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除了能帶來性能提升與降低成本外,如果配合新的商業模式,往往能產生出新的應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Deloitte Review 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 "The race to autonomous driving" 提出了一個思考框架,來分析北美的消費者,未來看重的車子功能是什麼以及新的消費模式的變化趨勢。

這讓我開始思考,從服務設計與商業模式創新的角度,有什麼樣有趣的研究問題?

第一象限,個人擁有車輛,車主駕駛:這個就是今天的汽車市場,基本上就是研究怎麼跟據不同層級的市場 (如第一線大都市、二線城市....) 及不同生活風格的消費者,提供什麼樣車型與功能。

第二象限,共享車輛,車主駕駛:這個就是現在 Uber 及滴滴所提供的出行服務。

以上二個象限,已經很少新的研究問題了。

第三象限,個人擁有車輛,自動駕駛:在2020年左右,輔助自動駕駛的車輛會大量的商用化,可以思考:

  • 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如何讓他們相信新技術能提夠保證出行安全?
  • 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在接觸消費者的不同環節,如何讓他們採納新技術?
  • 在什麼出行場景下,消費者會啟用新技術以及為什麼?
  • 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樣的出行體驗?

第四項線,共享車輛,自動駕駛:在更未來的時間,全自動駕駛的車輛就會商用化,搭配共享的商業模式,有更多有趣的問題可以思考:

  • 在北京,人平均花在交通的時間是3個小時,因此車輛內是很重要的第三空間。我們如何重新定義出行對人的意義?
  • 針對不同的出行場景,不同類型的消費者所要的端到端出行服務是什麼呢?
  • 有什麼新的服務體驗會發生?
  • 有什麼有趣的商業模式會發生呢?

創新教練 Erik 張正明

@創新教練張正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