思很明確,菊花是日本皇室象徵,野菊花,暗喻著你雖然是皇室的人了,但你是個「野種」,所以用野菊來羞辱美智子

不過叛逆的明仁站出來為老婆出頭,明仁想用「白樺」做美智子的皇徽,因為那是他們在輕井澤網球場相遇時看到的植物

母子倆為這事大吵了一架,最後還是用的「白樺」,野菊也實在太羞辱人了

美智子和刻薄的婆婆良子(右一)

而且日本皇室不同於歐洲皇室,日本皇室比歐洲要保守的多,就算明仁受西方思想影響,可整個皇室則還是封建時代老樣子

平民女子一進宮,每天都必須接受嚴格的禮儀要求,上課,教育,你該說什麼,做什麼,喫什麼,全都要推倒重來

和你原來的生活習慣說拜拜吧,我們要把你捏成一個全新的「人」

加上有一個如此刻薄的婆婆,那美智子的皇室生活就更壓抑了

見「野菊」羞辱不成,婆婆美智子又心生一計

在一次婚後的記者見面會上,美智子因為手套長度太短,沒有遮住手肘,而被痛罵「沒教養」,不尊重皇室規矩

但實際上美智子並不是沒教養,她和她的家裡人非常注意皇室禮儀,她媽媽此前就到處去買長手套,可一直沒買到,因為這東西本來就不是一般人會戴的

誰沒事會戴那麼長的手套啊,後來他媽媽請示皇宮裡的人,皇宮裡送出來一副手套,說就戴這副就行了

然後美智子戴上了這副手套,也就是這副手套讓她被痛罵

原來,這手套是她的婆婆良子,故意讓人送給她的,良子故意送不合禮儀的手套,讓大家來瞧瞧這個平民妻子,多麼不懂規矩

婆婆對兒媳婦有著巨大敵意,那皇宮裡的其他人也一樣歧視美智子,對她冷言冷語那是家常便飯

什麼灰姑娘變王妃的故事,灰姑娘變了王妃,還不如一直麻雀

除此之外就是無時無刻的監視,除了上廁所睡覺不監視外,其他時間都有專門官員,或明的,或暗的,在監視你的一舉一動,他們會把你做的每件事說的每句話都記下來

然後告訴你,你這又做錯了,那裡又不對了

你如果想出去走走,就別想了吧,皇宮花園是你唯一能走的地方,外面那些八卦雜誌、電視,廣播,就免了吧

其實稍微想想也不難理解,在日本皇宮裡, 就算是一個伺候皇室的下人,也是貴族出身的

貴族出身的下人,看不上平民出身的太子妃,於是百般刁難,太正常了

如此壓抑而失去自由的生活,任誰都很難承受

美智子婚後不久就傳出喜訊,她懷孕了,隨後產下一名男嬰,這讓全日本大喜不已

出院那天,美智子抱著出生才八天的皇子坐上汽車,此時大批記者等在醫院門口

坐在車裡的美智子見狀,好心搖下車窗,讓等候好幾天的記者,拍下了自己,和新皇孫的樣子

可就是這個「好心之舉」,再次被皇宮裡的人給罵翻了

你看,多麼輕浮的女人啊,居然隨便搖下車窗給人拍照

這樣搖下車窗,風這麼大,孩子著涼怎麼辦?你可上點心吧

皇太子妃,實在是無知至極!

面對著種種惡語中傷,美智子承受著排山倒海而來的惡意

很快,更大的問題爆發

美智子堅持要自己帶孩子,自己教育孩子,這又得罪了宮內廳的那幫人

你一個平民女子,怎麼來教育皇孫子?

而且日本皇室有嚴格的「奶媽制」,皇室產子以後,孩子交給奶媽悉心養育,這是千百年來的規矩,怎麼你一個平民,又要來壞規矩?

當時宮裡的女官員還時常諷刺初為人母的美智子,說

在皇后面前,你少裝內行

這個皇后指的是她婆婆良子

皇室的保守勢力開始阻撓她見孩子,用各種理由減少她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但明仁依舊站在妻子這邊

他叛逆的和宮內人員據理力爭,最終守住了美智子帶孩子的權力

這孩子的養育權爭下來了,可壞事接二連三的到來

突然宮內傳出新聞,說美智子是基督徒,虔誠的信仰耶穌……這可讓全日本炸了鍋

你是平民就算了,你要孩子的養育權也算了,可你居然是基督徒?你信仰基督教,這讓不等於往我們日本皇室臉上抹屎嗎?

皇室成員,還是太子妃信仰基督教,是不是等於在說,我們天照大神,拜服於你們基督耶穌之下?

這件事,當時鬧得非常大,因為他直接牽扯到日本的「國格」

當時的人就以這種頭紗為證據,認為美智子信仰基督教

原來美智子的家族,也就是「正田家族」,是基督教信徒,美智子所就讀的聖心女子學校,也是基督教背景的

美智子有很多基督教朋友,平時都和他們相處的很好

至於美智子自己信不信基督教,已經不重要了,即便她說不信,也沒人會信

也因為這件事,日本皇室丟足了面子,美智子被昭和天皇趕出了皇宮,自己去外面住

美智子一家,面對宮內廳官員

美智子被趕出了皇宮,不能見丈夫,不能見孩子,經常孤獨一人的呆坐著,整日以淚洗面

此時他的精神壓力以接近極限,幾乎一天都說不上一句話

好在後來明仁天天給美智子打電話,她的情緒纔好些,但也僅限於和明仁打電話,對待外人,美智子成了一個「啞巴」

隨著信仰基督教風波慢慢淡去,美智子老是在外面以淚洗面,形象也不好,於是昭和天皇終於點頭,允許美智子回宮住了

美智子回來後看到丈夫和孩子高興了些,但她已不是當初那個美智子了

再加上幾個月後,美智子又懷孕了,但這個孩子,很快流產了

於是大家就懷疑,你美智子是為了報復皇室,故意把孩子搞流產的,類似的流言蜚語在皇室和宮外傳的滿天飛

一個母親,孩子流產對她的打擊已經夠大了,還要整天聽那些流言蜚語

流產加上巨大的精神壓力,讓美智子纔好一點的狀態,徹底崩潰

她被確診為憂鬱症,隨後又患上了失語症

所謂失語症,就是她幾乎對誰都不說話了,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完全自閉

上圖是90年代,美智子再次去治療心理疾病時,被記者拍到的

我們可以想想,一個曾經愛打網球的開朗女孩子,一個家境優渥的富家小姐,為了愛情,嫁入皇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性格被徹底磨滅

沒有笑容,沒有隱私,沒有自由,就連孩子流產,別人都說你是自己搞掉的

崩潰後的美智子沒法再繼續留在皇宮,她第二次搬離那鬼地方,去一處安靜的地方療養

這一離開,又是好幾年……

1975年,日本政府為了紀念沖繩「回歸」三週年,派明仁和美智子代表皇室去沖繩出席慶祝活動

同時讓沖繩人拉近點和日本本土的感情

這是明仁夫婦第一次正式出訪

然而,沖繩人恨啊,沖繩是日本叫法,這地方以前叫琉球,是後來被日本強行侵略,佔領,吞併的

這被吞併也就算了,更可恨的是,二戰時,日本徵召沖繩人去打仗,死傷無數

到了戰爭後期,日本戰敗在即

1945年4月,美軍第十軍團的十萬多人對沖繩進行兩棲登陸作戰

在82天的戰鬥中,日軍死亡95000人,美軍也死亡12500人

然而死傷更慘重的,是沖繩普通百姓,明知大勢已去的日本,大肆宣傳不能活著受辱的思想,發手榴彈給老百姓,鼓動老百姓和美國人同歸於盡

老百姓如果不肯和美國人同歸於盡,政府就強迫人民強制殉國,也就是拿著槍,逼著你去跳崖自殺

美軍佔領沖繩後,沖繩人口少了25%,超過20萬沖繩百姓,被日本政府殺死或者逼死

而發起戰爭的昭和天皇,或者其他皇室成員,戰後沒有一個人去沖繩祭奠,更別說謝罪了

所以當時沖繩人恨日本皇室,就算是1975年二戰都結束後30年了,這情緒依舊存在

但明仁,是打破慣例的「第一人」,他帶著美智子踏上了沖繩的土地

姬百合之塔

暗殺者就藏在後面的一條溝壑裏整整七天

在得知天皇兒子要來沖繩之後,一幫痛恨皇室的青年就開始策劃暗殺,最後他們將暗殺地點選在了紀念沖繩戰役犧牲者的「姬百合之塔」前

到時候,明仁會來參拜「姬百合之塔」,他們就趁著這時候下手

於是兩名暗殺成員,就帶著食物和水在「姬百合之塔」後面的一條隱祕溝渠內藏了整整七天

等到明仁和美智子來參拜的時候,他們突然現身,將土製炸彈和燃燒瓶扔嚮明仁,頓時火光四起,現場一片混亂

刺殺行動並沒有成功,警察將明仁夫婦重重保護起來,明仁顯得還是比較鎮定的,但一旁的美智子則很驚恐

之後明仁發表講話,講話中隻字不提暗殺和襲擊,更不提要如何嚴懲罪犯

他說的只是,希望皇室通過內省,來加深與人民的溝通

明仁的態度和表態,獲得一致好評

後來,明仁共計11次,親自到訪沖繩,那個曾暗殺過他的地方,他還親自為沖繩作詞作曲,以拉攏沖繩人民的心

1989年昭和天皇去世,明仁正式繼位,改國號「平成」,一上臺明仁就開始改革日本皇室

主要改革是兩個方向

一是節儉,二是親民

尤其是親民,明仁是日本皇室歷史上,最把人民當人民的天皇

明仁自己要求,日本撤銷天皇列車專用站臺,同時他還自己開車,他那輛日本本田汽車,91年的,開了快30年從來沒換過

明仁自己開的本田小汽車

另外明仁一改皇室慣例,從來不去參拜靖國神社,而他老爹昭和天皇,前前後後參拜過8次靖國神社

為什麼明仁不像以前的祖先那樣參拜靖國神社呢?

因為那玩意兒不符合他的價值觀,明仁的價值觀受影響於西方思想,尤其是她那位「貴格教」的美國老師

他極力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和暴力

靖國神社,掛的是日本皇室菊花旗

裡面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從1978年開始,日本右翼就開始活躍,陸陸續續將日本戰犯的名冊,一個個都挪進了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裡不供奉骨灰,供奉的是名冊,而被右翼弄進去的新名冊裏

就包括14位二戰甲級戰犯

這讓明仁很氣憤,右翼分子的目的很明白,就是把戰犯塞進靖國神社,然後讓天皇去參拜靖國神社,以此達到天皇為戰犯背書的目的

你看天皇都參拜靖國神社,證明我們的侵略戰爭是正確的

但明仁根本不理那些右翼分子,靖國神社他就再沒去過,更別說去參拜了

這也是日本天皇少有的,打破慣例的「叛逆行為」,明仁以此來表達對日本右翼分子的不滿

靖國神社最高負責人的職位叫「宮司」

擔任宮司的小堀邦夫曾在一次會議上發表「極不妥當的講話」

小堀邦夫抱怨,明仁天皇從來不到靖國神社參拜

「他去那些地方(二戰前戰場)越多,他跟靖國神社就越疏遠。(天皇)陛下是要毀掉靖國神社。

這段話被公佈後,小堀邦夫引咎辭職

明仁對於戰爭的態度,是四個字,深刻反省

為此他上任後出訪了多個二戰時受日本侵略的國家,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國家,就是中國

明仁,也是日本有天皇以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天皇

但明仁的訪華之行,一波三折

從1989年昭和天皇去世後,中國就多次希望新天皇明仁訪華,訪華時間點最好在中日關係正常化20週年之際

明仁上臺僅三個月,就會見了當時來日本訪問的中國「李蓬」,(下面有些名字,無法打全或打正確,還請見諒)

在會見中「李蓬」邀請天皇訪華,說「如果天皇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週年時候訪問北京,那時機最佳,意義重大」

日本那邊沒有什麼反應,因為明仁的爹才死三個月,就討論這麼大的事,不太合適

兩年後,到了1991年3月,當時的「江」,在接受《中日新聞》採訪時又一次明白的發出邀請

中國非常歡迎天皇來進行訪問啊,這對中日關係的發展很有利啊

3個月後,1991年6月,外交部長「錢齊稱」訪日,在訪日中,中國又一次邀請天皇,說

中方希望天皇陛下在方便的時候訪問中國,這將是中日關係史上的大事,對於促進兩國人民世代友好,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對此日本官方回應,是這樣的

日本政府將保持著「向前看」的態度,對這邀請進行研究

過了半年,1991年12月,當時中國的副總裏,「田記運」在和日本首相「宮澤喜一」會談時,再次提到邀請天皇訪華,說

中國政府和人民誠摯歡迎天皇及皇后陛下,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週年之際,訪問中國

宮澤喜一的回應是,非常感謝中方邀請,但我們還需要研究研究

1992年4月,「江」訪問日本,天皇在皇宮設宴款待

明仁說,中國古文化對日本影響很深,京都、奈良都是仿照中國長安建起來的

江也回應說,中日兩國啊,歷史上有著長期友好交往,中國大詩人李白啊,和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裏就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嘛

最後,江又發出邀請,說

我期待著天皇和皇后對中國進行訪問

明仁則回應說,我對中國的邀請,表示深切謝意

講到這你就可以看出,在中日的這段外交史裏,一直是中國在不斷的邀請日本天皇訪華

前前後後,不管是公開的,還是私底下的場合,全都有意無意的在提這件事

可見中國是非常希望天皇訪華的

但日本方面給予的回應,則較為冷淡和謹慎,不然也不會請了這麼多次,這事還是定不下來

其實裡面的主要原因,不是天皇不想來,而是日本內部的阻力較大,尤其是日本政壇上的右翼勢力

當時在日本有一派說法,他們將天皇的「訪華之旅」,定義為「謝罪之旅」,說天皇不是去訪華的,是去謝罪的

這派人拼了命的阻止天皇訪華

中國前前後後邀請了那麼多次,日本那邊還是沒動靜,終於,中國不再提此事了

從江訪問日本回來後,中國方面對於再邀請天皇訪華的事,就開始冷處理

一看中國態度轉冷,不再提訪華之事了,日本反倒又急了起來,其實當時的日本政府和天皇,他們也很想訪華,加深中日關係和解

到了1992年5月,日本外交部長渡邊,發表講話說

對於天皇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週年之際訪華的事,如果因為這問題而破壞中日關係,是愚蠢至極的行為

隨後外交部長不點名的批評了,阻礙天皇訪華的愚蠢勢力

一直到1992年8月份,日本自民黨內部,還有33人聯名簽字,反對天皇訪華,要知道這時候離天皇啟程訪華,只有兩個月

但在最後關頭,日本政府首相,宮澤喜一,以及明仁天皇本人,都非常贊成訪華

當天皇將正式訪華的消息一公佈,一天後,也就是1992年8月25日下午,

右翼分子立刻駕車在日本首相官邸前引爆了汽車炸彈,汽車起火燃燒,所幸沒造成人員傷亡

但即便還是有一票反對勢力在反對,最後「宮中府中」力排眾議,於1992年10月,開啟訪華行程

1992年,10月23日,明仁訪華,這是歷史上第一位訪華的日本天皇

明仁在中國政府舉行的國宴上,說到了戰爭問題,明仁說

在中日兩國,長期友好的交往歷史中,曾經有過一段,我國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苦難的不幸時期

我對此深感痛心

戰爭結束後,我國國民,基於不再重演這場戰爭的深刻反省,下定決心,走向和平的國家之路

明仁在講話中,並沒提及道歉等詞,他用的最重的詞是「深刻反省和深感痛心」

雖然沒有明確講出「道歉」這個詞,但深刻反省,也被外界解讀為是一種道歉

站在現實角度看,明仁訪華,以及講出這番話,已經算是重大突破,他為中日關係重新加溫,起到了關鍵作用

而這種關鍵作用,不是象徵性的,而是具體性的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後,日本是第一個大力投資中國的國家

在中國最需要錢,日本又最需要尋找投資國的時候,中日兩國一拍即合

而且大家還需要注意一個關鍵時間點,就是1992年

那兩年是西方一起「抵制」中國的時間點

那個時間點裡,西方國家沒和中國好的

而日本是第一個,發達國家中,願意和中國破冰,幫中國突破「西方抵制」的國家

當時明仁的訪華,背後隱藏的不僅是歷史意義,還有經濟利益,更有強大的日本第一個站出來幫中國的意義

藉助著明仁訪華,中國從日本身上找到突破口,突破重圍,日本隨後又有大量投資進入中國,幫助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成功

而訪華後的明仁回到國內,自然少不了面對右翼的指責,天皇居然在北京說,「深刻反省」,這讓日本右翼勢力大為惱火

但明仁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會理會右翼怎麼狂熱怎麼惱火,他認為的就是,怎麼正確,怎麼和平,怎麼來

他的唯一目的,就是將日本定在一個和平國家的位置

叛逆的明仁天皇,娶了平民之女當妻子,不顧狂熱分子暗殺11次去沖繩,到訪中國第一次講出「深刻反省」,這些都是以前的天皇,從來做不到的

另外明仁當天皇的時候,還有個重大改變,就是驅逐天皇身上,神格化的因素

天皇在日本是神,是至高無上的,雖然歷史上經常成為傀儡,但其神格化的印象,在日本人民心裡從沒變過

二戰後天皇權力被剝奪,昭和天皇也曾想走親民路線,無奈雙手沾滿鮮血,發動戰爭罪行累累,他走不出皇宮去親民

但他兒子明仁不同,明仁從小反戰,人民對他的接受度和好感度更高,而明仁也努力讓天皇「走下神壇」

1991年,日本長崎雲仙嶽火山爆發

洶湧的熔岩和四處灑落的火山礫、火山灰,把整片土地變成了煉獄。

火山灰流以每小時200公里的速度衝下山坡,短短几個小時,半島上的好多村莊都被摧毀,迫使火山附近成千上萬的人民遷離避難。

面對天災,明仁出訪災區,天皇去災區慰問並不罕見,罕見的是,在避難所內,明仁一進去,就跪坐在地上,慰問災民

在百姓眼裡,天皇是神,神居然跪坐在地上和我平等,避難所內的受災民眾一個個感動的流淚,誠惶誠恐

自此以後,明仁每次去慰問民眾,都是以如此的低姿態,來面對他的人民

1995年,日本發生阪神大地震,7.3級的大地震造成6000人死亡,4萬多人受傷,30多萬人無家可歸

明仁和妻子美智子,眼眶含淚去災區慰問

慰問災區青年的明仁

2011年,日本再發大地震,地震引發海嘯,造成包括核泄漏在內的巨大災害,共計15,893人死亡、2,553人失蹤,明仁也很快趕去災區慰問

他的姿態越來越低,完全沒有天皇的架子,和妻子一起,看起來就像一對善良的隔壁老夫妻

明仁,也被日本人視為,最親民的天皇

明仁退位

去年,就是這麼一位不斷打破常規的天皇,又一次做出了不同尋常的決定——生前退位

明仁在做出退位決定的講話裏,又一次提到了戰爭,提到了和平,他說

在那次大戰裏,很多生命消逝了,今天我們國家在戰後的和平與繁榮,是建立在那麼多消逝的生命之上的

這一點,切勿忘記

而且要把這一歷史,正確的教導給在戰後出生的孩子們,這件事至關重要

平成,能以一個無戰爭的時代結束,我深感欣慰

然而,明仁提前退位的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年紀太大了,也沒法像英女王那樣93歲了,還「勤政不怠」

還有個就是明仁和現在的首相安倍的理念不合

明仁非常堅持日本的《和平憲法》,從他這輩子的價值觀來看,和平憲法是保護日本免於戰爭,避免戰爭的最根本保障

可在安倍這類日本右翼分子看來,和平憲法,是部閹割日本的憲法

它讓日本喪失宣戰權和建立日本國家軍隊的權利,讓日本成了不正常的國家

所以安倍任內的最大目標,就是修改和平憲法

而明仁沒有實權,加上年事已高,便心生退居二線之意

他決定生前退位,將皇位讓給兒子德仁

嚴格來講,明仁屬於日本國內的一派反修憲力量,雖然無法名言,但天皇的態度很多人都知道,現在明仁生前退位,最高興的莫過於安倍了

明仁自小便遊歷了歐洲,在美國指派下接受西化教育,他除了是天皇,還是位生物科學家,主要研究魚類

明仁他不是個票友,更不是什麼掛名教授,而是正兒八經的生物科學家

自1967年以來,他在《日本魚類學刊》和《基因》等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了38篇經過了同行評議的科學論文。

明仁的研究專業領域是「蝦虎魚」,他是蝦虎魚研究的世界頂級權威

他自己建立了一套蝦虎魚分類體系,被世界魚類學家所接受

明仁和上海海洋大學的伍漢霖教授是多年的朋友與筆友

兩人都是魚類學家,志同道合,明仁曾先後12次接見伍漢霖,還邀請伍漢到日本一起研究蝦虎魚

當時明仁的研究室和伍漢霖的研究室就一牆之隔,伍漢霖說,天皇完全沒有架子,研究也非常認真,經常一研究就忘了時間

而退位後的明仁,會重拾起他年輕時的愛好,空閑了再看看魚,或者陪一生相伴,也是一生唯一愛過的女人美智子,一起打打網球

明仁叛逆的一生,生於戰亂,目睹死亡,將和平的信念貫徹始終

一生只愛美智子一個,忠貞不渝

成為第一個訪問中國的天皇,對戰爭深刻反省

也是第一個向普通百姓「下跪慰問」的天皇,深得民心

最後,他堅決不向日本右翼勢力妥協,雖沒有實權,但成了200多年來第一個,生前退位的天皇

微信搜索,微觀系列,獲取更多好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