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的說,是的。中國的太空計劃是在2024年建成可以長期供航天員駐留的太空站。而這一計劃在2017年發生了變化,原本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後。計劃中還有天宮三號。最後才能建成屬於中國人的空間站。但是由於我國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將天宮三號的全部試驗和驗證項目交由天宮二號完成。使得空間站計劃進度大幅度提前。預計在2022年之前中國人的空間站就將完成建造。

而現在太空中的國際空間站,使用壽命只能到2020年,之前主導國際空間站的美俄兩國經過研究,決定延長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但至多也只能到2024 年,之後這個在太空中服役的幾十年的大傢伙就將墜落地球。

所以說,不用等到2024年,基本上在2022年,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就可以成為唯一。目前為了得到中國空間站的門票,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都正在向我國示好,表示出合作的意願。並且歐洲的航天員已經開始學習漢語,希望能與中國航天員溝通。而且眾多國家都把航天員送到我國的航天中心進行培訓。據悉,已經有美國、俄羅斯和幾個國家獲得了門前。而有一個國家卻被我國拒絕了那就是日本。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6f367dec0447d9b5b225535b2faffc58", "vname": "", "vid": "d11a087607fe41928156bcc31a73c564", "thumb_width": 636, "video_size": {"normal": {"duration": 179.84,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36, "file_size": 8922756}}, "src_thumb_uri": "5eea00119214c27cd852",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5eed000f5baef8a8404e", "vu": "d11a087607fe41928156bcc31a73c564", "duration": 179.84, "thumb_url": "5eed000f5baef8a8404e", "thumb_uri": "5eed000f5baef8a8404e", "md5": "6f367dec0447d9b5b225535b2faffc58"} --}

朋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美國航天局打算建造空間站, 後發現單憑自個的力量建造不起空間站,就開始把俄羅斯,十幾個自己發達的小兄弟國家拉了進來,並命名為」國際空間站」。這個以美俄主導的建造的空間站,對美國十幾個小兄弟國家來說,雖然自己花了錢或出了技術,但美國把他們分了三六九等,還要看美國的臉子,這是他們心裡不能接受的。到2024年以後國際空間站將要退役,美國也不打算建造新的空間站,美國各大私人航天公司只是搞了專供億萬富翁使用的太空旅遊空間站。到時中國空間站將變的世界上唯一的事就是有價值的空間站,這是中國天宮號空間站,為什麼這世界上變得香餑餑的原因?到時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較發達的國家會派科學家號宇航員在到太空中給自己企業或大學搞科學實驗的。這很可能會引起中國與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或較發達國家高科工業科技術合作的。


蘇聯在1957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實現了載人航天。美國便另闢溪徑,在1969年搶先登陸月球。蘇聯在與美國登月的太空競賽中落敗,因此轉向了其他方向(如空間站)來展示他們的航天實力和開發太空資源。

禮炮1號圖片

禮炮1號於1971年成功發射升空,它是人類歷史上首個空間站。但不幸的是3名航天員於1971年乘禮炮1號上的聯盟號飛船返回過程中,由於返回艙上平衡閥異常打開造成返回艙失壓,導致3名航天員全部死亡。美國緊隨其後在1973年發射了天空實驗室號空間站,它攜帶了一系列的望遠鏡,科學家在上面做了許多關於醫藥、地質和天文等方面的科學實驗。

蘇聯在1986年發射了和平號空間站的核心艙,並在接下來的10年間不斷運送新的模塊在空間組裝,1996年建成了由6個模塊組成的和平號空間站,該空間站服役至2001年。期間有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航天員拜訪過這個世界著名的空間站。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模塊(曙光號功能貨艙)發射升空,隨後陸續發射的模塊對其逐漸進行擴充。它由多個國家分工建造、聯合運用,成為國際合作進行太空開發的標誌。

天宮2號小型空間站

中國在2011年發射了天宮1號目標飛行器。2016年又發射了天宮2號小型空間站。就在幾天之前,中國新一代空間站的核心艙已對外首次公佈。預計將在 2020 年前後利用長徵 5B 火箭發射升空,之後再經過若干次的發射組裝,中國就將迎來屬於自己的「空間站時代」。

(動科普特邀著名專家 王渝生 作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