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哪些諸侯最強大?


整個春秋來看,晉國肯定第一,和楚國的爭霸大部分時間佔據上風,一個公卿家族都能追著別的國家揍,還通過扶植吳國爆楚國菊花。

楚國第二,雖然大部分時間地位比不上晉國,但其他人也惹不起他,中間楚莊王時期還雄起過,把晉國一時壓住,後期被吳國爆菊花後也很快復興。

齊國第三,前期齊桓公那是公認的霸主,桓公死後勢力有所下降,但區域性大國的地位一直不變,外交也獨立,還有錢,不像中原小國一樣看人臉色。

秦國第四,前期雖有秦晉之好,但後來秦晉交惡,被晉國一直堵在西邊出不來,只能往西發展然後聯合楚國抗衡晉國,但整體和楚國一樣被中原諸侯國視為蠻夷被各種鄙視。

這四個的強大是幾乎是貫穿整個春秋時代的,其他的鄭國是春秋初期的曇花一現,吳越是晚期的耀眼流星,宋國魯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燕國是北方小透明,對抗北方蠻族還得靠中原諸侯國幫忙,和楚國又相隔甚遠,爭霸基本上沒他啥事,其他大部分就是晉楚兩國的肉便器了,夾縫中求生存,誰強拍誰馬屁,誰打我要麼立馬認他當爸爸,要麼趕緊向另一個爸爸求救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春秋五霸是哪五個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不過有兩位是公認的,就是齊桓公和晉文公。

整個春秋時期最強的就是晉國。自晉文公稱霸之後還經歷晉襄公接霸、晉景公失霸、最後晉悼公復霸中原。晉國實際上算是春秋時期的領導者。

晉國分裂為三個國家,魏國、趙國、韓國都是戰國七雄之一,足以見得其實力有多強。

春秋時期完成諸侯會盟的有,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楚莊王、晉悼公、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等多個諸侯,只有晉國稱霸百年。

春秋中期,是晉國和楚國最強,可惜晉楚爭霸,晉國勝利。

齊桓公、晉文公是春秋時期最強的霸主,齊桓公葵丘會盟是春秋第一位霸主,晉文公踐土會盟是春秋時期第二位霸主。呂小白、晉重耳,都是代天子以令諸侯。

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之後,戰國七雄格局形成,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其他小國都是在夾縫中生存。

戰國初期,三家分晉的韓國、魏國、趙國實力最強。

戰國中期,七雄爭霸的格局形成,最初李悝變法,魏國最強。魏國實力衰弱之後,東方的齊國,西方的秦國實力最強。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實力最強,趙國胡服騎射之後,漸漸實力趕上秦國,無奈長平之戰,秦國最後就一統六國。


根據《左傳》記載,哪些諸侯最強呢?先說最強的是晉國,下面看排名。

14 、曹國姬姓,疆域大致轄今山東省菏澤、聊城市以河南東北部。西周時期,曹國與晉、魯同為「十二諸侯」之一。春秋時期,曹國成為城濮之戰(今山東鄄城西南)的戰場,曹共公被晉國俘虜,此後成為晉國跟班。春秋末期,曹國與宋國交惡,幾代君王被宋國殺死,最終亡國。13 、蔡國姬姓,都城蔡(今河南上蔡縣),疆域河南中南部,安微一部分。春秋時,蔡國經常被楚國暴打,一度亡國,蔡平侯復國遷都新蔡(今河南新蔡縣)。公元前506年蔡國曾隨吳國伐楚,並攻入郢都。楚國不久復興,蔡國有被迫遷都遷都下蔡(今安徽鳳臺縣),稱為下蔡。公元前447年,蔡國被楚國所滅。12、陳國媯姓,虞舜後裔。建都於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鎮),河南東部和安徽西北部一部分。

春秋時,陳國和蔡國一樣被楚國欺負。經歷過兩次亡國和兩次復國,最終還是被楚國吞併。

11、燕國姬姓,建都薊(今北京市),最初就在北京附近。春秋時,燕國命運坎坷,經常被山戎暴打,好在齊國出頭,總算沒亡國。論及實力其實還比不過曹國、蔡國、陳國,看在後來七雄的份上,勉強排名11位。10、越國姒姓,夏朝後裔。國都紹興,本是浙江東部小國。越國地處偏僻,當地百越族發展落後,直到春秋末期,才逐漸發展。勢力範圍一度北達齊魯,東瀕東海,西達今皖淮、贛鄱,雄踞東南。

9、魯國

姬姓,都城曲阜,山東省泰山以西,濟寧市、泰安南部、菏澤東部、臨沂平邑等地區。周公的封地,又是周王朝控制東方的一個重要邦國。春秋時期,魯國敢於齊國、楚國、晉國叫板。

8、衛國姬姓,建都商朝都城朝歌,疆域大致位於黃河以北的河南鶴壁、安陽、濮陽,河北邯鄲和邢臺一部分,山東聊城西部、菏澤北部一帶。雖然是強國,卻沒有趁機擴張,後期實力一直在減弱。7、吳國

姬姓,建都梅里(今無錫)和吳(今蘇州),是江蘇南部的諸侯國。

春秋中後期,在晉國支援下,技術和軍事迅速提高,鼎盛時滅亡淮夷、徐夷、州來、巢、鍾離、鍾吾、邗等一眾東夷之國,成為東南霸主。

6、宋國子姓 ,建都商丘(商丘市睢陽區),疆域河南南部,江蘇北部,,被周天子尊為「三恪」之一。宋國爵位高,春秋時國力也強。此後國力幾經興衰,宋景公時期滅曹國。面積約有十萬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宋國國力能與齊國、楚國、魏國對抗。5、鄭國姬姓,建都新鄭(鄭州新鄭縣),立國晚在河南中部與周天子為鄰。

周天子剛東遷的時候,鄭莊公利用當天子卿士的身份,發展壯大,號稱「天下諸侯,莫非鄭黨」。

4、秦國嬴姓,建都鹹陽(鹹陽市),在陝西羌戎混雜的地域。春秋時期,秦國忙於對西戎作戰,開闢國土千餘裏,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成為西方霸主。3、齊國姜姓,建都臨淄(山東省淄博市),疆域在山東泰山以東。從西周時就是地方大國,春秋時徵討東夷,疆域擴展到海邊,成為東方霸主。

2、楚國

羋姓,國都郢都(湖北襄陽,荊州一帶) ,疆域最初在江漢平原。像個貪喫蛇,楚國不斷擴張,擴展到長江中游廣大地區,成為南方霸主。1、晉國姬姓,國都絳(山西翼城縣),疆域最初在山西南部。經過不斷擴張,向北擴展到晉陽(太原),又向南擴展到河南北部,向東擴展到河北西部,成為北方霸主。

齊、秦、楚、晉分佈在東西南北,各稱霸一方,是當時的最強國。


最強的是晉國

其次楚國

這倆是一級,雖然楚國敗多,但是楚國像蘇聯,他抗揍。

我們拿弭兵之盟做一個比較,楚國先於晉國(這是晉國給他面子)

雙方有一個規定,就是釋齊秦,他國請相見也。

也就是齊國和秦國是第二檔的,但是還有一句話是晉楚齊秦匹也,也就是四國地位基本對等。這個排序應該是一流強國的排序了,也就是齊秦還是在一流之內的。而且很幸運的是齊秦兩國都被晉國的十多國聯軍打過。這就是地位了。

吳越兩國實力轉變有點快,就說越國吧,可以這麼說,越國在滅吳以後取代了秦國原有的地位,秦國在後期逐漸淡出視野,而吳越填補了這個空缺。最後也是可以算在一流內。

然後就是春秋四慘:鄭魯衛宋,這四國都挨過了春秋,都是被蹂躪過,但是魯國主要是被齊國蹂躪,宋國被楚國蹂躪,衛國被晉國蹂躪,鄭國兩大國一起蹂躪。按實力來說魯國宋國差不多,衛國鄭國略弱,鄭國的地位遜於三國,叔孫豹就認為魯國和宋衛是一等的,而實際貢賦的魯國八百乘,鄭國六百乘。但是鄭國軍隊強不容置疑,有楚國支持能把中原小國虐一遍,這四國為二流強國。打不過四大國,可是我鄭國以虐許國為樂,魯國為晉國第二重要盟國,宋國可是有附庸國的(而且滕國還是有點地位的),衛國是齊國打晉國最重要的跳板,靈公時期出盡風頭。

然後就是兩個楚國附近的慘國:陳國蔡國,這兩國都是熬到春秋末期了,可是奈何天堂太遠楚國太近,楚國來回虐,虐的你連求救都沒辦法。但兩國在春秋早期還是有一定實力的,早期是不遜於鄭國衛國,被滅的多了,也就隕落了。這兩國可算是三流強的弱國。

幾個實力不強,卻經常打醬油的國家。

邾國曹國莒國小邾,莒國邾國前期是比較滋潤的,後期被齊魯楚越四國盯上,命苦了就。曹國是原先安分也沒啥事,偶爾參加盟會還不錯,結果作死啊。小邾和魯國關係還可以,沒有邾那麼倒黴,七姓十三國也有他。這四齣鏡率是高的,實力是一般的。可以說是三流一般的國家。

實力難以判斷,醬油都不打的巴國蜀國燕國隨國,估計實力應該也在三流左右。巴國可能挺強。畢竟和楚國配合滅過國,後來還打過楚國。隨國被虐後雖然沒被滅但是就幾乎消失了,沒有資格參加盟會。

千萬不要認為這些三流國家是小國啊,有資格倒黴的國家都是強的,因為有資格倒黴,國土都不小了。有的一次就被滅,比如偪陽(被滅的的都懵逼)而且這些基本都熬到了春秋後期。


當然是晉國了。春秋的歷史其實就是晉楚兩國的爭霸史,而且楚國一直處於劣勢。

這是公元前600年左右的春秋時局圖,晉國佔據著當時最為富饒的土地,也就是汾河谷地,汾河谷地甚至可以用富得流油來形容,這是晉國富強的基礎。

你看楚國和秦國雖說大得很,但楚國一半以上的土地是沒有怎麼被開發過的崇山峻嶺河流水沼,秦國雖然是西周王城所在地,但犬戎入侵後關中地區人口凋零經濟文化水平極速下滑,即便是秦穆公時期也沒有恢復過來。

土地富饒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晉國的地形好。雖說晉國是四戰之地,但人家也有表裡山河的地形,晉國和楚國中間有明顯的緩衝地帶,因此兩個大國不會直接交鋒,晉國佔據河西,就像後來的吳起一樣一直給秦國強大的壓力,而秦國想打晉國要渡過多條河流,翻越許多的山脈,還需要攻克一部分要塞,實在是太難了。

晉國的政治環境也和其他國家不同,在晉國,軍帥為卿,世家大族的勢力比公族還要高,雖說這樣做容易出現內鬥甚至是分裂,但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在國家面臨外部危險的時候會十分團結,即便出現昏君也不會影響國家的實力。

最根本的一點,人口。晉國富饒且面積廣大,因此人口眾多,再加上長期爭霸的需要,晉國人才輩出,縱觀晉國歷史,他們的人才根本沒有斷檔過,這是其他任何國家都不具備的優勢。


晉國。

史學家就是以三家份晉將春秋和戰國分為兩節的。如果晉國不分裂,戰國七雄並立的格局將不會形成。春秋時代,所謂霸業,大部分都是由晉國維持。

梁惠王曾說:「晉國天下莫強焉。」

由於晉國這個超級大國的存在,北面可以阻擋狄人的南侵,南面可以阻止楚國人的北上,西面阻止了秦人的東進,秦國作為晉國的盟國,只能以「逐霸西戎」為滿足。


春秋時期有四強國之說,晉楚齊秦。但是晉國實力在春秋一直是令人望其項脊的存在。晉國第一當之無愧。楚國自成莊之後開始逐鹿中原,但與晉國勝少敗多。長期應排在第二。齊國自桓公後勢力開始下滑,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排在第三應該沒有異議。但秦國應該排不到第四,江南的吳國勢力遍及江淮地區,吳國在春秋時期無論是對齊對楚對越乃至對秦作戰都是處於相對優勢,吳國在夫差時代以伍子胥時以五萬吳國軍長途奔襲楚國郢,殲滅楚軍二十萬後還能在精銳秦軍的順流追擊下成建制下撤回,後來還打敗齊國名將國書的十萬大軍爭霸中原。所以吳四秦五。第六應該是宋國,宋襄公時宋國稱霸淮西,宋國地方五百里而且在當時最富庶的濟淮地區。宋國國力應該也是較強,宋地也是令楚國唾涎三尺。第七越國,勾踐之後再無名主。第八第九是鄭國和魯國兩個傳統中原國家。第九是燕國,作為召公之後逐漸在河北北部站穩腳跟再向遼西走廊延伸。第十是中山國。第十一是巴國,第十二是蜀國,第十三是衛國,衛國雖然在武庚之亂後獨霸三輔既淇地。但衛懿公亡國後衛國就開始寄人籬下了。第十四第十五是陳國蔡國這對難兄難弟。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是泗上十六國中較為強大的徐剡莒三國。


時間順序的話:鄭莊公,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魏文公,秦穆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